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6-20 09:06:26作者:
上次介绍了毛泽东为了躲避张国焘让中共中央红军再渡赤水的历史, 这集我们将向大家继续介绍红军四渡赤水和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情况。内容来自著名作家张戎女士的著作《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的第十三章“长征之二:躲避张国焘”的后半部分。
1935年二月二十七日,红军在土城之战大败后,又重占遵义。蒋介石要的是红军去四川,不要红军在贵州立足。他派了两个师前来攻城,又派飞机轰炸。红军打退了进攻者,稳住了阵脚。有了这场胜仗垫底,毛和张闻天才向中央红军,以及向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发电报宣布:张闻天现在是头号人物,毛是书记处书记。张闻天紧接着任命毛为红军"前敌总指挥",一个专门为毛设立的位子。自宁都会议被撤
掉军事职务以来,毛第一次有了军事职务。
但毛的"胜仗"代价惨重。彭德怀心情沉重地报告说,三军团:减员很多,现在只有一个团能维持原编制,每连也只有五、六十人,其余各团,每连仅编四、五个班"。还说:两位团长负伤,六位营长伤亡"现在各团部及军团参谋处一空如洗"。
可是毛为了在贵州待下去,仍要再打现已控制了贵州的中央军。三月五日,他下令"消灭,中央军的两个师。这一命令在野战指挥员中引起强烈抗议。林彪在十日打"万急"电报反对打这个强敌。
那天凌晨,张闻天召开了包括林彪、彭德怀等野战指挥员在内的二十来人的会议,讨论作战方案。毛泽东在会议上完全孤立,甚至张闻天也不支持他。毛争着争着脱口而出,威胁辞职:以"辞去前敌总指挥职务力争"。众人抓住这句话,马上说:"少数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毛被撤了职,前敌总指挥大家选彭德怀替代。
毛自知失言,立刻行动要夺回军权。当天晚上,他手提马灯去找周恩来,周还是"最高军事首长"。毛要周第二天早上再开一次会,这一次野战指挥员都无法参加,他们已回各自的部队去了。
毛向周建议干脆取消的敌总指挥,代之以一个新的"三人团",由毛、周、王稼祥组成。周接受了。毛是一举数得:既不伤彭德怀的面子,又安抚了因未获实权而牢骚满腹的王稼祥,还使自己从此在军事指挥上与周恩来平起平坐。
第二天开会,一切按毛的意思办。彭德怀的前敌总指挥一职被取消了,不打中央军的决定也被推翻,大多数人的决定就这样被几个人串通着一笔勾销。
"三人团,决定在名酒"茅台"的家乡附近的鲁班场进攻中央军。彭德怀请求道:"敌人阵地工事坚固,地形对我不利,无攻破[中央军)周浑元可能。似应迅速脱离当前之敌。"但"三人团"坚持说:"以全部力量,于明十五号绝不动摇地消灭鲁班场之敌"。
当红军遵命向中央军的坚固阵地进攻时,国民党以机关枪迎候,红军大败,伤亡一千多。受到重创的队伍又拥挤渡过赤水河,被逼回川南。蒋介石调兵堵住了红军回贵州之路。害怕与张国焘会师的毛硬是命令红军调过身来再渡赤水,强回贵州。这个决定是如此不通情理,如此不得人心,一道不寻常的命令下达给了几个高级指挥员:"这次东渡,事前不得传达,以保秘密。"
两个月了,红军四渡赤水,绕来绕去。李德纳闷地记道:红军在"兜圈子,越兜越小,有的地方经过了两三次","疲惫不堪、毫无结果地乱绕"。眼看着红军给自己徒添惨重伤亡,他以为这一切是,古怪、不理智"。为了个人权力而不顾红军死活的毛,后来把"四渡赤水"叫作他的"得意之笔"。
蒋努力要把毛赶进四川,他飞返贵阳,派飞机轰炸红军,使红军不能在贵州立足。在连续不断的轰炸下,红军每天急行军四、五十公里,走得死去活来。在这段急行军中,红军不得不丢弃剩下的医疗器械,医院也解散了。伤员从此几乎得不到治疗。除子弹伤、炸弹伤外,大多数人的脚还因为穿草鞋天天疾走,擦伤感染,一着地就疼痛异常。
