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3-24 20:56:25作者:大卫·拉格/David Lague
孟淑静盘腿坐在她家的炕上,那是一种砖砌的下面用火取暖睡觉的地方。孟稍微仰着下巴用满语缓慢却清晰的唱着催眠曲。
唱了几句后,这位82岁的老人停下来,眼睛闪烁着。
她用中文把歌词翻译了几句,“孩子,快点睡吧,你睡着了,妈妈就能干活了。我还得生火,做饭和喂猪呢。”
在养育了5个儿子,14个孙子和5个重孙子后,孟有这种经验和信心。“如果你这样唱给他们,孩子就会很快睡着了。”
她也知道,许多专家说的那天快到了,将来不再会有小孩儿能够随着这些安慰的话开始打鼾。
孟是这座中国东北偏远农村的18位超过80高龄的居民之一,根据中国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说法,这些是仅有的会说满语的满族人了。
作为17世纪征服了中国的半游牧民族的后人,他们是和统治了中国两个半世纪的清朝官方语言之间唯一存活的联系,清朝是最后的帝国,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
专家说随着这些村民的去世,满族也将消亡。剩下的只有保存在中国和外国一些数以百万计的文件存档,还有只有专家们才能理解的中国博物馆和一些重要建筑前的铭文题词。
“我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只是时间问题。满语现在面临着和其它少数民族语言相同的命运,被汉族文化和语言所淹没”,出生在三家子的满人赵金纯说。他是齐齐哈尔市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之前在村里的小学教了20多年书。
(当许多专家认为满语是注定要消亡时,锡伯族的一种很相近的语言却有可能存活更长些。锡伯族人是18世纪被发送到刚征服的西部新疆的后代,现在有大约三万后裔还在说这种语言。但它也不断受到汉语的压力。)
满语的消失只是大范围语言灭绝的一部分,一些专家预计这会导致世界上6800中语言的一半在本世纪末消失。其中一小部分语种消亡速度更突出,会和满语一样迅速消亡。
在1644年建立清王朝后的几十年,清朝统治者带来了所有当时中国领土内的东西。他们开始了扩张战役,几乎使帝国的疆土翻倍,扩大到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和台湾。但是1911年帝国的灭亡意味着满族降到了和其他50个少数民族一样的地位,他们人数和汉族相比太少,根据官方统计,现在汉族在中国13亿人口中占到了93%。
从表象看,满族已经与大众融合在一起。现在有1000万中国人宣传自己是满族。大部分生活在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另外还有数目可观的人生活在北京和其他北方城市。
近几代满族人几乎都把汉语作为他们的首选语言。满语只是在像三家子这样的偏远小村庄里存在,几十年前那里几乎所有村民都是满族人。大部分是是1683康熙年间被派来戍守边疆而在此定居的守卫部队的三大家族后裔。
传统的满族的木头和土胚的房子已经被汉族风格的砖瓦房替代,当地居民说。村民现在看起来和这个地区其他任何居民没什么两样了,当冬天凛冽的寒风吹打雪花在开阔的平原时,村民也用晒干的玉米秸秆饲养牛和猪。
传统萨满教的民族服装和传统仪式已经大部分被废弃了,尽管还有些婚礼和葬礼保存了基本的满族规矩。但是村民仍然坚持着一种满族的禁忌,而这让他们和中国东北其他人与众不同。
赵金纯说,“我们不吃狗肉,我们也从不带狗毛做的帽子。”。这个传统禁忌是纪念由于传说中一条狗曾救过满族的祖先努尔哈赤的性命,他生于1559,死于1626年。
既使现在三家子1054位村民中四分之三都是满族,由于最近几十年由于道路和现代通讯工具把他们逐渐暴露给了外部世界,在他们中间汉语的使用增长也非常迅速。只有孟这个年纪的村民更倾向说满语。
“我还在说,还在用满语。”孟说,她是一个很乐观的盘着厚厚的灰色发簪的老人。“如果别人不会说满语那我就说汉语。”
但是孟对语言学家认为还有18人能说流利的满语不认同。以她的标准,只有5到6位她的邻居能说很好的满语。
53岁的赵金纯,以另一标准估计大约有50人在这个村里能够用满语沟通。
“我这个年代的人还能用满语交流,”他说,尽管他承认大部分村民在家里大部分时间说汉语。
孟支持抢救满语的努力。她30岁的孙子石在努力学习提高他的满语水平并且在当地小学给76名7到12岁的小学生教授满语读写。
据当地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官员介绍,这是中国唯一提供满语课程的小学。这些课程由石和另外一位老师分担,虽只占课堂时间的一小部分,但据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和村民们反映,在学生中却很受欢迎。
“因为他们是满族人,因此他们对这些课程才有兴趣。”石补充到。
他也教他5岁的儿子石耀宾一些基本对话,鼓励他和太奶奶对话。“如果我们失去了我们的语言这对我门会是很大冲击。”他说。
但是大部分专家认为,只剩下这么少的人说满语,试图保存满语是无效的努力。
“满语的口语是活化石,”,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专家赵阿平说。“尽管我们花费很大精力保护这种语言和文化,还是非常困难。环境不是时候。”
学者都认为满族销声匿迹只是时间问题,在三家子,孟还是抓紧希望不放手。
