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3-24 06:00:54作者:
纽约华人聚居的法拉盛有这么一类人群,他们从中国大陆到美国最多的有两三年,少的则只有几个月,这些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称谓“新移民”。他们大多数从事着餐馆、装修、超市等繁重的体力劳动,更有甚者如“张红旗”一样将生命留在了这块洒满他们汗水的土地上。有人说“新移民”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条通向美国的曲折道路、一个令人心酸的移民故事。记者就走访了几位元,瞭解他们的焦虑、忐忑以及对生活的渴望。
据美国《美洲时报》报导,来自中国东北铁岭地区的李洪今年40多岁,下午3点多钟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40街的一家川菜馆的狭小厨房里熟练地切着芥蓝,旁边已经有一大盆切好的芥蓝堆在那里,李洪边切边和旁边几个在大灶边休息的厨师“侃大山”,他的声音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宏亮,所以很远就听得见。
看到记者张洪忙用围裙擦着长满老茧的手说,这个时间客人少,所以大家可以清闲一会。记者注意到他的手臂上有几条深深的疤痕,张洪见状忙用袖子掩了掩,笑着说,唉,这都是刚到餐馆那阵子“手生”弄伤的,现在是“熟手”了不会再弄伤自己了。李洪用东北人特有的豪爽开始讲述了他的“美国淘金生涯”。
他是在铁岭国营企业里做电工的,但厂子效益不好,2003年通过朋友介绍他以商务考察的名义来到纽约打工。
他说,刚来那阵子,真叫两眼一抹黑,一句英语也不懂,刚下飞机没人接机,在机场连厕所都找不到。幸亏一个好心的华人用车顺路把他带到法拉盛,说那里有很多的大陆移民比较适合他这样的新移民生存。
在法拉盛他住在小旅馆里,十来个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又脏又乱还有老鼠,他说当时很后悔。心里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美国吗?
说到这里张洪无奈的摊了摊手自嘲地笑了笑,他接着说,后来经过缅街的职业介绍所,交了60美元后他就被推荐到一家超市做工,可因没有经验做了不到一个星期就被炒了鱿鱼,当时他很沮丧,觉得自己这么大的一个人就像废物一样。
一个东北老乡看他人老实,就把他介绍到了现在这家餐馆刷碗,每星期做6天,一个月1100美元。刚开始他也因没有经验的弄得手忙脚乱,好几次还把自己弄伤了,好在老板人好,看他老实勤快就耐心地给他机会适应。他逐渐地适应了餐馆的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3年多。
在这期间他虚心地向一起打工的伙伴学习,从最简单的洗碗工做到现在的炒锅,薪水也从刚开始的每月1100美元涨到现在的2000美元。
李洪表示,现在他在美国的日子还是很知足的,通过律师他现在还办了身份,希望过一段时间能把老婆和上高中的儿子都申请到美国,一家人在美国打拼实现“美国梦”。说到这里,李洪的脸上浮现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笑容。
面包店售货员 张雁
张雁有着典型的上海女人的特点,虽然已经50多岁,透过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还是让人感觉到她年轻时曾经有过的秀丽。她收拾打扮得很是干净俐落,一口软软的上海普通话让人听起来很是舒服。
这天她正好休班,在缅街的麦当劳记者和她见了面。心细的她特意挑选了两个靠窗阳光充足的位置,这在寒冷的冬日里让人觉得格外的温暖。
张雁说,两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冬日,已经在美国多年的丈夫把她和女儿申请到了美国,刚下飞机她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因为她在大陆是做妇产科医生的,所以还盘算着能否再干老本行。
她当时把一切都想的很好,无情的现实很快把她的美梦击得粉碎。因为多年不见,做会计师的丈夫和她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而且还常常夜不归宿,更可怕的是她发现丈夫早就有了外遇,而她却一直被蒙在谷里。
开始她还抱着幻想和丈夫谈,后来又和他吵,再后来她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好在女儿很争气考上了康乃尔医学院而且住在学校,她也想明白了,感情的事过去了就随他去吧。
当时她想回上海,再也不去美国这个伤心地了。但一位上海姐妹劝她说,你好不容易来了美国并且还有绿卡,你知道在纽约有多少人没有身份吗,再说你连美国社会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就回去了,让人多笑话呀,我们女人要证明不靠男人生活我们照样行。听了她的话,张雁觉得很有道理。