而红军要是进四川北上,完全不必经历这些灾难。红九军团就是证明。在贵州境内南下过乌江时,九军团的两干人因作后卫被截断在乌江北岸,他们无法继续南下,只好去四川。他们发现,除了一两场小小的遭遇战外,再没人找他们的麻烦。他们居然能在光天化日下、在阳关大道上大摇大摆地行走,一停下休息就是好几天。
两个月的向南,向南,没有一个目的地,红军队伍里人人都在问:我们上哪儿去?上层人物知道计划是进四川同张国焘会合,长远的战略方针是北上靠近苏联,但现在的行程却跟计划背道而驰。林彪大声抱怨: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像他[毛泽东)这样领导指挥还行?,四月,林彪给"三人团"写信,要求毛把指挥权交给彭德怀,立刻北进与张国焘会师。
四月中旬,红军进入中国西南角的云南省。毛下令停下来。但停下来得对付此地的土著苗族人,他们骁勇善战,长征初期已经给红军制造了无数麻烦,根据地是没法建立的。下一步怎么办?毛说还要,向东及向南,但向东无路,国民党大军正压过来:向南死路一条,那边是法国殖民地越南。
毛的指示激怒了野战指挥员们。四月二十五日,接到命令的当天,林彪打电报给中央说"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渡过金沙江入川,向川西北前进,准备与四方面军会合"。彭德怀也表示了相同的意见。
毛再也拖不下去了。四月二十八日,他终于下令转道向四川行进。红军到达四川边界金沙江时,三个渡口城都敞开大门,毫无抵抗地接纳了红军,还献上食物、金钱。渡金沙江花了整整七天七夜,船只在无人把守的渡口穿梭来往。蒋介石的军队待在附近不动。飞机在空中盘旋,只是侦察,不找麻烦。
红军虽然进了四川,但为了避免与张国焘会师,毛不愿再往前走,要就地建立根据地。他派红军去围攻离江边不远的会理城。会理城易守难攻,既有护城河环绕,又有十五世纪的坚实城墙。蒋介石看看红军停下来了,就又开始轰炸。红军伤亡惨重,无医无药。毛是不管的,他从来没去看过伤兵。
红军的重大损失使将领们忍无可忍。林彪把毛带着红军走的这一大段弯路形象地比做"弓背"说他们早该走弓弦。为了以中央的名义来压制这片反他的声浪,毛要张闻天召集会议。
会议于五月十二日在会理城外一问草棚里召开。毛寸土不让地捍卫自己的权力,发出阵阵暴怒之声。他用老办法给彭德怀扣帽子,说他"右倾",说他挑动林彪夺权。林彪待要争辩,毛冲他大吼:"你还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林彪吼不过毛,只好不作声。
最重要的是毛有张闻天当枪使,张不敢不照毛说的办,虽然他于心不安。他后来说他"勉强"地按毛的意思作了结论,用"很厉害,的,过火的""机会主义大帽子"打击彭德怀和别的反毛的人,会理的仇,毛记了一辈子。
毛也很聪明地作了让步,收回了打会理的命令,明确同意"立即北上,同四方面军会合"。毛躲避这一天躲了将近四个月,损失了三万红军。长征,也就长出来两干多公里。
毛仍然害怕与张国焘会师,深知一场恶斗必不可免。他马上着手准备这场权斗。首要的一步,是让他的地位得到莫斯科认可。由于电台联系没有恢复,五月底,毛派他信得过的陈云去苏联。在莫斯科,陈云的报告经过仔细推敲故意含糊其辞,给莫斯科造成印象:毛做领袖是在正式的政治局会议上,经大多数人推举的。
中央红军往北去与张国焘会合,行进到四川中西部时,面临天堑大渡河。陡峭的山谷中,五月下旬喜马拉雅山的融雪卷起奔腾咆哮的激流,漩涡密布,河床布满尖利的岩石,使涉水无法想像。河上只有一座桥,叫泸定桥,建于十八世纪初叶,是四川通往西藏的要道。这是一座雄伟的吊桥,全长一百零一公尺,宽两公尺多,十三根粗大的铁索连接东西两岸,九根作桥底,每两根相距一尺左右,上面铺着木板做桥面。红军"飞夺泸定桥,是后来长征英雄史诗的代表,美国作者索尔兹伯坚的《长征》(The LngMarch)一书封面,赫然就是这座桥。美国记者斯诺一九三六年采访了毛以后写道:过泸定桥"是长征中最关键的时刻"。
