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告诉的秘密,看完豁然大悟

发表:2007-08-17 06:1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提前还贷反而多付利息

  2006年,江小姐用房产抵押向银行借了一笔50万元的1年期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为7.254%(在一年期基准利率5.58%的基础上上浮了30%),贷款于2007年3月29日到期。为了节约利息支出,她于今年3月28日提前归还了50万元的贷款。

  还款后,江小姐回家仔细一算,发现有问题,似乎银行多收了利息。就算到期还款,利息也才36270元,可提前一天还款少占用银行资金一天,却还要多支付利息?后来江小姐电话讯问银行,才知道自己提前还贷,还吃了亏。

  原来银行有规定:1年期的贷款,实行“一次性还清贷款本息”的还贷做法:贷款到期还款,利息按“贷款本金×年利率”计算;贷款提前还款,按“贷款本金×贷款日利率×贷款实际天数”计算利息。银行对于日利率的计算公式为:年利率÷360天。

  根据银行的规定,江小姐若于3月29日贷款到期时归还贷款,则银行就按到期还款计算利息,计算公式如下:

  贷款本金500000元×年利率7.254%×1年=36270元。

  而江小姐4月28日还款,银行则按实际贷款天数364天计算利息,计算公式如下:

  贷款本金500000元×(年利率7.254%÷360)×实际贷款天数364×1年=36582元。

  其中,日利率=年利率7.254%÷360

  如此一计算,江小姐提前还款显然还要多支付利息312元(36582元-36270元),真是吃大亏了。

  江小姐的吃亏经历,给我们一个教训:对于是1年期的贷款,提前还贷并不一定就节约利息支出。提前还贷能不能节约利息支出,就得看是提前几天。因为银行的年利率是360天计算的,而一年却有365天,这之间差了5天的时间;借款的实际天数360天,就是提前还贷与到期还贷利息支出相同的平衡点。因此,你若提前还贷,使贷款的实际天数少了360天,你就能节约利息支出;相反的,若提前还贷,使贷款的实际天数大于360天,你就会很冤枉地多支付利息了。

  因此,看似很简单的贷款归还之事,其实隐藏着很大的学问,小视不得,也想当然不得。弄清还贷的“真谛”,会让你节约一大笔开支,使你的银行借款成本最低化。  

定期存款收益不如“活期”

  定期存款的收益不如“活期存款”。乍一听,肯定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但还真有此事,只不过这里所指的“活期存款”是货币市场基金。

  今年3月19日升息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在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税之后,收益率为2.79%×(1-20%)=2.232%,而2007年许多的货币市场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类似于年利率)都在2.4%以上(且货币基金收益不用纳税,购买货币市场不需要任何的费用)。例如,2007年3月30日华宝现金宝(B级)七日年化收益率2.918%、华富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还高达3.486%。可见,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明显高于1年期及以下期限的银行定期存款。

  假设拿10万元投资货币市场基金,以2.4%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计算,其投资收益为2400元;而10万元投资储蓄存款,1年期的税后投资收益2232元、半年期的税后投资收益才1944元、3个月的定期存款税后投资收益更是少至1584元。后三者分别比前者的投资收益少了168元、456元和816元。

  而且,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好、变现快,具有“收益赛定期、便捷似活期”的特点。投资者可以不受到期日的限制,根据自身对资金的需求,随时赎回变现,赎回的款项第2天(通过基金公司网站直接买卖)或是第3天到账(通过银行柜台或是网上银行买卖)。且收益率不会因为赎回而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货币市场基金不会有“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收益变活期”的不足。

  例如,拟投资1年期10万元货币市场基金,因急需资金于投资于半年之后赎回变现,则收益(收益率假定为2.4%)约为1200元;而10万元的定期存款存了半年后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计算),税后收益才为288元。收益真是天壤之别。

  利息收入,是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的主要来源。人民币升息后,市场利率会越走越高,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因此,在目前的加息环境下,流动性极好的货币市场基金非常适合于活期储蓄存款投资者、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储蓄存款投资者。 

什么是七日年化收益率?

  是指货币市场基金最近7日的平均收益水平,进行年化以后得出的数据。比如,某货币市场基金当天显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是2%,并且假设该货币市场基金在今后一年的收益情况都能维持前7日的水准不变,那么,持有一年就可以得到2%的整体收益。

  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范围导致其性质类似于银行存款,但每日的收益不像银行存款那样是均等的,而是由高到低再到高,一般来讲六天左右是一个周期,单纯的看某一天的每万份收益并不能代表该支基金近期的收益水平,因此使用了七日年化收益率这一指标。

全额还款信用不如最低额还款

  几乎所有信用卡持卡人都会认为:当持卡消费透支时,在到期还款日之前还清全部的款项,如此还款的信用肯定会高于选择最低还款额的信用,因为每次都全额还款会让银行知道自己有充足的还款能力。但事实却不一定是这样。

  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同样收入水平且年龄也相同的王先生和李先生,去年1月份在某银行办理了贷记卡。今年3月初,他们都感觉5000元的信用额度不够用,均向这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申请提高信用额度至1万元,并且按要求提供了同样的材料(就连房产证也是同一座楼同一层的面积相同的两套商品房),但令他们想不通的是,王先生的信用卡的信用额度提高到了1万元,而李先生的信用额度才到8000元。

  李先生后来向一位银行朋友诉说了这一“信用歧视”。他说,王先生和他的每个月的透支消费额相差不了上下,他每次透支消费后都及时地全额还款;而王先生却有好几次资金不足,选择了归还最低还款额。李先生抱怨说:“信用卡的信用额度象征着一个人的信用。我的信用程度怎么会不及王先生呢?银行明显是‘信用歧视’。”

  银行朋友听完之后,笑着告诉李先生,银行这样做有银行的道理。

  信用卡持卡人向银行申请提高信用额度,银行除了依据持卡人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一般还会根据持卡人的另外两个情况来定夺信用额度的高低。

  一是持卡人日常的消费额度情况。例如某一信用卡的信用额度是5000元,该持卡人每个月的消费额约在2000元上下,那么银行就会认为5000元的信用额度已经足够持卡人使用了。因此,该持卡人申请提高信用额度,银行一般不会给予太高的信用额度。若是该持卡人每月的消费额都接近或是超过5000元,银行就会根据其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较大幅度地提高其信用额度。

  二是持卡人给银行创造的收益。根据李先生和王先生的情况,两人信用额度不一样的原因显然不是“日常的消费额度”的问题;而是李先生和王先生给银行创造的效益不同造成的。

  因为银行推行信用卡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李先生每次都全额还清透支款而取得了免息的短期信贷,银行却收不到你的一分利息,银行是“有点不情愿的”。而王先生却不同了,他好几次选择了归还最低还款额,且不存在拖欠的情况,这就让银行多次赚取了利息,银行有利可图,当然给他更高的信用额度了。

  为了提升你的个人信用,你必须使用一个技巧:就是在透支消费后,即便你有能力全额还款,也不妨选择一两次归还“最低还款额”,然后在下期账单来时还清透支款;此外,还可以在购买大宗消费时选择“零利率零手续费”的分期付款业务。这样做,虽然让银行吃了点利息,但却能提高你在银行的信用程度,值得!但为了节约利息支出,在故意选择“归还最低还款额”时,建议选择那些消费总额较低的月份,这样向银行支付的信用卡透支利息会少些。(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