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跳舞后走路
——等等象象的故事之一
录像里,我扶着沙发,因为不扶我还不会站住,音乐一响,我就跳起舞了,小屁股一扭一扭的,和着乐拍,跳得很认真。妈妈和爸爸在一旁又是拍手又是唱。妈妈说我小时候,有时会哭,可是一听到音乐,就会静下来,如果是熟悉的,还会跳起舞。
——摘自女儿等等《我会跳舞了》
一直到现在,大女儿等等都10岁了,英国的朋友打电话来还会问起:
“小等等现在还喜欢跳舞吗?”
等等爱跳舞,给朋友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长大了的等等现在不常跳舞了,而是对读书和看海更感兴趣。进入小学之后,等等对跳舞并没有特别的爱好,虽然她和妹妹象象一样,都依然偏爱古典音乐。
等等出生之前就听了不少古典音乐,最常听的是七盒一套的中外古典名曲集锦,一个星期内每天一盒,周而复始,不知听了多少遍。贝多芬,肖邦,舒曼,莫扎特,这些大师的名字,她多年后才慢慢地熟悉,但从一出生甚至胎儿的时候,她早已受到大师们的音乐恩惠了。
出生之后,除了那些她已习惯了的古典乐曲,我们还为她“自编”了几段小曲,节奏简洁明快,在抱着她散步时,和她玩玩具时,给她锻炼时,都会唱给她听,唱得多了,不仅等等熟悉了,连那些来我们家的朋友们也都会唱了。
在等等约九个月大的时候,自己能扶着沙发站住了,这样的时候,如果音乐声一起,她就会随着乐曲的节奏,一摇一摆起来,开始我们也没有特别注意,次数多了,那些常到家里来的叔叔阿姨们也发现了。
“等等会跳舞了!还真像回事儿哪,你们怎么教的?”
“等等很有乐感吔,她才这么小,还不会走路就会跳舞!”
等等在大家鼓舞声中,越发高兴了,就像一个上了发条会跳舞的娃娃,样子又稚气又投入。从此以后,小等等的跳舞,常常是朋友来聚会时的保留节目。
在这个世界上,音乐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共同语言,它的共同性同样也适合于语言能力尚不发达的幼儿。有人说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婴儿的体能处在发展的初步,但我们不妨大胆地假定,她有着和我们成人一样丰富的心灵。
在小姐妹的早期教育中,音乐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象象会爬之后,有一段时间特别迷上了《FANTASIA》(《幻想曲》。那是一盒迪斯尼的录像带,里面把古典音乐的美妙旋律和优美的经典画面融合成一体),孩子们看了一遍又一遍,痴迷的样子浑然有些忘我。反复做一件事是孩子们从小就有的习惯,音乐帮助她们培养了这个好习惯,反复地强调能刺激脑部智能的发育,深化对一种事物持久的兴趣,对记忆力来说,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
等等和象象始终保持和音乐亲密地接触,通过那些优美的旋律熟悉了这位有声却无形的心灵伙伴,在还不会说话之前,她们就懂得用肢体语言去表达心灵的感动了。
我们慢慢地还发现,音乐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听觉能力,也明显地刺激了她们的感受能力。明快的节奏能让孩子轻松快乐,低沉的旋律会让她们感到不安。
也就是说,孩子和成人一样,音乐同样可以调节她们尚不能言表的情绪!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对尚未建立起正式语言系统的婴幼儿来说,具有先天的优势。
对于音乐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我们原来并没有充分的认识,是孩子们给了我们观察的机会!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本教科书,那么,我们在孩子最初的生命里,拿什么来教育他们呢?我们自己是完美的教材吗?
我们当然不是完美的,但是一个初生的婴儿却是完美的,她是否能完美地发展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取决于我们对她最初的引导和培育。在最初的教育中,我们就自然地想起了音乐,那些接近完美的古典音乐,最能体现一颗殷殷的父母之心。
拥有一颗父母心并不难,把这颗珍贵的父母心向初生的婴儿表达就难了。我们不能做到的,音乐却能够。在每一个日子里和婴儿一同静静地聆听,让音乐的语言悄悄地进入母与子的心灵。
可是因为心情激动和经验不足,往往让年轻的父母们把注意力停留在物质准备的表面阶段,待清醒过来想深入时,宝贵时光已经悄然地过去了。
有许多父母怀着惋惜的心情对我们说,现在终于懂得音乐的妙用,可孩子也长大了,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吗?补救的办法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有些事情一旦过去,就永远过去了。让孩子失去了好机会,难免会留下长久的遗憾。
音乐曾带给等等和象象最初的节奏感,这不能不说与她们后来喜爱读诗写诗有关,日复一日,音乐从未间断地激发她们的想象力和追求完美的童心。她们的成长之路,也可以说是一支以快乐为主旋律的春天协奏曲,而小姐妹自己写的成长故事《我是一本书》和《我有许多朋友》,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后,受到广大的小读者欢迎,这也算是她们在生命的花季里谱写的第一支曲子吧。回想起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我们从一开始就认真准备,而音乐值得我们和孩子们永远感念!
