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是展览品,它是实用品
1995年9月,把女儿送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萧芸长舒了口气。接下来,她马不停蹄地忙两件事---辞职和离婚。
亲朋好友得知这一情况,都认为她疯了。那时,她在湖南一家航空公司做新闻干事,收入高,受人尊重。她的婚姻看来也很美满,丈夫工作努力,疼爱家人。
只有萧芸自己清楚,她的工作像块鸡肋。而她的婚姻是奉父母之命,丈夫知道她不爱他,因此时常用言语行动羞辱、敲打她:女人,最好是收敛一点。她就这样忍着,难受时,躲起来偷偷地哭,眼泪把眼睛都浸坏了。
人生最美好的20年,给了这个家,给了那份早已厌倦的工作,萧芸觉得不亏欠任何人。她很坚定地对好友说:“幸福不是拿来给人看的展览品,外表的光鲜无法慰藉心灵的痛苦。幸福与否只需自己体会。我浪费的时间已经够多,余下的时间我要完全交给自己。”
尽管没有了家,没有了工作,但萧芸有着放飞的自由和喜悦。她背着包来到火车站,决定买车票的时候,却迟疑了:周边几十座城市,应该往哪里走呢?
“让城市来选择我吧!”想到这,萧芸孩子气地笑了。她把十多个城市名做成纸阄,撒在地上,背转身去,右手食指触到的第一个纸阄,夹起,展开:合肥!
因为有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出众的口才,她应聘到《合肥晚报》,做了一名读者热线主持人,且渐渐做出了名气。
有一天,她收到一个叫叶小平的男人的电子邮件,因为忙,她没有回复。可是他却坚持每天发来邮件。萧芸揣测,他大概是个上网泡妹妹的无聊男人。
其实叶小平是安徽黄山市一位监管交通安全的警官。此时,他正陷入绝望之中。他的第三次婚姻面临解体,闹得满城风雨;他82岁的老父因此受了刺激,被送进医院抢救;他的女儿因为家庭不幸,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叶小平无力应对家庭纷争与亲人身心的伤痛,除了拚命工作,一回家他就躺在床上昏睡,饿了胡乱吃点东西,渴了喝自来水。家里静得只听见闹钟的滴答声,可这他都受不了,就把电池拔了,让闹钟跟自己同处于断电状态。
一天,叶小平看到萧芸在《合肥晚报》发表的一篇自传性的文章。他很感动:一个中年、离异、孤身在异乡闯荡的女子,可以活得像向日葵一样灿烂,她有种什么样的心境呢?他开始固执地给她写邮件。
每天早晨萧芸一打开电脑,就会习惯性地看叶小平的邮件,体会他一点一滴的倾诉。她的情绪渐渐沉溺在一种自己也弄不清的漩流中,内心不断激扬、动荡。她开始给叶小平回信。
而在这段时间,叶小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被萧芸热情、积极的性格感染了,脸上有了笑容,身姿越来越挺拔,脚步越来越坚实。
可有天早晨,萧芸打开电脑,却没看到预想中的信。打他的手机,没有开机,萧芸有些不悦。第二天她有些心烦,第三天她沉不住气了,想,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一连五天都没有叶小平任何消息。焦急、烦躁、不解、思念、期盼一起冲上来折磨她。萧芸想:我这是怎么了,难道爱情已经不动声色地攫住了我?
