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尚
1987年和管总到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参加国际化学学术会议。 那是我第一次踏出国门。 大学不在市区。我写了封信给正在上海交大念书的女儿。 但是不知道邮电局在哪儿。 我正在向服务台打听, 站在我身边的一位中老年女士听见了。 她对我说, 邮电局就在市里。 她先是指点我公共汽车站在哪儿。 后来想想公交车很久才来一趟, 她就说让我坐她的车, 她带我去。 我以为她是顺路。于是坐上了她的汽车, 她把我送到邮电局。 我进去寄信时, 她等着我。 等我寄完了信, 她又专程把我送回了大学。 2000年冬, 我们住在宾州。 大雪天。 女儿早晨上班的路上, 由于路滑, 车撞到了路边的雪堆上。 每当上下班的尖峰时刻, 公路上的车很多。当时就有好几辆车自动停下来。 开车上班的人下车给她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2001年夏, 我们搬到了维州现在住的房子。 房子是新建的。十五亩大的院子, 除了房前一块地种好了草坪, 其它地方都是半人多高的荒草甸子。 家里当时只有从宾州带来的一台手推剪草机。 剪荒草很费力。有位邻居看见了。 他就把自己的拖拉机开来, 帮我们把荒草剪了。 后来我也用拖拉机剪, 全院剪完要3个小时呢。 一打听, 这位邻居还是个公司老板。 帮我们剪草时, 一点也看不出来。 我们这条街住了16户人家。 每到圣诞节, 邻居们就会送些食品和小礼品。 平时见面都热情打招呼。 开车过来的和走路的相遇, 也会互相招手致意。 有时车从你后面来, 路过你身旁时, 你会看到开车的人还在招手。
在任何公共场所, 进出门时, 前面的人一定会回头看看身后还有没有人。 如果有人, 他会手扶住门等你进来。后面的人也一定说声谢谢。 美国人讲究私人空间。 人多也不会前胸贴后背地挤成一个蛋。 如果不小心触碰到别人的身体, 马上就会后退一步, 并说声对不起。 如果有人挡了你的路, 你对他说声请原谅。 他马上就会给你闪开路, 让你过去。 几个人在一起, 你想暂时离开, 站起来, 先说声请原谅, 我一会儿回来。 然后再离席。 就是孩子为父母做了什么事儿, 父母也会对孩子说声谢谢。 异性熟人, 朋友可以拥抱, 贴脸颊, 拍拍或扶摸后背。 对于老幼来说, 情人节不只是情人的节日。 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孩子们在情人节时, 要和全班的小朋友交换情人卡和小礼品。我们老年活动中心在情人节也互送情人卡。 公共场所没人大声喧哗。 但是, 法国人还嫌老美说话声音大。 1993年, 我在巴黎居里大学做过半年的高访学者。 当年国庆节时, 国内的艺术团去慰问演出。 有阎维文, 田震等。 几乎全巴黎的老中都去看演出了。大家都乘地铁。 我住的远一些。 刚上车, 很安静。 一站一站地前进, 上来的老中渐渐多起来, 车厢里说话的嗡嗡声也由无到有。 越接近剧场, 老中人越多, 嗡嗡声也越来越大。 到下车时, 已和在国内一样的乱哄哄了。 老美养狗的人很多。 遛狗的人手里都拿个塑料袋。 随时把狗屎拾起来。政府官员, 公司头面人物或公关人物上班时西装革履。 一般人穿着很随便。 休闲时光, 普遍的穿着是T恤衫, 牛仔裤或便服裤, 再加上旅游鞋。绝对看不到穿高跟鞋逛公园的。
握手
国人握手, 深有体会。 有权势, 有地位的人, 往往轻轻的和你搭搭手, 应付了事。衿持的女士更是只伸手让你轻握四个指头。 她是不握的。 如果你不知好歹握住她整个手掌, 那简直就是冒犯了她。 美国人握手有力, 眼睛看着你, 面带真诚的笑容。 那一瞬间, 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两人谈话, 他会用眼睛一直望着你, 细心地听你说。 这使我想起了尘封的往事。你如果去哪个衙门口儿办点事, 或向领导汇报请示工作, 你往往会面对一张毫无表情的脸, 眼皮都不抬一下, 手里还干着别的事。