完整的教育
——等等和象象的故事之二
孩子的心灵从一开始就是完整的,不要用破碎的语言伤害她,那要花费她宝贵的童年来恢复。她虽然没有表达,语言到达心灵的深度却与我们相同!
——摘自父母手记《平等的心灵》
完整,在教育学上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显著概念。因为它不是一个容易把握的概念,很难作为一个教育理念提出来推广。实际上,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它,完整教育也不是一个应该普及的教育方法。
可是,如果你一旦能把握完整教育的内涵,它的意义你就不可能忽略,而会自觉地遵循。完整教育的一个奇特之处在于,你即使非常了解它,仍然不容易用普通的语言来表达它。
什么是完整,什么是不完整,总是相对的。完整教育可以忽略一些细节,直达生命的深度。生命无论处在什么阶段,自身都是一个完整的小世界。
完整强调的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态度和出发点。比如孩子在成长初期,在能力上与大人是不对称的,在与孩子交流上,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心理呢?
几乎是从等等一出生,我们就养成了和她对话的习惯,准确地说应该是单向的对话,那就是我们说,等等听。这个阶段不长,她由完全被动地听,很快地就能“咿呀咿呀”地回应了。
等等十个月的时候,开始对自己名字表示明确的反应。育儿手记上详细地记录着珍贵而有趣的第一次,那是在爸爸的车上……
那一天,爸爸开车送妈妈上班,回来的路上,因为爸爸坐在前面开车,等等坐在后面的婴儿安全座椅上,看不见等等的表情,爸爸不放心,就一边开车,一边叫着等等的英文名字:
“安——娜!安——娜!”
爸爸在前面叫,等等就在后面“嗯,嗯”“啊,啊”地回应,过一会儿,爸爸开始变个花样,故意把两个字中间拖得长长的,考验等等的耐心。
“安————娜!”
“安—————娜!”
“安——————”
“娜!”等等终于忍不住在后面喊了出来!
爸爸多高兴啊!一个急刹车,又叫了几次“安——”,等等都接上了“娜”,从此以后,有好一段时间,只要我们叫“安——”,等等就和我们一起接着说“娜”,到现在说起来,爸爸还为此得意哪!
等等开始会说几个简单的字、词了,她想与我们用语言交流的愿望更强烈了。
她有时拿着一件玩具,对着我们,“呀呀咿咿”说了半天,中间时而夹着一个“熊”字,时而重迭说“熊熊”,我们知道,这不过是她学习说话的一个过程,我们就耐心地,一遍一遍地告诉她:
“小熊,一个小熊。等等拿着一个小熊TEDDY!”
等等和其他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子一样,从是一个字、一个词开始的,我们知道,这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虽然不长,但是却容易让疼爱孩子的父母误会。
我们的朋友朱丽亚,虽然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但是她说话的时候,常常流露出孩子的口吻,有一次大家聚会的时候,陈太太笑她,她自己也不置可否。
“都是和小孩子说话说习惯了,等以后孩子长大了,我可能还会改不过来,都是他们害我这样!”
其实和朱丽亚一样的父母还不少。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以为他们没有运用完整语言的能力,担心自己如果用平常的话对着他们讲,孩子可能接受不了。
于是,同样地,也是出于“爱”,这样的父母就会对孩子说半截儿话,破碎的话和迭字儿语,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停滞在一个不完整的阶段,孩子将来还要学另一套语言,浪费大量的时间纠正他之外,更严重的是非标准的语言,对孩子最初的大脑发育很不利,错误的信息一旦形成错误的习惯,就很难重新再塑。
孩子的心灵从一开始就是完整的,不要用破碎的语言伤害她,那要花费她宝贵的童年来恢复。她虽然没有表达,语言到达心灵的深度却与我们相同!