其实,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从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来往电报、部署可以看出,长征故事中说的守桥的国民党二十四军第四旅李全山团,其实并不驻屯泸定城,而在远处的化林坪一带。驻扎泸定的是步二旅旅部,旅长是余松琳。红军到来前夕,该旅就离开了,被派去五十公里外的康定。当时国民党无数通讯记录,没有一份讲在泸定桥打了仗,只提到红军在去泸定桥的路上,和离开泸定桥之后,有几次小型遭遇战。
过桥时红军没有一人伤亡。首批过桥的二十二名战士,在六月二日过桥后,每人得了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二双筷子。其他红军过桥时也没有伤亡。周恩来的警卫员描述周听说有一匹马掉在河里淹死了很着急,问过桥的指挥宫杨成武:人员有没有受损失?,当听说没有时,周又问:"一个都没有?"答覆是:"一个都没有。
大渡河上还出了个神话,即"强渡大渡河",在泸定桥南七十五公里的安顺场。那里渡口宽阔,没有遮掩,红军渡了足足一个星期,在国民党侦察机的眼皮底下。但同样,无一伤亡。
国民党部队再无能,凭借天险优势,也不至于让红军毫无伤亡吧。飞夺泸定桥"纯系虚构。邓小平在一九八二年对美国总统卡特 (JimmyCarter)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亲口说:"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
六月二十五日,张国焘纵马三天,穿过峭壁森林,来到抚边村与毛等会台。
蒋介石他完成了统一西南三省的目标。贵州军阀王家烈被迫辞职,拿了一大笔钱走了。云南省主席龙云跟蒋介石合作,暂时地保持了良好关系。战略要地四川如今由蒋全盘控制。中央军跟随毛入川之后,蒋本人马上在五月分再回重庆,在四川待了好几个月,着手把这个人口最多的大省建成未来对日作战的基地。
毛泽东也在他的上升史上迈出了一大步。长征前他几乎被扔下,数月之间,他已是中共中央的实际掌权人。
1935年二月二十七日,红军在土城之战大败后,又重占遵义。蒋介石要的是红军去四川,不要红军在贵州立足。他派了两个师前来攻城,又派飞机轰炸。红军打退了进攻者,稳住了阵脚。有了这场胜仗垫底,毛和张闻天才向中央红军,以及向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发电报宣布:张闻天现在是头号人物,毛是书记处书记。张闻天紧接着任命毛为红军"前敌总指挥",一个专门为毛设立的位子。自宁都会议被撤
掉军事职务以来,毛第一次有了军事职务。
但毛的"胜仗"代价惨重。彭德怀心情沉重地报告说,三军团:减员很多,现在只有一个团能维持原编制,每连也只有五、六十人,其余各团,每连仅编四、五个班"。还说:两位团长负伤,六位营长伤亡"现在各团部及军团参谋处一空如洗"。
可是毛为了在贵州待下去,仍要再打现已控制了贵州的中央军。三月五日,他下令"消灭,中央军的两个师。这一命令在野战指挥员中引起强烈抗议。林彪在十日打"万急"电报反对打这个强敌。
那天凌晨,张闻天召开了包括林彪、彭德怀等野战指挥员在内的二十来人的会议,讨论作战方案。毛泽东在会议上完全孤立,甚至张闻天也不支持他。毛争着争着脱口而出,威胁辞职:以"辞去前敌总指挥职务力争"。众人抓住这句话,马上说:"少数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毛被撤了职,前敌总指挥大家选彭德怀替代。
毛自知失言,立刻行动要夺回军权。当天晚上,他手提马灯去找周恩来,周还是"最高军事首长"。毛要周第二天早上再开一次会,这一次野战指挥员都无法参加,他们已回各自的部队去了。
