第53像(原五十象 震下坤上 复)江虎当政 洪水猛兽
53
谶曰
水火相战
时穷则变
贞下起元
兽贵人贱
颂曰
虎头人遇虎头年
白米盈仓不值钱
豺狼结队街中走
拨尽风云始见天
金圣叹:“此像遇寅年遭大乱,君昏臣暴,下民无生息之日,又一乱也。”
一、文征解谶
【水火相战 时穷则变】
接上一象,指“水火”不容的西方自由社会与共产阵营的冷战,对峙到穷尽就变了,89年东欧巨变,红色政权崩解。这是本像的国际环境,点出的89年,也是本像的主角“老虎”上台之始。
【贞下起元】
以天道人事的循环往复,喻红朝又进入了一个新开端。
“贞、元”:《周易》卦辞描述事物发展规律有4个字“元亨利贞”。
(1)以花果为喻,元、亨、利、贞,对应着含苞、繁花、结果、成熟。
(2)以四季为喻,元、亨、利、贞,近似对应春、夏、秋、冬。
本像的“贞下起元”:意指赵紫阳后,红朝有一个新的开始——
【兽贵人贱】
“兽贵”:借用成语“豺狼当道”,指官吏残暴贪婪,人前显贵。
“人贱”:以民为本的中华治世之道,变成了轻视人民,以民为贱。
2. 陈曦解颂、图
【虎头人遇虎头年】: 98年虎年是本像的主体。
“虎”:生肖属虎。“头人”:中国当头儿的人。江泽民属虎——与图中很胖的老虎对应——江老自称体重200斤。
“虎头年”:头一个虎年,江当政后的头一个虎年是1998年——
※ 长江小洪峰引发世纪大灾,江虎死保龙脉酿成滔天大祸。
1998年,长江流域遭受“世纪洪灾”,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亿元。
但是,98年最大洪峰流量是8月16日的6.36万立方米/秒,远小于20年一遇的洪峰7.23万方/秒。“荆江分洪区”当地已完成了转移工作,分洪闸就是不许开——江泽民要保龙脉,下令军民死守大堤。
8月5日嘉鱼县溃堤,1.11万人被卷走,接着九江、江心洲等地决堤。军民奋战6天,大堤才合拢,长江中下游成了江泽之民!
是天灾,更是人祸!难怪说:江泽民这3字的意是“江水淹人民”。
【白米盈仓不值钱】
预言字面上的意思,有时是把人引向歧途的,这样才能迷住当世人,不提前泄漏天机。本句字面上有社会过于富足之意,但是,结合上下文,会发现不是这意思。文中喻指的是豺狼当道、虎狼专权——这不是百姓富足的社会,反而是一个百姓为衣食住行奔波,被残酷压榨的社会。
结合上句,可知本句还是指“虎头年”的大洪水。长江主干九江段决堤时,官员下令用车、船堵口,整袋的粮食填进去500万吨,全打了水漂——“白米盈仓不值钱”。
9月洪水退却了。这巨大的人祸——若在古代,帝王要发“罪己诏”谢罪;若在西方,为首者要辞职遭万民唾骂。而在红朝,军民巨大的损失和牺牲,却成了党英明领导的颂歌,成了领袖作秀的资本。
当然,本像绝不是为了说洪水而说洪水,而是以此为喻,指出红朝江时代的虎狼政治,洪水猛兽。
【豺狼结队街中走】
““豺狼结队”:贪官结党营私,纷纷找靠山,大搞派系。
“街中走”:公开。腐败高官在社会上尽显贵族风范。
1998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87598亿元,10%被党政干部贪走,而企业年净利润绝达不到10%,全国辛苦一年,不够党官一贪。98年中国外逃资金386.37亿美元,落入高官及家属的腰包。
【拨尽风云始见天】
红朝腐败暗无天日,拨尽风云,中国才能政治清明。谁来拨云见日?靠什么来还民青天?《推背图》后面自有答案。
三、文征解卦
卦为“复”,下为震,指雷;上为坤,指地。普通占卜是吉卦,与本像的图谶颂都不合。但是——《周易卦爻辞》原文中,对复卦最上一阴爻的解释,却与《推背图》本像的江虎几乎完全一致:
“迷 ,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眚:音省,过失)
“用行师,终有大败”:正合本像的洪水。江虎死保龙脉不泄洪,调兵人数为“抗美援朝”以来之最,仍然溃堤大败——当然,红朝的传统就是把大败颂扬为大胜[1]。
“以其国君,凶”:与《推背图》本像的江虎当政吻合。
“至于十年,不克征”:江虎1989年6月(因“六.四”镇压)成为总书记,到1999年6月,10年间没有“出征克敌”。1999年7月,调动全国公检法、军武特、各级政府人员,挥师直指法轮功群众。
可能有人会说:复卦6爻,你为什么偏拣其中一个来解释,是否赌着哪个是哪个?
不然。周易六爻,是从下向上演化的,系辞解释都是由下而上的。
“复” 卦,前5爻在本卦都是吉像,对应到江虎上台,初期也是没有什么灾祸的。江因“六四”一步登天,他深知朝政的凶险,胡、赵两位前任的下场就在眼前。江非常谨慎,对中央、军队元老四处讨好,才渐渐立住脚。直到97年邓小平去世,才坐稳了位子。所以复卦本身各爻演化,到最后成了凶相,正合江虎成王之后角色的递变。
《推背图》本像也是起点在89年的“水火相战”,演化到98年的凶年,“洪水猛兽”才是本像的主体,图、谶、颂、卦是融为一体的。
本像“复”卦的爻辞揭示了“至于十年,不克征”,下一象,这只猛虎就要出征了,历史也就步入了古今中外各大预言的聚焦时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见本书第37像的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