我们一直对女儿使用完整的语言,有些朋友说我们和孩子在说“大人话”。事实上,就是这些“大人话”帮助孩子的大脑一开始就正确地思考,等她能够表达自己的时候,说话用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也就正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了。
教育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对优良习惯的培养和坚持。能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坚持教育的完整性,是与父母对孩子深度的认识和信任分不开的。等等和象象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比同龄的孩子要显著一些,也是从小就在环境中培育起来的。象象出生后两个小时,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了小菩提树街的8号家里,早就为她准备好的一切,立刻温馨地把她包围了。
记得那一天来看望象象的朋友很多,象象有时醒着,有时是睡着。醒着的时候她也不哭不闹,只是用眼睛注视着围在她身边的笑脸,可能是一出生就看到太多的笑容,所以在她睡着的时候,也不时地露出微笑,大家看了都很高兴和满意。
陈先生和太太是最后到的,象象刚刚吃饱,爸爸正抱着她打气嗝呢,象象趴在爸爸的肩上,爸爸自然而然地把她面向墙壁,那上面有画、有数字,还有古诗,爸爸一边轻拍象象的后背,一边唱我们自己编的中英文混合字母歌:
“A是APPLE大苹果呀,
B是BUTTERFLY小蝴蝶啊,
C是CAT小猫咪呀,
D是DOG小花狗啊,
E是ELEPHANT小象象……”
小象象真的打出一个小气嗝来,在一旁坐着的陈太太终于忍不住了:
“你们真是望女成凤心切,这出生第一天,就教她认字啦!”
我们笑了,这哪里是在刻意教她认字,不过是自然地带她慢慢熟悉周围,在我们的家里,文字和图画、玩具小熊、红气球、灯等一样,不过是她身边环境的一个成员,是自然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孩子一出生就接触的伙伴,等到孩子们熟悉了它们,就会自然喜爱和接受它们了。
三条规矩定天下
——等等和象象的故事之三
妈妈说:“你去照照镜子吧,看看自己这个样子,是好看呢还是丑,如果是好看,你以后就可以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如果是丑,你自己想想看,应该怎么办?”
我走到大镜子前一看,呀,真是太丑了,眼睛红红的,脸也红红的,就像个麻土豆,太丑了,不听爸爸妈妈的话真是太丑了!
——摘自等等《照照镜子》
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很多优良的成分,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虽然现在被忽视了,但总有要被重新认识的一天。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讲究规矩的,讲究规矩的本意是非常好的,但现在在家庭教育上,立下太多的繁文缛节是不适用的,也不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潮流。因此,有些现代意识强烈的父母强调,让孩子自由发展,不应该再立规矩了。
这真是一个时代的误会。我们这个时代,凡是文明史的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美好的东西,都被某种程度的误解了。真理,自由,爱,权力,甚至科学,这些尊贵的字眼,都带着因人类盲目热情所造成的创伤,这是我们给未来埋伏的最大危机。而其中被误解的最严重的,就是自由。
自由这个词,实在是太美了。就像美人一样,常常免不了红颜薄命。自由这个词带给人类的灾难,和它自身承受的灾难一样多。
自由不过是对规律性的不断认识和尊重,而尽量减少人为的扭曲。自由,决不是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就没有世界,没有家庭,也没有教育可言。
自由永远是有条件的,对条件的尊重就是对自由的尊重。无条件的自由,只能带来灾难。金钱主导的自由市场,已给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而人类道德尊严的严重滑落,也是和盲目强调人权和民主同步的。
如果不被自由这个词迷惑,我们很容易承认,人类是不自由的,不过是地球这个小小星球上生命系统的一小部分。而地球也是不自由的,它运行的轨道始终受到太阳的束缚。而太阳就是自由的吗,它也运行在被冥冥安排的轨道上。假想地球忽然有一种追求自由的意志,它稍微偏离一下轨道,人类的厄运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在凡是美丽的字眼面前,我们应该更加格外小心,这样才能少受它的迷惑。在教育咨询和其他各种场合,我们总是这样的提醒年轻的父母们,在家庭教育上,其实是不存在所谓的自由发展的。自由发展,就是制定必要的并且是切实可行的规矩,还要带头尊重它。
在我们8号家的楼道里,有一面椭圆形的大镜子,如果我们严肃地对等等或象象说:
“去照照镜子吧!”
