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7-21 22:14:34作者:
南岳衡山近来发现“镇山之宝”——已失踪千年的禹王碑,本月上旬经专家鉴定确为母本。禹王碑与黄帝陵、炎帝陵一起被称为中华民族文物中的三大瑰宝。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湖南衡山县福田铺乡云峰村七组就发现这块巨石疑似禹王碑,该石有一不规整两虬相交平面,向中微凹,面上有不规整的纹饰,明显可见人工凿痕。因无人辩识,巨石被一农户砌房时砌进了墙体。直至最近才被发现。
经专家鉴定证实,这块巨石所处位置、形状、大小及周边的环境与史料吻合,初步认定其确属失踪千年的禹王碑母本。
据史料记载,禹王碑又称为岣嵝碑或大禹功德碑,原刻于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岣嵝峰,故称“岣嵝碑”,相传此碑为颂扬夏禹遗迹,因此亦被称为“禹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
禹王碑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刻,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九行,共七十七字。因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既不同于甲骨和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明代学者杨慎、沈镒等都有释文。碑文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为一块功德碑,曾被称为南岳衡山的“镇山之宝”。
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何致游南岳时,临拓全文复刻于长沙岳麓山云麓峰。明代长沙太守潘镒于岳麓山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岣嵝碑名闻于世;之后云南大理、四川北川、江苏南京栖霞山、河南禹州、陕西西安碑林、浙江绍兴、湖北武汉均有翻刻。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湖南衡山县福田铺乡云峰村七组就发现这块巨石疑似禹王碑,该石有一不规整两虬相交平面,向中微凹,面上有不规整的纹饰,明显可见人工凿痕。因无人辩识,巨石被一农户砌房时砌进了墙体。直至最近才被发现。
经专家鉴定证实,这块巨石所处位置、形状、大小及周边的环境与史料吻合,初步认定其确属失踪千年的禹王碑母本。
据史料记载,禹王碑又称为岣嵝碑或大禹功德碑,原刻于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岣嵝峰,故称“岣嵝碑”,相传此碑为颂扬夏禹遗迹,因此亦被称为“禹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
禹王碑是中国最古老的名刻,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九行,共七十七字。因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既不同于甲骨和钟鼎文,也不同于籀文蝌蚪。明代学者杨慎、沈镒等都有释文。碑文记述和歌颂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为一块功德碑,曾被称为南岳衡山的“镇山之宝”。
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何致游南岳时,临拓全文复刻于长沙岳麓山云麓峰。明代长沙太守潘镒于岳麓山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岣嵝碑名闻于世;之后云南大理、四川北川、江苏南京栖霞山、河南禹州、陕西西安碑林、浙江绍兴、湖北武汉均有翻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