在到美国半年以后,她就决然地和丈夫离了婚并搬了出去,在法拉盛和这个上海姐妹合租了一间房子,然后看报纸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
她说,刚开始做这份工还真不习惯,每天早上6点钟天不亮就要上班卖面包咖啡,一天要做十几个小时忙得团团转,这对在大陆做医生的她来说哪能受得了。不过还好,她坚持了下来,现在很多客人和她都成了朋友,她觉得这份工作很充实。虽然赚的不多但自己养活自己没问题。
张雁说,年轻的时候作为知青去北大荒插队,一去就是6年。现在就算是“洋插队”吧,让自己人生多一份体验。
对于日前发生的“张红旗被杀”血案,张雁表示,好好的一个老实人被残忍的杀害,遭此横祸太让我们中国人寒心了,她感觉像她们这样的人在美国就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也许再过几个月她就回上海了,但想到女儿留在美国还没成家她心里还很放不下。
残疾艺术家 卢冬升
在法拉盛图书馆边上的缅街人行道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残疾艺术家乐观地在街边售卖他自己创作的画作,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人们不禁纷纷驻足观望。记者在冬日里一个晴朗的下午访问了他。
卢东升是天津人,去年以杰出人才的身份来到美国,妻女也在纽约和他住在一起。
在被问及身体上与常人有些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创作出这么漂亮画作时,卢东升说,的确,一个残疾人艺术创作之路是艰辛的,他从小就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十几岁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学习,后来在长春大学开办的全国第一个面向残疾人开办的绘画专业进行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天津绘画界发展,可以说是小有名气,他还加入了国际残疾人艺术家协会。
卢东升主要创作国画,有工笔,有写意,画作主要表现喜庆祥和的主题。除了在法拉盛出售画作以外,他有时还去唐人街摆摊,但是由于身体不方便,而且乘坐地铁还要带十几幅画作,所以行动起来很不方便。不过他已经申请了电动轮椅,如果有了电动轮椅,就可以把作品挂在轮椅后面,那样他的行动就方便多了。
在被问及靠卖画能维持生活时,卢东升表示:他们这些“草根艺术家”在纽约的确生存不易,他在街头露天摆摊要“靠天吃饭”,天气不好就不能出来了,像前几天那么冷的天就没有出来,所以生意也难做。他的画作物美价廉每幅平均只要20美元左右。现在他的客人逐渐多了起来,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很多好心人都会帮他的忙。
卢东升称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做护理工作,女儿很可爱,现在正在上学。
指甲美容师 范晶晶
范晶晶捧着一本美容方面的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她长着一张讨人喜欢的娃娃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仿佛会说话,粉红色的毛衣、紧身牛仔裤配上一双高靿小牛皮靴更显得青春魅力。刚刚二十岁的范晶晶说话时显得稚气十足,一边摆弄着画满花朵的指甲,一边俏皮地和记者聊天。
才到美国一年多的范晶晶是做指甲的,又叫“MADE CUTE”。她自信的笑称自己是大工(即熟手),聪明的她在到美国的短短时间里,就已经熟练了这种工作。
范晶晶是广东深圳人,去年刚刚考上广州中山大学,是学中文的。她说,别看她总像长不大似的,但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语文老师。她生长在单亲家庭,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在她十几岁时就到美国打工。她是在外公和外婆的宠爱中长大的,所以看起来总长不大。2006年初,她的移民排期到了,只好退了学前往美国。
她称,刚到时不太适应,因为学的专业在美国有点用不上,英文又不太好,所以刚到美国的头一个月没有找到工作。她称那时都后悔来美国了呢,给国内同学打电话还哭了鼻子。后来经妈妈的好朋友做指甲的陈阿姨劝说,在美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做指甲美容虽然是服务行业但小费很高不妨试试。就这样她从小工做起,干了这一行。没想到第一个月就赚了1500多美元。
在被问及今后有什么打算时,范晶晶表示,她这一年已经攒了一笔钱,并且已经在皇后大学报了名学习电脑专业并通过了入学考试。
