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7-10 04:32:31作者:高声
6月25日《中国青年报》在“高考中国”栏目发了一篇标题为《“最大走资派”的儿子上了大学》的报道,这个标题对于经历过文革的读者肯定有吸引力,“最大走资派”之大,中国最大冤案之大,可以衬托出中国的高考之大是如何的大啦。
刘源参加高考的时候,刘少奇安尚未“平反”,还是政权的一个“敌人”,这对于刘源非常之不利,因为政审制度会把刘源刷下去的。不过,中国的“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已经复职,刘源向邓小平写了一封求助的信,于是政审一关也就被放行了。不过,刘源却上不了他向往的北京大学,原因就是北大还认定刘少奇是坏人,或者至少是麻烦人物,不敢录取,结果是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了刘源。1980年,刘少奇被平反,之后,北大专门派人找到刘源,承认当年眼光不够,欲请刘源转学到北大,但是刘源拒绝了。
刘源考大学时的个人资料中的籍贯、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等,一概填“众所周知”,这也算得是心酸的幽默吧。当时刘少奇已经被当局丑化为一个魔鬼,刘源既不能表示反对当局当时的结论,也不愿意承认当局的的结论,所以就写“众所周知”,这可见刘源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然而刘源这三十年的官场表现却十分平庸,这又有一点儿难以理解。
政审一事,自古就有。我看过一个清朝的科举人士的履历,其中有他的十四代先辈的资料。今朝之政审,其实就是照搬古代科举的做法,中共那些建党的人物之中,比如陈独秀、董必武,也都是清朝的秀才,对这一套制度当然很熟悉。这一些人成立组织,造反打天下,不是杀人就是被杀。为了组织上的纯洁,当然要对每一个成员的根底了如指掌,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政审制度。
政审制度是当局至今仍然在继续实行的人事制度之一。杜绝“敌人”进入统治集团,是政审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三十多年前,参军、上学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政审。发展到现在,上大学的政审要求被降低了,但是在参军和录用警察等敏感的职业方面,当局的政审基本上还一如既往的严格。
排除敌对分子进入统治集团,其目的当然是保证政权不改变颜色。
政审标准之中在一条是:直系亲属中有无因敌我性质被杀、关、管者?这一条现在仍然要讲究,凡政审对象,如果有这样的社会关系,那他基本上就无法通过政审的了。说到这里在,就应该说“政审和杀人”这个主题了。
政审和杀人有什么关系呢?
我在一本年鉴上读过一段关于政审的资料,在一九六二年,中学和大学招生的政审标准就十分苛刻,就是所有出身于资本家、地主、富农以上家庭的毕业生,都列为政审不合格。重庆市教育局、公安局发布的1964、1965年大学、高中生招生文件,在政治审查一条中,这样写道:“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无产阶级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极为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我们和资产阶级争夺后一代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战线。中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学校招生,必须坚持贯彻阶级路线,对考生进行政治审查,提高新生的政治质量。把好这个关口,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把印把子掌握在工人和贫、下中农子女的手中的问题。”文件提出,要防止“阶级敌人有可乘之机,值得警惕”,要求学校认真核实学生的家庭出身,“有些学生亲身父母是四类分子,随母后嫁的,也要弄清楚,写明白。”在高等、中等校录取新生的政治审查标准有数条,不仅直系亲属被判刑、管制的学生不能录取,甚至有海外关系的亦不能录取。标准中虽然提出“本人确已划清思想界限、拥护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表现进步的,可以录取”,但这只是一种虚伪的“摆设”,在极左的政治环境下,从来没有实行过。这个政审标准,把出身于反动家庭的青年学生当作“敌人”看待,这当然是不合理的,于是又规定:“政审标准和作法,只能传达到学校党支部委员会、公安派出所,不得扩大范围,不得对外公布,防止造成紧张气氛。”
把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当作“敌人”看待,这也算是符合“辩证法”吧,比如,亲属中有无被 “杀、关、管” 的一条,想想那些人为什么被“杀、关、管”,也就明白了,比如土改运动杀了多少地主?被杀的地主其实没有几个是有罪的,但是当局却要杀,杀了可以夺其财。杀了人,就会留下仇恨,他们的后代肯定会有人记住。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有谁的父母被杀,不想报仇呢?除非没有机会,一有机会就要报仇的。
当局杀了几百万的地主,但是未成年的子女却没有可杀的理由,不然这些人也要被全部杀掉的。但是这一些人在智力上又属于优秀的群体,怎么办呢?为此当局再设障碍,将他们上升途径堵住,这就是政审。比如重庆政审中还有:“有些学生亲身父母是四类分子,随母后嫁的,也要弄清楚,写明白。”明显就是为了防止这些有杀父之仇的青年有报仇的机会。
不让“剥削阶级”出身的青年进入官场,害怕他们有机会报仇,但是写成政策则十分的堂皇:“学校招生,必须坚持贯彻阶级路线,对考生进行政治审查,提高新生的政治质量。把好这个关口,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把印把子掌握在工人和贫、下中农子女的手中的问题。”杀人的魔王也要时刻提防被别人杀死,1951年,当过毛泽东的秘书四年的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就是被一个出身地主家庭的部下刺杀致死的,因为此人对于其父亲被批斗十分的不满,终于在礼堂中公开地开枪报仇。
这一刺杀案,最能说明有对于政审的作用了。一个人时刻都要提防那些有冤仇的人,就说明他自己杀人多,太残忍。