毛向周建议干脆取消的敌总指挥,代之以一个新的"三人团",由毛、周、王稼祥组成。周接受了。毛是一举数得:既不伤彭德怀的面子,又安抚了因未获实权而牢骚满腹的王稼祥,还使自己从此在军事指挥上与周恩来平起平坐。
第二天开会,一切按毛的意思办。彭德怀的前敌总指挥一职被取消了,不打中央军的决定也被推翻,大多数人的决定就这样被几个人串通着一笔勾销。
"三人团,决定在名酒"茅台"的家乡附近的鲁班场进攻中央军。彭德怀请求道:"敌人阵地工事坚固,地形对我不利,无攻破[中央军)周浑元可能。似应迅速脱离当前之敌。"但"三人团"坚持说:"以全部力量,于明十五号绝不动摇地消灭鲁班场之敌"。
当红军遵命向中央军的坚固阵地进攻时,国民党以机关枪迎候,红军大败,伤亡一千多。受到重创的队伍又拥挤渡过赤水河,被逼回川南。蒋介石调兵堵住了红军回贵州之路。害怕与张国焘会师的毛硬是命令红军调过身来再渡赤水,强回贵州。这个决定是如此不通情理,如此不得人心,一道不寻常的命令下达给了几个高级指挥员:"这次东渡,事前不得传达,以保秘密。"
两个月了,红军四渡赤水,绕来绕去。李德纳闷地记道:红军在"兜圈子,越兜越小,有的地方经过了两三次","疲惫不堪、毫无结果地乱绕"。眼看着红军给自己徒添惨重伤亡,他以为这一切是,古怪、不理智"。为了个人权力而不顾红军死活的毛,后来把"四渡赤水"叫作他的"得意之笔"。
蒋努力要把毛赶进四川,他飞返贵阳,派飞机轰炸红军,使红军不能在贵州立足。在连续不断的轰炸下,红军每天急行军四、五十公里,走得死去活来。在这段急行军中,红军不得不丢弃剩下的医疗器械,医院也解散了。伤员从此几乎得不到治疗。除子弹伤、炸弹伤外,大多数人的脚还因为穿草鞋天天疾走,擦伤感染,一着地就疼痛异常。
而红军要是进四川北上,完全不必经历这些灾难。红九军团就是证明。在贵州境内南下过乌江时,九军团的两干人因作后卫被截断在乌江北岸,他们无法继续南下,只好去四川。他们发现,除了一两场小小的遭遇战外,再没人找他们的麻烦。他们居然能在光天化日下、在阳关大道上大摇大摆地行走,一停下休息就是好几天。
两个月的向南,向南,没有一个目的地,红军队伍里人人都在问:我们上哪儿去?上层人物知道计划是进四川同张国焘会合,长远的战略方针是北上靠近苏联,但现在的行程却跟计划背道而驰。林彪大声抱怨: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像他[毛泽东)这样领导指挥还行?,四月,林彪给"三人团"写信,要求毛把指挥权交给彭德怀,立刻北进与张国焘会师。
四月中旬,红军进入中国西南角的云南省。毛下令停下来。但停下来得对付此地的土著苗族人,他们骁勇善战,长征初期已经给红军制造了无数麻烦,根据地是没法建立的。下一步怎么办?毛说还要,向东及向南,但向东无路,国民党大军正压过来:向南死路一条,那边是法国殖民地越南。
毛的指示激怒了野战指挥员们。四月二十五日,接到命令的当天,林彪打电报给中央说"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渡过金沙江入川,向川西北前进,准备与四方面军会合"。彭德怀也表示了相同的意见。
毛再也拖不下去了。四月二十八日,他终于下令转道向四川行进。红军到达四川边界金沙江时,三个渡口城都敞开大门,毫无抵抗地接纳了红军,还献上食物、金钱。渡金沙江花了整整七天七夜,船只在无人把守的渡口穿梭来往。蒋介石的军队待在附近不动。飞机在空中盘旋,只是侦察,不找麻烦。
红军虽然进了四川,但为了避免与张国焘会师,毛不愿再往前走,要就地建立根据地。他派红军去围攻离江边不远的会理城。会理城易守难攻,既有护城河环绕,又有十五世纪的坚实城墙。蒋介石看看红军停下来了,就又开始轰炸。红军伤亡惨重,无医无药。毛是不管的,他从来没去看过伤兵。
红军的重大损失使将领们忍无可忍。林彪把毛带着红军走的这一大段弯路形象地比做"弓背"说他们早该走弓弦。为了以中央的名义来压制这片反他的声浪,毛要张闻天召集会议。