信任
国人的普遍心态是时刻提防着别人。 初次交往, 决不会马上就信任你。 美国人恰好相反。 人与人的交往, 首先就是信任。 这种氛围真让人过得轻松愉快。 和老美沟通很容易。 说话坦诚, 彼此之间不设防。 她会告诉你她的第一个丈夫如何, 她和第二个丈夫生几个孩子。 他会告诉你他得了皮肤癌, 正在吃什么药。 你去办什么事, 填个表格, 内容全凭你自己写什么就是什么。但是表格的最下一项在你签名的上方会有所填内容完全属实的表述。 只要你签了字。 这表格就在法律上生效。 美国是个法制严格的国家。如果今后你签了字的表格里的内容被发现有欺诈, 那就对不起了。 你只好负法律责任了。 去年回成都, 我有很不愉快的受骗经历。 清洗抽油烟机。换一个接滴油的小塑料合就敲了我10元。 这还算小事。 四季家园对外来车辆管得算严的。 有一天, 院里停了一辆箱型车。站在车边的人手里拿着一叠表格对我说, 他们是来检查热水器的。 我就让他进房检查我的热水器。 他说漏气, 得换新的了。他们带来的香港产的新热水器可能还有。 我同意换。 他就给在另外单元检查的同伙打手机。 不一会, 另一个人就拿来了热水器给我换上了。收费1200元。 还有保修单。 用没几天, 标牌就掉下来了。 我去华西医大进行例行的体检。 先后在附四院和附一院看了三位副教授。我重点检查哪儿, 医生就说我哪儿有病。 还让我住院。 我在美国呆久了, 防人之心全无。 根本没想到医学教授还会骗病人。心事重重的打电话告诉了在美国的女儿。 女儿在生物制药公司工作。 马上咨询公司管临床试验的医学博士。 按女儿的建议, 中止了治疗, 一笔治疗医药费白交了。 回美国后, 去医院进行了详细检查。 结果什么病也没有。 老伴儿到农贸市场买水果。 发现摊主找给她的是假钞。就要求退换。 摊主摆出一付滚刀肉的架式, 就是不换。 不买也不行。 把老伴气得七窍生烟。 国人到底都怎么啦?
在美国商店买东西, 只要你觉得不满意, 就可退换。 这也是商家与顾客之间的一种诚信。 有的老中觉得老美忒傻, 就钻这个空子。买一套西装, 回家穿10天半月的, 就拿回商店退换成另一套新的。 还美滋滋的向别人显白他有多聪明能干。 美国人交税都是自己报。还有报税的电脑软件。 大家都老老实实地做这件事。 当然, 也有以身试法的。 安然公司与会计事务所合谋做假帐。 前几年败露了, 一个庞大的公司就此倒闭了。 高层主管蹚琅入狱。 国内逃税是公开的秘密。不知有多少人的第一桶金就是靠非法所得装满的。 20多年前我就听说了用军舰走私的传闻。 在街上, 国内是行人躲车; 美国是车让行人。 在商场门前都有条路。 路对面是停车场。 人进出商店横穿马路时, 这条路上的车都会自动停下来, 让行人先过。 有时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行人看见车过来, 就停下来招手让车先过。而开车的人也停下来向行人招手, 让行人先过。 行人过街时, 也向停下的车摆手致意。
Volunteer 国内称为志愿者。 美国俗称义工。 就是不计报酬为社会服务, 为他人提供帮助。 大概和国内的学雷做好事差不多。 在美国做义工是一种风尚。 说全民做义工也毫不夸张。 从小学就提倡做义工, 到年老退休, 照样做得有滋有味儿。 外孙女在幼儿园就愿意帮助老师做事情。我在老年活动中心参加了老年退休者义工项目(RSVP) 。 这是由劳顿郡(郡是州以下的行政区划, 管辖着市)政府组织的。 我每周三为老年人上电脑基础课。 每天中午在厨房帮助盛饭菜。 义工胸前都挂一个桔黄色的标志牌。 觉得挺自豪的。