这意味着她已经违反了我们之间的规定,应该要承受事先说好的惩罚了,照镜子也是惩罚的形式之一。等等回到英国不久,有一次在楼上睡午觉,醒来见身边没有人,就开始哭了起来,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两次了,我们赶到上面,问她也不理,反而哭的更厉害了。幼儿不会说话时哭啼需要细心的检查,会说话的孩子则需要耐心询问。
“等等,是不是要喝水?”
“等等,是不是没看见爸爸妈妈着急了?”
“等等,是不是做了一个梦……”
等等什么也不回答,就是一个劲地放声大哭……
晚饭之后,一切都恢复了平静,我们在床上给小姐妹讲BEDTIME STORY(睡觉前的故事),今天还特别多讲了一个,等等和象象听得津津有味,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在这种平和、清醒和愉快的气氛中,正式的“故事”才开始了。
“你们说,如果你们身上哪里痛应该怎么办?”妈妈问。
“要告诉爹地妈咪呀!”等等说。
“如果渴了,饿了,应该怎么办?”妈妈又问。
“就说:妈咪,我要喝水。”妹妹说。
“你们都说对了,有什么事情就是要和爸爸妈妈说,才可以给你帮忙啊,如果一个小孩,有事不说,只是一个劲儿地哭,哭的样子很丑,其实他是要喝水,可是爸爸妈妈不知道,只看见他的样子很丑,结果爸爸妈妈很生气。小孩子呢,更不用说了,水也没喝上,还让爸爸妈妈不喜欢。你们愿意做这样的小孩吗?”妈妈说了又问。
“不愿意——”姐姐说,妹妹也跟着说。
“那我们来定个规矩,这第一条啊,就是有事的时候要和爸爸妈妈讲清楚,不能哭闹。如果做错了,讲得清楚,爸爸妈妈就教你做对。如果哭呀闹呀,就是没做错也要惩罚,你们说好不好?”爸爸说。
“好——!”小姐妹看起来很兴奋。
“你们说话的声音这么好听,如果有事的时候,不用这个好听的声音对爸爸妈妈说,反而用难听的声音大哭大叫,有道理也变成了没道理,那多可惜呀!”妈妈说。
“我不要那样做。”姐姐说。
“我不要那样。”妹妹说。
协议就这样达成了,由此我们又渐渐地制定了第二条规矩:不准说谎。
“做错了事没关系,爸爸妈妈可以教你们,学会了,下次就知道怎么做了。可是如果做错了,还不说实话,那就是不想学好,就要惩罚的。”我们经常对她们强调。
我们定的第三条规矩是:父母的问话必须回答。
“你们就像两个小瓶子,随时随地向爸爸妈妈OPEN(打开)你们的盖子,爸爸妈妈一叫你们,就是有宝贝要往里面倒,来晚了,可就没份了!”这是我们的比喻。
小姐妹听懂了三条规矩,也下决心去遵守,因为那是她们自己要努力做到的,可不是爸爸妈妈的管制,她们是自己的小主人,管不好自己,就要受惩罚,就要“照照镜子”,爸爸妈妈的任务呢,就像等等在她的故事里记下的:
这三条,我和妹妹都听懂了。
妈咪说:“我们一起来做,谁做到了就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我说:“你们也要做好孩子吗?”
爹地说:“我们帮助你们做好孩子呀!”
这三条规矩,在等等和象象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相信它对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合适的。制定规矩,不仅需要简明扼要,也要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同意。有时候,规矩也可以是活泼可爱的,在等等和象象之间,有一条她们自己非常喜爱的规矩,象象是这样写的——
如果有时不小心,碰到了或踩着了姐姐,或姐姐跑的时候撞了我,妈妈给我们定了一条纪律,这时候我们就要互相拥抱一下,我说:姐姐好!姐姐说:妹妹好!我们的声音加在一起,就变成很大声,然后,我们就更大声地笑了起来……
当然,这条规矩,她们现在在形式上已经用不着了,已经成为历史了。她们在规矩的引导下学习,自己不断地发展更适合于她们的新规矩。
规矩总是从外在的行为开始的,要发展成以着内在的规律和习惯,需要长期地坚持。一旦成为一种内在的规律,孩子们就会自觉地维护和坚持,因为他们从中感到了乐趣。
大自然学不完
——等等和象象的故事之四
爸爸说:“你们还不知道哪,它们已经是大自然的宠物了,它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地,多么快乐啊!”
