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4-16 08:12:48作者:
北京大学要建高尔夫球练习场,立即引起公共关系危机,最后这一贵族计划不了了之。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10月14日,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宣布:“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06级厦大学生都要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学生还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据说这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看看美国肯尼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哪里有三代而衰的?再看日本,一个买卖往往从江户时代就开始,至今家门兴旺。“富不过三代”其实很有中国特色。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国传统中有深厚的培养败家子的传统。
看看厦门大学的创举就明白:精英教育,就是要让几个专业的学生把高尔夫球当必修课。你到世界找找,哪个国家有?这大概可以进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了。我们为什么能这样独步于世?因为我们对精英有与众不同的理解:精英就是人上之人,就必须具有享受人上之人的生活的训练。以中国的国情,高尔夫是一般人玩不起的,绝对是上流社会的运动。所以,不仅大学要建高尔夫球练习场,上海等地的新贵们,以天价把六七岁的孩子就送到贵族学校学习高尔夫。惹得美国人把这种事情登到《纽约时报》上,让大家看暴发户的热闹。
美国的情况如何呢?在人家那里,精英的家庭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成为精英。但是,人家精英的概念明显不同。比如,美国的报纸上常有讨论:富裕的家庭如何向孩子解释家里的财产?许多富人特别注意不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富人,以防他们小小年纪就因为觉得有依靠而不思进取。但有些家庭的财富是盖不住的,比如豪宅、飞机、游艇等等,怎么可以让孩子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常常想尽办法,让孩子觉得这些财富和自己无关。更有盖茨、巴菲特这种,早早把财产捐了。我一个朋友,不算有钱人,但父亲是一常春藤的前校长,丈夫是另一常春藤的终身教授,说她文化贵族不应该说过分。她就坚持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觉得私立学校容易在富家子弟中培养一种entitlement(大致可以翻译为“理所当然的特权”)。还有一些家庭,干脆自己掏腰包,让孩子去非洲、拉美、南亚的贫民窟当志愿人员。
美国的精英教育多种多样,也有许多失败的家庭。但是,被社会奉为主流的精英教育,特别是针对那些精英家庭的孩子的精英教育,所强调的一个基本点是如何去掉孩子意识中的entitlement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一切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而要成为精英,就必须有“领袖才能”。这种才能体现在和民众的沟通能力上。所以,精英教育强调的是如何了解下层社会,而不是自己的小圈子里玩什么。
我们的精英教育则正好相反:培养的就是人家想去掉的entitlement的意识。高尔夫就是这种entitlement之一。我们强调的,不是精英向社会提供什么服务,而是精英要从社会中享受什么。人家注重的是创造,我们注重的是挥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训,大概是因为很少有人这样做而变得格外珍稀了吧。高尔夫课显然是有高度的前瞻性:它对那些大部分还一事无成的学生传达的信息就是怎么先天下之乐而乐,甚至在天下皆忧时怎么自己独乐。这难道不是世界一流的培养败家子的课程吗?
中国还没有富,怎么富的门路也没有找到,但富了后如何挥霍已经被设计得如此精致。难道这就是中国富翁的未来?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看看美国肯尼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哪里有三代而衰的?再看日本,一个买卖往往从江户时代就开始,至今家门兴旺。“富不过三代”其实很有中国特色。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国传统中有深厚的培养败家子的传统。
看看厦门大学的创举就明白:精英教育,就是要让几个专业的学生把高尔夫球当必修课。你到世界找找,哪个国家有?这大概可以进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了。我们为什么能这样独步于世?因为我们对精英有与众不同的理解:精英就是人上之人,就必须具有享受人上之人的生活的训练。以中国的国情,高尔夫是一般人玩不起的,绝对是上流社会的运动。所以,不仅大学要建高尔夫球练习场,上海等地的新贵们,以天价把六七岁的孩子就送到贵族学校学习高尔夫。惹得美国人把这种事情登到《纽约时报》上,让大家看暴发户的热闹。
美国的情况如何呢?在人家那里,精英的家庭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成为精英。但是,人家精英的概念明显不同。比如,美国的报纸上常有讨论:富裕的家庭如何向孩子解释家里的财产?许多富人特别注意不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富人,以防他们小小年纪就因为觉得有依靠而不思进取。但有些家庭的财富是盖不住的,比如豪宅、飞机、游艇等等,怎么可以让孩子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常常想尽办法,让孩子觉得这些财富和自己无关。更有盖茨、巴菲特这种,早早把财产捐了。我一个朋友,不算有钱人,但父亲是一常春藤的前校长,丈夫是另一常春藤的终身教授,说她文化贵族不应该说过分。她就坚持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觉得私立学校容易在富家子弟中培养一种entitlement(大致可以翻译为“理所当然的特权”)。还有一些家庭,干脆自己掏腰包,让孩子去非洲、拉美、南亚的贫民窟当志愿人员。
美国的精英教育多种多样,也有许多失败的家庭。但是,被社会奉为主流的精英教育,特别是针对那些精英家庭的孩子的精英教育,所强调的一个基本点是如何去掉孩子意识中的entitlement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一切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而要成为精英,就必须有“领袖才能”。这种才能体现在和民众的沟通能力上。所以,精英教育强调的是如何了解下层社会,而不是自己的小圈子里玩什么。
我们的精英教育则正好相反:培养的就是人家想去掉的entitlement的意识。高尔夫就是这种entitlement之一。我们强调的,不是精英向社会提供什么服务,而是精英要从社会中享受什么。人家注重的是创造,我们注重的是挥霍。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训,大概是因为很少有人这样做而变得格外珍稀了吧。高尔夫课显然是有高度的前瞻性:它对那些大部分还一事无成的学生传达的信息就是怎么先天下之乐而乐,甚至在天下皆忧时怎么自己独乐。这难道不是世界一流的培养败家子的课程吗?
中国还没有富,怎么富的门路也没有找到,但富了后如何挥霍已经被设计得如此精致。难道这就是中国富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