望着范晶晶如花般的笑靥,不由得让人觉得她的“美国梦”正在一步步地实现,这不正是法拉盛千千万万华裔新移民的追求吗,虽然他们没有在这块美洲新大陆“生于斯,长于斯”,但新移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在纽约立足生存而且不输他人。
据美国《美洲时报》报导,来自中国东北铁岭地区的李洪今年40多岁,下午3点多钟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40街的一家川菜馆的狭小厨房里熟练地切着芥蓝,旁边已经有一大盆切好的芥蓝堆在那里,李洪边切边和旁边几个在大灶边休息的厨师“侃大山”,他的声音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宏亮,所以很远就听得见。
看到记者张洪忙用围裙擦着长满老茧的手说,这个时间客人少,所以大家可以清闲一会。记者注意到他的手臂上有几条深深的疤痕,张洪见状忙用袖子掩了掩,笑着说,唉,这都是刚到餐馆那阵子“手生”弄伤的,现在是“熟手”了不会再弄伤自己了。李洪用东北人特有的豪爽开始讲述了他的“美国淘金生涯”。
他是在铁岭国营企业里做电工的,但厂子效益不好,2003年通过朋友介绍他以商务考察的名义来到纽约打工。
纽约华人聚居地法拉盛街边一角。
中国大陆新移民在法拉盛大多数从事着餐馆、装修、超市等繁重的体力劳动。
他说,刚来那阵子,真叫两眼一抹黑,一句英语也不懂,刚下飞机没人接机,在机场连厕所都找不到。幸亏一个好心的华人用车顺路把他带到法拉盛,说那里有很多的大陆移民比较适合他这样的新移民生存。
在法拉盛他住在小旅馆里,十来个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又脏又乱还有老鼠,他说当时很后悔。心里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美国吗?
说到这里张洪无奈的摊了摊手自嘲地笑了笑,他接着说,后来经过缅街的职业介绍所,交了60美元后他就被推荐到一家超市做工,可因没有经验做了不到一个星期就被炒了鱿鱼,当时他很沮丧,觉得自己这么大的一个人就像废物一样。
一个东北老乡看他人老实,就把他介绍到了现在这家餐馆刷碗,每星期做6天,一个月1100美元。刚开始他也因没有经验的弄得手忙脚乱,好几次还把自己弄伤了,好在老板人好,看他老实勤快就耐心地给他机会适应。他逐渐地适应了餐馆的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3年多。
在这期间他虚心地向一起打工的伙伴学习,从最简单的洗碗工做到现在的炒锅,薪水也从刚开始的每月1100美元涨到现在的2000美元。
李洪表示,现在他在美国的日子还是很知足的,通过律师他现在还办了身份,希望过一段时间能把老婆和上高中的儿子都申请到美国,一家人在美国打拼实现“美国梦”。说到这里,李洪的脸上浮现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笑容。
面包店售货员 张雁
张雁有着典型的上海女人的特点,虽然已经50多岁,透过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还是让人感觉到她年轻时曾经有过的秀丽。她收拾打扮得很是干净俐落,一口软软的上海普通话让人听起来很是舒服。
这天她正好休班,在缅街的麦当劳记者和她见了面。心细的她特意挑选了两个靠窗阳光充足的位置,这在寒冷的冬日里让人觉得格外的温暖。
张雁说,两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冬日,已经在美国多年的丈夫把她和女儿申请到了美国,刚下飞机她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因为她在大陆是做妇产科医生的,所以还盘算着能否再干老本行。
她当时把一切都想的很好,无情的现实很快把她的美梦击得粉碎。因为多年不见,做会计师的丈夫和她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而且还常常夜不归宿,更可怕的是她发现丈夫早就有了外遇,而她却一直被蒙在谷里。
开始她还抱着幻想和丈夫谈,后来又和他吵,再后来她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好在女儿很争气考上了康乃尔医学院而且住在学校,她也想明白了,感情的事过去了就随他去吧。
当时她想回上海,再也不去美国这个伤心地了。但一位上海姐妹劝她说,你好不容易来了美国并且还有绿卡,你知道在纽约有多少人没有身份吗,再说你连美国社会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就回去了,让人多笑话呀,我们女人要证明不靠男人生活我们照样行。听了她的话,张雁觉得很有道理。
在到美国半年以后,她就决然地和丈夫离了婚并搬了出去,在法拉盛和这个上海姐妹合租了一间房子,然后看报纸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