——摘自等等《大自然的宠物》
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父母心中有一个罗马,那么孩子的每一个小问题其实都可以成为大路。诚实是罗马,善良是罗马,大自然也可以算是一个罗马吧!
关键在于父母心中是否有一个真正的罗马,所以在家庭早期教育上,父母是关键的因素,并且负有直接的责任。
那一次是等等的同学安格拉过生日,等等和象象都去参加了她的生日PARTY。
PARTY没有什么特色,可是她们家的小动物却深深吸引了小姐妹。
安格拉家的宠物可真是不少,有一只小黑猫,不过它总是睡在屋里最高的柜子上,安格拉的妈妈说:
“它呀,是被安格拉和玖蒂吓的,她们喜欢拽它的尾巴,玖蒂还想把它当马骑,所以,老鼠见了我们家小黑猫躲,小黑猫见了安格拉和玖蒂躲,真没办法!”
“真没办法!”是安格拉妈妈的口头语,她说话的时候,好象是一种画外音,这个声音只负责介绍,至于有关孩子的事情发生和进展,就不是她所能为的了。
在她们家的电视机旁边,有一个不大也不小的鱼缸,里面飘着几缕水草,水下有一些沙子和一个小假山,灯光照在上面很亮,等等象象又被吸引过去了!
“要看我们家的金鱼要有耐心,本来有六条的,玖蒂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要抓,所以就剩两条了,还躲在假山后面不肯出来。”安格拉妈妈提醒道。
“妈咪,只有一条了,昨天玖蒂把那条花的也抓死了!”安格拉纠正她的妈妈。
“不是我,不是我,是安格拉,是安格拉抓死的。”玖蒂的声音最大。
“是你,是你,就是你!”安格拉和玖蒂吵起来了!
“好了,好了,都不要吵了,反正就剩一条了,你们给我记住,这条死了,我是绝对不会再给你们买了!” 安格拉妈妈生气地说,声音比玖蒂还大。
“上次你也这么说,玖蒂一哭,你还不是给她买了!” 安格拉看来更生气,一脸不屑的样子,她拉着等等象象说:
“走,我们到院子里去玩,不带玖蒂。”
院子里还有两只宠物,是两只小白兔,它们比较幸运,因为跑得快,小孩子很难追上。
“这是上个周末才买的……”安格拉妈妈还没说完,安格拉大声地打断她说:
“这是我的生日礼物!玖蒂不许动!”
“谁说的,谁说的,一人一只,我要那只大的!”玖蒂一点也不示弱,她指着那只跑过来的兔子说。
“好可爱的小白兔哦!你看它的眼睛是红色的。”等等和象象都很喜欢小动物,她们惊喜地叫了起来。
“你们家没有兔子吗?”安格拉问。
“没有,我们家没有宠物。”等等回答。
“你叫你妈咪买不就行了吗?”安格拉说。
“妈咪说,我们现在要先学会照顾自己。”等等说。
“小孩的事有大人管,我们就可以管宠物啊!”安格拉说。
从安格拉家回来,小姐妹有了心事,象象对爹地说:
“爹地,你没看见安格拉家就像一个小动物园,在家里就可以看到好多动物,小白兔最可爱了。”
“那小金鱼呢?”妈妈问。
“小金鱼太可怜了!”象象说。
“还有小黑猫,都不敢下来吃饭了。”等等惋惜地说:“如果是在我们家里,我会好好对它们的!”
“就是,我也会的。吗咪,我们买两只小白兔来吧?我和姐姐来照顾它们,保证不让你们操心。”象象说。
“你们还要爸爸妈妈照顾哪,我不是说过吗,你们现在是要先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再说了,你们喜欢住在自己的家里,那小鱼儿、小白兔还有小鸟什么的,不是也喜欢住在它们自己的家里吗?”妈妈说。
“那……它们的家在哪儿呀?”象象问。
“大自然就是它们的家呀!忘了上次我们去山上看小松鼠的事了吗?”爸爸说:“它们和小松鼠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宠物,大自然就是它们最好的家!”