“我没有多少时间,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有明天。但是我会抓紧时间来教我的重孙子。”
“这是我们的语言,我们怎能看着它死去?我们是满族人。”
唱了几句后,这位82岁的老人停下来,眼睛闪烁着。
她用中文把歌词翻译了几句,“孩子,快点睡吧,你睡着了,妈妈就能干活了。我还得生火,做饭和喂猪呢。”
在养育了5个儿子,14个孙子和5个重孙子后,孟有这种经验和信心。“如果你这样唱给他们,孩子就会很快睡着了。”
她也知道,许多专家说的那天快到了,将来不再会有小孩儿能够随着这些安慰的话开始打鼾。
孟是这座中国东北偏远农村的18位超过80高龄的居民之一,根据中国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说法,这些是仅有的会说满语的满族人了。
作为17世纪征服了中国的半游牧民族的后人,他们是和统治了中国两个半世纪的清朝官方语言之间唯一存活的联系,清朝是最后的帝国,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
专家说随着这些村民的去世,满族也将消亡。剩下的只有保存在中国和外国一些数以百万计的文件存档,还有只有专家们才能理解的中国博物馆和一些重要建筑前的铭文题词。
“我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这只是时间问题。满语现在面临着和其它少数民族语言相同的命运,被汉族文化和语言所淹没”,出生在三家子的满人赵金纯说。他是齐齐哈尔市的一位政府工作人员,之前在村里的小学教了20多年书。
(当许多专家认为满语是注定要消亡时,锡伯族的一种很相近的语言却有可能存活更长些。锡伯族人是18世纪被发送到刚征服的西部新疆的后代,现在有大约三万后裔还在说这种语言。但它也不断受到汉语的压力。)
满语的消失只是大范围语言灭绝的一部分,一些专家预计这会导致世界上6800中语言的一半在本世纪末消失。其中一小部分语种消亡速度更突出,会和满语一样迅速消亡。
在1644年建立清王朝后的几十年,清朝统治者带来了所有当时中国领土内的东西。他们开始了扩张战役,几乎使帝国的疆土翻倍,扩大到包括新疆,西藏,蒙古和台湾。但是1911年帝国的灭亡意味着满族降到了和其他50个少数民族一样的地位,他们人数和汉族相比太少,根据官方统计,现在汉族在中国13亿人口中占到了93%。
从表象看,满族已经与大众融合在一起。现在有1000万中国人宣传自己是满族。大部分生活在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另外还有数目可观的人生活在北京和其他北方城市。
近几代满族人几乎都把汉语作为他们的首选语言。满语只是在像三家子这样的偏远小村庄里存在,几十年前那里几乎所有村民都是满族人。大部分是是1683康熙年间被派来戍守边疆而在此定居的守卫部队的三大家族后裔。
传统的满族的木头和土胚的房子已经被汉族风格的砖瓦房替代,当地居民说。村民现在看起来和这个地区其他任何居民没什么两样了,当冬天凛冽的寒风吹打雪花在开阔的平原时,村民也用晒干的玉米秸秆饲养牛和猪。
传统萨满教的民族服装和传统仪式已经大部分被废弃了,尽管还有些婚礼和葬礼保存了基本的满族规矩。但是村民仍然坚持着一种满族的禁忌,而这让他们和中国东北其他人与众不同。
赵金纯说,“我们不吃狗肉,我们也从不带狗毛做的帽子。”。这个传统禁忌是纪念由于传说中一条狗曾救过满族的祖先努尔哈赤的性命,他生于1559,死于1626年。
既使现在三家子1054位村民中四分之三都是满族,由于最近几十年由于道路和现代通讯工具把他们逐渐暴露给了外部世界,在他们中间汉语的使用增长也非常迅速。只有孟这个年纪的村民更倾向说满语。
“我还在说,还在用满语。”孟说,她是一个很乐观的盘着厚厚的灰色发簪的老人。“如果别人不会说满语那我就说汉语。”
但是孟对语言学家认为还有18人能说流利的满语不认同。以她的标准,只有5到6位她的邻居能说很好的满语。
53岁的赵金纯,以另一标准估计大约有50人在这个村里能够用满语沟通。
“我这个年代的人还能用满语交流,”他说,尽管他承认大部分村民在家里大部分时间说汉语。
孟支持抢救满语的努力。她30岁的孙子石在努力学习提高他的满语水平并且在当地小学给76名7到12岁的小学生教授满语读写。
据当地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官员介绍,这是中国唯一提供满语课程的小学。这些课程由石和另外一位老师分担,虽只占课堂时间的一小部分,但据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和村民们反映,在学生中却很受欢迎。
“因为他们是满族人,因此他们对这些课程才有兴趣。”石补充到。
他也教他5岁的儿子石耀宾一些基本对话,鼓励他和太奶奶对话。“如果我们失去了我们的语言这对我门会是很大冲击。”他说。
但是大部分专家认为,只剩下这么少的人说满语,试图保存满语是无效的努力。
“满语的口语是活化石,”,黑龙江大学满语研究专家赵阿平说。“尽管我们花费很大精力保护这种语言和文化,还是非常困难。环境不是时候。”
学者都认为满族销声匿迹只是时间问题,在三家子,孟还是抓紧希望不放手。
“我没有多少时间,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有明天。但是我会抓紧时间来教我的重孙子。”
“这是我们的语言,我们怎能看着它死去?我们是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