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3-31 03:52:48作者:
图1 勤工助学
20多年前,“勤工助学”在校园里是个时髦而响亮的字眼儿。现在四十多岁念过大学的“大商人”,其第一笔买卖大都可以回溯到念大学时的“勤工助学”。
这间学生们自已开在校园里的售书亭。图上学生们穿的军装,是当时校园里满目皆是的“套装”之一。(入学时“军训”发的。之后就总是穿着,直到毕业)很有意义的“时装”。但许多人毕业前将其“贱卖”给低年级了。
图2 渴求
记得书亭开业那天方圆五十米之内“人山人海”。没了各种“苛捐杂税”,书亭里的书便宜得没边儿(特别是开业那天)。但不含糊地说:那时的大学生,确实是真看书真学习的。省吃简用的那几个钱儿,也确实是大都买书了。
图4 学生“咖啡厅”
地点是职工食堂。只是在晚上开。因为白天教工要在里面吃饭。此图除了看女学生们的工作服,最需细品的还是男生胸前新郎一样别着的红色标签。
记得上面写的是:经理、副经理 当然,最有特色的还是右下方桌子上的那款“音响”。“三洋”四声道,宛如现在超薄越大的“家庭影院” 那时,这“音响”实在是太有用了。请名人来讲座、办舞会、踏春游玩、听邓丽君或是崔健的歌,哪一样没它都不行!
简易的圆饭桌、小方凳、日光灯管、双喇叭录音机、嘈杂的人声……这就是我们的“咖啡厅”。但去晚了是没座位的。请注意最左上方那个站立着喝咖啡的男生。还有举着雪糕或正舔雪糕的男生
图6 走一步看十步(或N十步)
图上的人有几个我都认识,智商是相当地高。属于“贼有才”的一拨儿。 可惜那时没有网络,也不知有“博”,否则图上的人即使成不了“丁磊”,也能混出个“马化腾”。可惜啊!
这间学生们自已开在校园里的售书亭。图上学生们穿的军装,是当时校园里满目皆是的“套装”之一。(入学时“军训”发的。之后就总是穿着,直到毕业)很有意义的“时装”。但许多人毕业前将其“贱卖”给低年级了。
图2 渴求
记得书亭开业那天方圆五十米之内“人山人海”。没了各种“苛捐杂税”,书亭里的书便宜得没边儿(特别是开业那天)。但不含糊地说:那时的大学生,确实是真看书真学习的。省吃简用的那几个钱儿,也确实是大都买书了。
图4 学生“咖啡厅”
地点是职工食堂。只是在晚上开。因为白天教工要在里面吃饭。此图除了看女学生们的工作服,最需细品的还是男生胸前新郎一样别着的红色标签。
记得上面写的是:经理、副经理 当然,最有特色的还是右下方桌子上的那款“音响”。“三洋”四声道,宛如现在超薄越大的“家庭影院” 那时,这“音响”实在是太有用了。请名人来讲座、办舞会、踏春游玩、听邓丽君或是崔健的歌,哪一样没它都不行!
简易的圆饭桌、小方凳、日光灯管、双喇叭录音机、嘈杂的人声……这就是我们的“咖啡厅”。但去晚了是没座位的。请注意最左上方那个站立着喝咖啡的男生。还有举着雪糕或正舔雪糕的男生
图6 走一步看十步(或N十步)
图上的人有几个我都认识,智商是相当地高。属于“贼有才”的一拨儿。 可惜那时没有网络,也不知有“博”,否则图上的人即使成不了“丁磊”,也能混出个“马化腾”。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