大自然,是我们和等等象象交流的一个经常性主题。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孩子的心,通往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大自然是所有生命的家,也应该是每颗心灵的家。
大自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无限的领域,一开始不容易让孩子领会。我们常常通过故事,通过眼前的小事,通过对一草一花的态度,一木一石的行动,让她们懂得尊重和爱护的真义,懂得爱护一切的大自然。让她们懂得不仅要爱惜自己,更让她们的爱心不断地扩大和延伸。
我们自己家的后院里种了很多种花草,春天来时,满园春色,花团锦簇。等等象象小姐妹非常兴奋,她们在院子里东瞧西看,不断地向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她们的小手虽然指指点点,但从来不直接碰到花瓣,在她们眼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美好的,需要爱护的。
那一次是母亲节前夕,我们带着象象上街,路过一家花店,象象惊叫了起来:
“呀!花都到街上排队了!
西方人素来喜欢用鲜花表达自己的心意,所以节日里花店的生意总是兴隆,就像今天,各色各样的鲜花已经都摆出店门,排到街上了。
在花店门前,我们遇到了丽莎,她从台湾来英留学,曾在利物浦教育系上过半年的课,后来转学到曼切斯特大学,转眼有一年半没见了,我们高兴地聊了起来。
象象一直不声不响地注视着花店,她看着人走进去,都抱着花出来,就问道:
“妈咪,为什么把这些花摘下来放到这里,为什么不让它们留在花园里呢?”
当时和我站在那里说话的丽莎听了象象的话,就弯下身对象象说:
“那是因为这些花好看啊,人人都喜欢啊,所以,放到商店里,就会有人来买,把它送给自己喜欢的人,送给过生日的爸爸妈妈和朋友啦,你如果喜欢,阿姨也买一束送给你好吧?”
让丽莎意外的是,象象马上回答说:
“不,我不要。”
“怎么?你不喜欢花吗?”
象象说:“我喜欢花,可我喜欢看见花开在树上,开在公园里,我不要摘下来的花。”鲜花是属于大自然的,对于象象的年纪来说,公园就是大自然的具体化。
也许丽莎不能理解,可我知道象象心里在想什么,她虽然还是个小女孩,对生命和美已有她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了。
象象后来对我们说:
“妈咪,爹地,你们过生日,我永远都不送鲜花,就让它们长在自己的树上,永远美丽,你们说这样是不是最好?”
孩子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后来,无论是节日还是我们自己生日,在我们家庭中,就有了一个以诗代花的传统,因为我们愿意把诗当作心灵的鲜花。
天伦之乐
——等等和象象的故事之五
爸爸妈妈正在写一本书,名字叫《共享天伦》。我和妹妹悄悄地商量,我们生在英伦,英伦是一个遥远的国家,可是天伦和英伦有什么关系,天伦是指什么意思呢?
妹妹也不知道,我们去问妈妈,妈妈说:天伦是什么,天伦是一个看不见的国家,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都住在里面,那就是快乐啊!
——等等《英伦和天伦》
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题,如同一条河流,不同流域有不同的风光。人到三十附近,生儿育女当上父母,堪为人生的一件大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生命的一次质变。
当上父母之后,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认识,很容易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自己当时并不觉得,一旦发现时,变化已经很大了。就我们自己的经历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变化是深刻的,至今记忆犹新。
首先,是很快变得坚强而有耐心了。喜爱文学的青年人,很容易多愁善感,为赋新词强说愁。习惯被父母照顾的年青人,初到外面的社会上,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平的事,哪怕很小的事也免不了要发发牢骚。但当上了父母之后,就会清楚地意识到,抱怨发牢骚那是更年轻的人们才能有的的福气了。因为过去所有的问题,与初生的孩子相比,份量都不再显得像原先那样重要了。
第二,面对初生的孩子,你有时突然会感到生活的艰难和不安。孩子像一个要跟随你很多年的难题,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你解决了今天,接着又是明天。孩子虽小,却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一哭一笑你无法麻木,不能忽视。因为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有重大的干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意识到并且承担着身为父母的重大责任的同时,内心里会突然生出种种愧疚与感激。有了孩子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心血,联想起自己的成长,往事历历在目,真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知道父母恩,更深地懂得了做人的尊严与福气。
在这三点的基础上,新父母们很容易感觉到,一种原来所体会不到的欢乐渐渐在心头升起。我们把它称为天伦之乐,因为它与普通的欢乐不同,不是基于某种得到和满足,而是基于一种普遍的联系。
原来,我们并不是孤立地生活着,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个家庭和另一个家庭,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有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父母,孩子和我们自己,都是广泛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我们面前的孩子,不仅仅是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他和我们一样,都将成为父母和祖先。一个未来的祖先正在被你抚育,你怎能马虎从事?