老年义工有帮助老者报税的, 有给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往家里送午餐的, 有教英语和西班牙语的, 有教跳舞的, 有给政府部门做些辅助工作的, 有给老者开汽车安全驾驶课的, 有定期来给老者量血压的, 开运动会当场地工作人员的等等。 每年郡政府都组织一次RSVP成员的聚餐会。每人发人一个纪念品, 表彰老年义工。 总结一年来大家做了数万小时的义工, 为全郡创造了数十万上百万美元的社会价值。最久当义工的有做了25年的。 我也有5年的"工龄"了。
Donation 在美国这也是个任人详熟的词儿。 就是捐助。 美国人做慈善事儿也都自然而然。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到公园里, 或学校的校园里, 你会发现一张长坐椅的后背上镶着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人捐赠。 有一个教堂, 房子很新。我在墙角下方发现一块标牌。 写明是某某夫妇捐建的。 我们老年活动中心的一台拉力健身器, 就是一位92岁的老先生捐赠的。他还经常来老年中心的健身房锻炼身体。 原来老年中心只有一台普通彩电。 去年新添了一台挂在墙上的液晶彩电。 我问经理。她说有一天一个人给她打电话, 问老年中心需不需要新彩电。 她说, 好啊。 没多久, 就送来了这台液晶彩电。昨天我们到另一个刚迁新址的老年活动中心和那里的老年人一起庆祝St。 Patricks Day 节。他们的新图书馆里的上千册图书就是一位女士捐赠的。 有一位年纪比我略小的女士。 她老父亲去世了。 遗产留给她一部分。 大部分都捐给了教会。 在一些商店集中的地方, 你常常会看到一个近两米高的黄色大铁柜。 上面写着"衣物,鞋"。 谁有捐献的衣物和鞋, 就打成包放进这个铁柜里。有时衣物太多, 就堆在外面地上。 等着专门有人来搜集。 住在郊区, 也会不定期的有人开车来搜集捐赠的衣物。 这些都是用来接济穷人的。比尔盖兹和巴菲特是美国有名的富豪和慈善家。 两人合作建一个有数百亿美元的慈善基金会。
黑与白
中国人都认为皮肤越白越美。 夏天女士们打阳伞, 戴遮阳帽。 美国人够白的了吧? 可她们却热衷于晒太阳, 尽量想办法把自己的皮肤晒黑。 如果你若当面夸赞一位女士:"你的”皮肤真白啊。" 她马上就会不高兴的。 美国人大都戴太阳镜。这是因为他们蓝色的眼睛不耐阳光照耀, 为了保护眼睛。
蓝天白云
去年回国先到北京呆了两天。 不只天空是灰的, 眼前的空气也是灰蒙蒙的。 也不是阴天, 也没下雨。 回到成都, 头几天在街上, 坐在车里, 就闻到了汽车尾气的味道。 眼睛, 喉咙都很不舒服。 一个多星期之后, 才适应过来。 美国的生存环境真好。蓝天白云, 草坪树林, 到处都是如此。 街道, 公共场所干干净净。 皮鞋穿一个月也不用擦。 看卫生间整洁与否, 最能说明问题了。成都百货大楼装修的有模有样了。 可是那厕所你还没进去, 就臊味扑鼻了。 美国的卫生间最差的就数中国餐馆了。 但是也不至于能闻到臊味儿。
肥胖
中国人再胖, 放到美国人堆儿里, 也是小巫见大巫。 50%的美国人体重超重。 肥胖带来的疾病和社会问题也不少。有一次游泳。 我游了一段停下来, 刚抬起头, 呼的一下, 我觉得眼前冒出了一座肉山。 原来是一位人高马大的年轻肥胖女士从水里站了起来。老年中心有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士。 胖得不能走路。 只好坐在电动轮椅上。 她女儿为她花$三万定购了一辆面包车。上下车连同轮椅一同用车里的起重设备搬运。 有的人胖得大腿的肉都拖到小腿上, 胳膊比我的大腿还粗。 穷人比富人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