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今天报导,由贵州省毕节学院研究员陈英率领的古彝文整理及电脑输入软体研究小组,借用美国开发的文字软体,透过人工手写进行识别、调整后,已经做出了八点四万个传统古彝文的输入编码。
据称,中国国家信息标准管理委员会即将向有关国际机构申报国际编码。
毕节学院外语系学者吴学军说,申报成功的机率很大,因为这些都是由彝文专家共同筛选整理的,具有权威性;一旦申报成功,国内外专家就可以在电脑交换古彝文的资讯、分析和研究古籍。
中国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等地,彝族在贵州聚集、使用彝文时间超过千年,古彝文至今仍是彝族通行的文字。
但据报导,由于多种原因,现在贵州能识别古彝文的彝族老人越来越少,认识古彝文的彝族老人因为不认识汉文,对古老彝文典籍翻译不出来,古彝文研究人才严重缺乏。
据了解,彝文典籍的内容广泛,天文、地理、医学、算术、地形、地貌、生物、农牧等无所不包,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生产与生活的技能智慧,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适用价值。
有关专家已呼吁政府有关单位加强古彝文研究团队,尽快抢救古彝文这一文化瑰宝。
来源:中央社台北三十日电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