体会到了那不可思议的天伦之乐,就自然体会到新的生命,新的生活,新的开始。因此,你就会对新生儿怀有一份无言的感激。
天伦之乐除了基于那种普遍的联系,也基于一种自然而然的道理,自然而然的道理,有时叫做科学,有时叫做天性。人生之所以感到困难重重,常常是因为忘却和远离了自己的天性,被盲目的欲望和错误的想法所误导。
天伦之乐的另一个名字,叫做诗意,它是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自然养成的生命的财富。有了它,你就不会为盲目的欲望和错误的想法所主导,进入迷惘与忧恼。
如果说每个日子里都有诗,都有诗意的美妙与纯真,一定没有多少人相信。因为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的日子并不是快乐,而是令人烦闷的,繁琐的,身不由己的,不值一提的,患得患失的,它与我们期待的美与真都有着相当的距离。
天伦之乐虽然是自然而然的快乐,却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挖掘。我们说每个日子里都有诗,就如同说世界上处处都有光明。世界上本来处处都是光明,本来没有暗夜,夜晚是来自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自己挡住了太阳的光明。光明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挡住了。每个日子本来都有诗,虽然被琐碎的生活挡住了,但诗意并没有消失,只要心灵没有被生活所局限,随时都可以恢复它,发现它。
除了常常写诗,等等和象象每天都写日记,她们的日记也不是单一的形式,有时是一段对话,可能是和爸爸妈妈的,也可能是和老师同学的;有时是一幅画,或者是几幅系列画,或者就是一首俏皮的打油诗,一封回信的初稿……
诗歌在每一个日子里,不是指那些一定被写出来的“诗”,而是诗意对孩子心灵的影响,心灵对世界的理解。因为站在每一个角度,都是一种新的观察,新的认识。
在等等和象象的心里,说起对世界的观察,她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榜样,其中就有她们非常佩服的丽宏叔叔。
“读万卷书,还要行千里路,丽宏叔叔就是听了古人的话,这样做的吧?”孩子们读了丽宏叔叔的书,不由地发出了感慨。她们写过多篇和丽宏叔叔在一起的故事,还有献给丽宏叔叔的诗。
等等在《写了那么多书》和《哪儿都去过》里,象象在她的《人生是一本书》和《献给丽宏叔叔的诗》里都写出了对叔叔见多识广的惊叹,象象曾写到她被丽宏叔叔的书深深吸引的情景。
在我们返回澳洲之前,我们全家和丽宏兄一家再次相聚,等等和象象更是特别高兴,因为对她们来说,这又是一个有着非常“诗意”的日子!自从两年前在悉尼的文华社与丽宏叔叔相识,孩子们的谈话中常常出现“丽宏叔叔”这个专有名词,因为丽宏叔叔是她们心目中第一个来自祖国的诗人。
这一个诗意的日子,在象象的记录里有下面的一段文字,还有一首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她自己的诗。
好朋友终于相聚了!
我们大家是在常州日报社里相会的,报社的墙上真气派,都是世界有名的风景,丽宏叔叔去过好多的地方,他看这些画的时候默默无言,心里一定是在回忆啊。
丽宏叔叔走到哪里,他的诗、文章就会写到哪里,我也想和丽宏叔叔一样,在哪里,就写哪里,今天是在常州,诗名就叫《在常州》吧!
在常州 我有许多亲人
在学校里有一个我的座位
还有亲爱的老师和同学
从春天到秋天
有许多日子记不清
我和姐姐坐在9路车上
默默地念着《中华魂》
就想起了汉朝和唐朝
有时也想起澳洲和英伦
妈妈常说:我们是中国人
但我们的家却在很远的地方
在常州 我们迎来了
丽宏叔叔和建英阿姨
还有会画画的小凡大哥哥
老朋友相聚谁不高兴啊
一起喝茶一起咏诗
还到天宁寺看玉佛和济公
喜相逢的时光很快啊
我有许多话还没有说
老朋友要走了
小雨也留不住
原来世界上许多事
就像是一阵风
我们回到澳大利亚之后,常常在谈话中提到诗中这一句:“我们是中国人,但我们的家却在遥远的地方”!一个日子记录在诗歌中,就不会再被忽略了,就有了它本来的意义,我们把它叫做回归天伦。生活,诗歌,心灵,一开始,我们帮助孩子们把这三者联系在一起,渐渐地,她们发现了,它们本来就是不可分的,我们平凡而有诗意的生活,本来就充满了各种天伦的乐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