会议于五月十二日在会理城外一问草棚里召开。毛寸土不让地捍卫自己的权力,发出阵阵暴怒之声。他用老办法给彭德怀扣帽子,说他"右倾",说他挑动林彪夺权。林彪待要争辩,毛冲他大吼:"你还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林彪吼不过毛,只好不作声。
最重要的是毛有张闻天当枪使,张不敢不照毛说的办,虽然他于心不安。他后来说他"勉强"地按毛的意思作了结论,用"很厉害,的,过火的""机会主义大帽子"打击彭德怀和别的反毛的人,会理的仇,毛记了一辈子。
毛也很聪明地作了让步,收回了打会理的命令,明确同意"立即北上,同四方面军会合"。毛躲避这一天躲了将近四个月,损失了三万红军。长征,也就长出来两干多公里。
毛仍然害怕与张国焘会师,深知一场恶斗必不可免。他马上着手准备这场权斗。首要的一步,是让他的地位得到莫斯科认可。由于电台联系没有恢复,五月底,毛派他信得过的陈云去苏联。在莫斯科,陈云的报告经过仔细推敲故意含糊其辞,给莫斯科造成印象:毛做领袖是在正式的政治局会议上,经大多数人推举的。
中央红军往北去与张国焘会合,行进到四川中西部时,面临天堑大渡河。陡峭的山谷中,五月下旬喜马拉雅山的融雪卷起奔腾咆哮的激流,漩涡密布,河床布满尖利的岩石,使涉水无法想像。河上只有一座桥,叫泸定桥,建于十八世纪初叶,是四川通往西藏的要道。这是一座雄伟的吊桥,全长一百零一公尺,宽两公尺多,十三根粗大的铁索连接东西两岸,九根作桥底,每两根相距一尺左右,上面铺着木板做桥面。红军"飞夺泸定桥,是后来长征英雄史诗的代表,美国作者索尔兹伯坚的《长征》(The LngMarch)一书封面,赫然就是这座桥。美国记者斯诺一九三六年采访了毛以后写道:过泸定桥"是长征中最关键的时刻"。
其实,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从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来往电报、部署可以看出,长征故事中说的守桥的国民党二十四军第四旅李全山团,其实并不驻屯泸定城,而在远处的化林坪一带。驻扎泸定的是步二旅旅部,旅长是余松琳。红军到来前夕,该旅就离开了,被派去五十公里外的康定。当时国民党无数通讯记录,没有一份讲在泸定桥打了仗,只提到红军在去泸定桥的路上,和离开泸定桥之后,有几次小型遭遇战。
过桥时红军没有一人伤亡。首批过桥的二十二名战士,在六月二日过桥后,每人得了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二双筷子。其他红军过桥时也没有伤亡。周恩来的警卫员描述周听说有一匹马掉在河里淹死了很着急,问过桥的指挥宫杨成武:人员有没有受损失?,当听说没有时,周又问:"一个都没有?"答覆是:"一个都没有。
大渡河上还出了个神话,即"强渡大渡河",在泸定桥南七十五公里的安顺场。那里渡口宽阔,没有遮掩,红军渡了足足一个星期,在国民党侦察机的眼皮底下。但同样,无一伤亡。
国民党部队再无能,凭借天险优势,也不至于让红军毫无伤亡吧。飞夺泸定桥"纯系虚构。邓小平在一九八二年对美国总统卡特 (JimmyCarter)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i)亲口说:"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
六月二十五日,张国焘纵马三天,穿过峭壁森林,来到抚边村与毛等会台。
蒋介石他完成了统一西南三省的目标。贵州军阀王家烈被迫辞职,拿了一大笔钱走了。云南省主席龙云跟蒋介石合作,暂时地保持了良好关系。战略要地四川如今由蒋全盘控制。中央军跟随毛入川之后,蒋本人马上在五月分再回重庆,在四川待了好几个月,着手把这个人口最多的大省建成未来对日作战的基地。
毛泽东也在他的上升史上迈出了一大步。长征前他几乎被扔下,数月之间,他已是中共中央的实际掌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