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9-12 10:45:52作者:曼罗王
法国巴黎卢浮宫夜景(摄影/李东尼)
有着美丽花园的新古典式宫殿、伴随着诸多艺术长廊的主体建筑、以大量精美雕刻、壁画作为装饰的廊柱,古朴端庄,精致典雅,这是对称为世界艺术圣堂的卢浮宫的基本描绘。
卢浮宫德农馆中部建筑穹顶一览 (摄影/李东尼)
曾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王宫的艺术圣殿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这个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共收藏艺术品40万件,其中油画6000件,素描10万件,东方艺术珍品8万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品3万件。卢浮宫整个建筑群和广场及草坪总共占地45公顷,展厅面积大约为138000平方米,收藏了人类美术史上的精华,有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总索引”之誉。
虽然1871年5月,共产主义始祖巴黎公社面临失败时,在卢浮宫和邻近的居勒里宫内点火,试图烧毁所有这些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艺术瑰宝,(当时巴黎公社决定烧毁的还有巴黎市政厅、王宫(Palais Royal)等满载艺术珍品的标志性建筑)居勒里宫被完全焚毁,卢浮宫的花廊和马尔赞长廊被焚毁,但主体建筑和大量艺术品幸免遇难。否则今天在塞纳河北岸的那片土地上将不会有每天长龙般排队等候参观展览的人群了。
此作题为《浩劫中的卢浮宫大画廊幻想图》,为法国巴黎画家罗伯特 (Hubert ROBERT 1733 - 1808) 作于1796年。画家于1796年在作品中描绘了预感中卢浮宫遭受浩劫的梦幻情形,在75年后成真,宫殿和大量艺术珍品真的被巴黎公社焚烧。卢浮宫的花廊和马尔赞长廊被焚毁,但幸好主体建筑无恙。
在潮水般的人流中,想看好展览实在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也没有办法。有许多大型博物馆藏品众多,但展厅不大,因此许多展品之间的空间太小,导致了很多堵塞和拥挤,结果最后谁也没看好,走马观花一遍罢了。事实上,就算人不多,展品间也应该有足够的间距,以保证每一展品的独立性与其自身的重要性。
专门针对油画、漆画等表层放光反光的作品,对展览的灯光、所展作品面朝的方向以及对自然光取光的协调就很重要了。经常,走到一幅画跟前,无论从画的全正面或四分之三侧面去看,全是反光,什么都看不清,晃眼。有的大一点的作品则需要退到很远很远,只能从大概看到基本轮廓的远处去看才能看见,如果想站近一点看根本没有办法。可见,展馆、画廊等地方得有协调好光线与位置的能力。
在人山人海的卢浮宫里欣赏艺术很多时候只能走马观花,图为卢浮宫大画廊(La Grande Galerie, 又译作“大长廊”) (摄影/李牧)
有些很精细的作品应该放在离人的视线近的地方以便于观看和近距离研究,而不论其画幅大小。有时候在展览的时候,两幅作品放置为一上一下。有些放在上面的作品在展览馆就起不到很好的展览效果——因为有些置于上方的作品的底部与地面之间就有两米多的距离,那么画的上部根本就看不到了。如果是粗放的或装饰性很强的作品,没有什么细节就无所谓了,因为这样的作品适合于远观。然而若是技艺精湛、水平高超绝伦的作品,将其放在视线够不着的地方就太可惜了,因为近距离的欣赏对于这类佳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就是除了作者自己希望以人造有色光来照亮他的画面以形成某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外,尽可能不要用有色光来用于展览时的灯光。一张画,尤其是色彩作品,作者在作画的时候就对色彩进行了严谨的考虑,并且反复修改颜色以达到最佳效果。在展览时,如果以人造的冷色或暖色灯光来作为展出时打到画面上的光线,就会在客观上起到一种改变色彩作品冷暖性的作用。正如一张白纸,用黄色的灯光打上去就是黄色,蓝灯照上去就成了蓝色。可见光源色也是展览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当然在某些宫殿类建筑里,如果需要达到艺术品与建筑合一的整体的光照效果那另当别论。而这里说的是在展览时应尽量使用自然光或无色彩倾向的白色光源照明。
图为卢浮宫新古典主义时期绘画展厅,来自整个天顶的白光无色彩倾向,还原了画作原有的真实色彩。(摄影/李东尼)
硕大的卢浮宫由于藏品众多,在设展方面虽有其不太尽人意之处,但宫殿处处都是历代艺术巨匠们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无论如何,参观这座艺术殿堂始终是使人难以忘怀的美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