她说,刚开始做这份工还真不习惯,每天早上6点钟天不亮就要上班卖面包咖啡,一天要做十几个小时忙得团团转,这对在大陆做医生的她来说哪能受得了。不过还好,她坚持了下来,现在很多客人和她都成了朋友,她觉得这份工作很充实。虽然赚的不多但自己养活自己没问题。
张雁说,年轻的时候作为知青去北大荒插队,一去就是6年。现在就算是“洋插队”吧,让自己人生多一份体验。
对于日前发生的“张红旗被杀”血案,张雁表示,好好的一个老实人被残忍的杀害,遭此横祸太让我们中国人寒心了,她感觉像她们这样的人在美国就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也许再过几个月她就回上海了,但想到女儿留在美国还没成家她心里还很放不下。
残疾艺术家 卢冬升
在法拉盛图书馆边上的缅街人行道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残疾艺术家乐观地在街边售卖他自己创作的画作,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人们不禁纷纷驻足观望。记者在冬日里一个晴朗的下午访问了他。
卢东升是天津人,去年以杰出人才的身份来到美国,妻女也在纽约和他住在一起。
在被问及身体上与常人有些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创作出这么漂亮画作时,卢东升说,的确,一个残疾人艺术创作之路是艰辛的,他从小就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十几岁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学习,后来在长春大学开办的全国第一个面向残疾人开办的绘画专业进行专业学习。毕业后在天津绘画界发展,可以说是小有名气,他还加入了国际残疾人艺术家协会。
卢东升主要创作国画,有工笔,有写意,画作主要表现喜庆祥和的主题。除了在法拉盛出售画作以外,他有时还去唐人街摆摊,但是由于身体不方便,而且乘坐地铁还要带十几幅画作,所以行动起来很不方便。不过他已经申请了电动轮椅,如果有了电动轮椅,就可以把作品挂在轮椅后面,那样他的行动就方便多了。
在被问及靠卖画能维持生活时,卢东升表示:他们这些“草根艺术家”在纽约的确生存不易,他在街头露天摆摊要“靠天吃饭”,天气不好就不能出来了,像前几天那么冷的天就没有出来,所以生意也难做。他的画作物美价廉每幅平均只要20美元左右。现在他的客人逐渐多了起来,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很多好心人都会帮他的忙。
卢东升称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做护理工作,女儿很可爱,现在正在上学。
指甲美容师 范晶晶
范晶晶捧着一本美容方面的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她长着一张讨人喜欢的娃娃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仿佛会说话,粉红色的毛衣、紧身牛仔裤配上一双高靿小牛皮靴更显得青春魅力。刚刚二十岁的范晶晶说话时显得稚气十足,一边摆弄着画满花朵的指甲,一边俏皮地和记者聊天。
才到美国一年多的范晶晶是做指甲的,又叫“MADE CUTE”。她自信的笑称自己是大工(即熟手),聪明的她在到美国的短短时间里,就已经熟练了这种工作。
范晶晶是广东深圳人,去年刚刚考上广州中山大学,是学中文的。她说,别看她总像长不大似的,但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语文老师。她生长在单亲家庭,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在她十几岁时就到美国打工。她是在外公和外婆的宠爱中长大的,所以看起来总长不大。2006年初,她的移民排期到了,只好退了学前往美国。
她称,刚到时不太适应,因为学的专业在美国有点用不上,英文又不太好,所以刚到美国的头一个月没有找到工作。她称那时都后悔来美国了呢,给国内同学打电话还哭了鼻子。后来经妈妈的好朋友做指甲的陈阿姨劝说,在美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做指甲美容虽然是服务行业但小费很高不妨试试。就这样她从小工做起,干了这一行。没想到第一个月就赚了1500多美元。
在被问及今后有什么打算时,范晶晶表示,她这一年已经攒了一笔钱,并且已经在皇后大学报了名学习电脑专业并通过了入学考试。
望着范晶晶如花般的笑靥,不由得让人觉得她的“美国梦”正在一步步地实现,这不正是法拉盛千千万万华裔新移民的追求吗,虽然他们没有在这块美洲新大陆“生于斯,长于斯”,但新移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在纽约立足生存而且不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