政审制度的延伸,就是时刻都讲阶级斗争,把那些前“剥削阶级”的遗民作为敌人去进行慢性的消灭,比如管制、批斗,百般歧视,使得许多地主子弟连老婆也娶不上,这就是“慢性消灭”。到了文革时期,很多的地方发生了对地主成份的家庭实行满门杀绝的惨案,可惜的是毛泽东还没有来得及将全国的地主家庭全部都杀光。
刘源参加高考的时候,刘少奇安尚未“平反”,还是政权的一个“敌人”,这对于刘源非常之不利,因为政审制度会把刘源刷下去的。不过,中国的“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已经复职,刘源向邓小平写了一封求助的信,于是政审一关也就被放行了。不过,刘源却上不了他向往的北京大学,原因就是北大还认定刘少奇是坏人,或者至少是麻烦人物,不敢录取,结果是北京师范大学录取了刘源。1980年,刘少奇被平反,之后,北大专门派人找到刘源,承认当年眼光不够,欲请刘源转学到北大,但是刘源拒绝了。
刘源考大学时的个人资料中的籍贯、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等,一概填“众所周知”,这也算得是心酸的幽默吧。当时刘少奇已经被当局丑化为一个魔鬼,刘源既不能表示反对当局当时的结论,也不愿意承认当局的的结论,所以就写“众所周知”,这可见刘源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然而刘源这三十年的官场表现却十分平庸,这又有一点儿难以理解。
政审一事,自古就有。我看过一个清朝的科举人士的履历,其中有他的十四代先辈的资料。今朝之政审,其实就是照搬古代科举的做法,中共那些建党的人物之中,比如陈独秀、董必武,也都是清朝的秀才,对这一套制度当然很熟悉。这一些人成立组织,造反打天下,不是杀人就是被杀。为了组织上的纯洁,当然要对每一个成员的根底了如指掌,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政审制度。
政审制度是当局至今仍然在继续实行的人事制度之一。杜绝“敌人”进入统治集团,是政审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三十多年前,参军、上学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政审。发展到现在,上大学的政审要求被降低了,但是在参军和录用警察等敏感的职业方面,当局的政审基本上还一如既往的严格。
排除敌对分子进入统治集团,其目的当然是保证政权不改变颜色。
政审标准之中在一条是:直系亲属中有无因敌我性质被杀、关、管者?这一条现在仍然要讲究,凡政审对象,如果有这样的社会关系,那他基本上就无法通过政审的了。说到这里在,就应该说“政审和杀人”这个主题了。
政审和杀人有什么关系呢?
我在一本年鉴上读过一段关于政审的资料,在一九六二年,中学和大学招生的政审标准就十分苛刻,就是所有出身于资本家、地主、富农以上家庭的毕业生,都列为政审不合格。重庆市教育局、公安局发布的1964、1965年大学、高中生招生文件,在政治审查一条中,这样写道:“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无产阶级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极为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我们和资产阶级争夺后一代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战线。中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学校招生,必须坚持贯彻阶级路线,对考生进行政治审查,提高新生的政治质量。把好这个关口,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把印把子掌握在工人和贫、下中农子女的手中的问题。”文件提出,要防止“阶级敌人有可乘之机,值得警惕”,要求学校认真核实学生的家庭出身,“有些学生亲身父母是四类分子,随母后嫁的,也要弄清楚,写明白。”在高等、中等校录取新生的政治审查标准有数条,不仅直系亲属被判刑、管制的学生不能录取,甚至有海外关系的亦不能录取。标准中虽然提出“本人确已划清思想界限、拥护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表现进步的,可以录取”,但这只是一种虚伪的“摆设”,在极左的政治环境下,从来没有实行过。这个政审标准,把出身于反动家庭的青年学生当作“敌人”看待,这当然是不合理的,于是又规定:“政审标准和作法,只能传达到学校党支部委员会、公安派出所,不得扩大范围,不得对外公布,防止造成紧张气氛。”
把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当作“敌人”看待,这也算是符合“辩证法”吧,比如,亲属中有无被 “杀、关、管” 的一条,想想那些人为什么被“杀、关、管”,也就明白了,比如土改运动杀了多少地主?被杀的地主其实没有几个是有罪的,但是当局却要杀,杀了可以夺其财。杀了人,就会留下仇恨,他们的后代肯定会有人记住。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有谁的父母被杀,不想报仇呢?除非没有机会,一有机会就要报仇的。
当局杀了几百万的地主,但是未成年的子女却没有可杀的理由,不然这些人也要被全部杀掉的。但是这一些人在智力上又属于优秀的群体,怎么办呢?为此当局再设障碍,将他们上升途径堵住,这就是政审。比如重庆政审中还有:“有些学生亲身父母是四类分子,随母后嫁的,也要弄清楚,写明白。”明显就是为了防止这些有杀父之仇的青年有报仇的机会。
不让“剥削阶级”出身的青年进入官场,害怕他们有机会报仇,但是写成政策则十分的堂皇:“学校招生,必须坚持贯彻阶级路线,对考生进行政治审查,提高新生的政治质量。把好这个关口,是关系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把印把子掌握在工人和贫、下中农子女的手中的问题。”杀人的魔王也要时刻提防被别人杀死,1951年,当过毛泽东的秘书四年的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就是被一个出身地主家庭的部下刺杀致死的,因为此人对于其父亲被批斗十分的不满,终于在礼堂中公开地开枪报仇。
这一刺杀案,最能说明有对于政审的作用了。一个人时刻都要提防那些有冤仇的人,就说明他自己杀人多,太残忍。
政审制度的延伸,就是时刻都讲阶级斗争,把那些前“剥削阶级”的遗民作为敌人去进行慢性的消灭,比如管制、批斗,百般歧视,使得许多地主子弟连老婆也娶不上,这就是“慢性消灭”。到了文革时期,很多的地方发生了对地主成份的家庭实行满门杀绝的惨案,可惜的是毛泽东还没有来得及将全国的地主家庭全部都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