第六天叶小平的邮件终于来了,他因为忽然接到上级命令,执行特殊任务去了。看到报平安的邮件,她激动得无法自制,眼泪涌了出来。
通了四十多天邮件,叶小平坐火车赶来见萧芸。萧芸对他没有任何生疏感,觉得自己跟他很亲近,好像早在上辈子就认识了他。
这份爱情外表并不华丽,但它给了萧芸切实的幸福感。她相信只要遵循心中的旋律,它就会引导自己舞出最迷人的狐步。
一针去心病,驱散他心头阴霾
萧芸和叶小平恋爱后,得知他的女儿娃娃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几乎失去了语言功能,没法上学,整天把自己关在小卧室里,对着窗外发呆,或者流泪。女儿的脸上见不到笑容,叶小平的心里也永远有一片阴霾。
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在萧芸看来最重要的莫过于给对方快乐。她要让娃娃脸上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要去除恋人的心病。
她开始跟远在黄山的娃娃通邮件,她给娃娃的第一封信,称自己为娃娃的小朋友。她和娃娃一起在邮件里寻找童年,她们聊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小时候吃过的棒棒糖的滋味……过不了几天,萧芸就会给娃娃寄一份礼物,她寄的礼物很奇怪,是各色漂亮的童装睡衣。
在这种“寻找童年”的游戏里,娃娃的目光不再呆滞,她走出了自己的小卧室,开始跟家里人说话了。这时,萧芸决定让娃娃跟自己一起住。
见到萧芸,还在三十米开外,娃娃就甩掉爸爸的手,跌跌撞撞奔向“芸儿老友”。萧芸张开臂膀迎接娃娃,紧紧拥抱,尽情流泪。叶小平看到这情景,欣慰无比。
把娃娃领进家,萧芸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她。电视机在娃娃的房间里,方便她学英语;新电脑给娃娃用;大书桌给娃娃用;新书橱还是属于娃娃。在这个生气盎然的房间里,娃娃变得温和了,会关心家人了……
可是娃娃依然不敢出门,依然不敢跟陌生人说话。
萧芸设计了一个叫“娃娃牧羊”的游戏。娃娃自己既是牧童,又是小羊,自己跟自己玩游戏。这小羊每天要出差,牧童要跟在她的后面走。萧芸每天安排娃娃外出办一件事情,比如,去电视台找一个编导借一本书,到出版社送一份资料,给爸爸的同学家里送一封信,去超市买日用品。萧芸会安排好行走的路线,还给娃娃买了联络用的手机。
在那段日子里,娃娃总是心情紧张,每隔半个月就丢一部手机。她沮丧地说:“我真不是好娃娃,再也不要手机了。”可是,萧芸从没有责怪的话,并且立刻就给她买新的手机。
有一天,叶小平带着萧芸和娃娃去逛公园。有一位老爷爷在放风筝,娃娃忽然跑过去,小心翼翼地问能不能让她放一会,老爷爷笑着点点头。娃娃奔跑着,把风筝放得又高又远。她仰着头,笑着,叫着,声音明亮而清脆,像绽放的向日葵。
叶小平看着这一切,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他大声笑着,什么都来不及想,只有一种巨大的、甜甜的喜悦在他心里弥漫。他忽然紧紧搂住萧芸,亲吻她。他们已经不是青春少年,脸上写着憔悴与沧桑,如此亲密的举动自然引来许多好奇的目光。可叶小平什么也不顾了,他对萧芸大声说:“我爱你!”
2002年6月18日,是叶小平与萧芸相识一百天,他们以办结婚证的形式来纪念。之后,一家三口去了湘江。坐在江岸边一家小餐馆里,端起米酒,三只酒杯清脆地碰到一起。娃娃忍不住泪流满面,比新郎官爸爸还激动。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从此我就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了。”
回到合肥,萧芸和叶小平开始联手撰写他们的爱情故事《疯狂铁汉流浪妻》一书。也就是在这时,萧芸发现娃娃有着不错的文笔和艺术感悟力,于是引导着她,花了两个月时间,写出了十三万字的小说《沼泽天使》。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心灵历程。
那天晚上,叶小平捧着娃娃的书稿细细地看。黎明时分,读完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他泪流满面,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曾经患抑郁症自卑到要自杀的娃娃,摇身一变成了作家。他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女儿而骄傲,为找到一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妻子而骄傲。
2003年1月,经济日报出版社将一家人的两本书同时作为畅销书隆重推出。
接下来的两年,娃娃一口气出了三本书,成了80年代后小有名气的青少年作家,并且考入了南方某重点大学。一家人还同时被安徽省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
而萧芸通过与娃娃的交往,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进行了深入研究。她开设了为青少年护航的热线,她撰写的《不是孩子的错》成了超级畅销书;她成了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成功引领三千余名青少年走出成长紊乱的沼泽地。
可以说,她成就了娃娃,娃娃也成就了她。
创意的蜜月,行走中积淀爱情
萧芸和叶小平的生活显得那样美好,一晃就到了2005年的夏天。夫妻俩不仅有稳定的工作,合着出版的几本教育书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父母、女儿共享着天伦之乐。可是萧芸觉得自己的灵魂正在安逸中黯淡、枯竭,她想去陌生的地方,想让自己像鸟儿一样到处飞翔,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无限的丰富和精彩。
而叶小平想多赚钱,让妻子过上更幸福无忧的日子。直到一天深夜,他加班回家,妻子像往常一样送上热牛奶。叶小平不经意抬起头来,猛然发现妻子眼角布满细细的皱纹,青丝里夹着几根白发。他心里忽然一惊,想起时光飞快流逝,正在无可挽回地把自己所爱的人、拥有的一切带走。
他又想起谈心时妻子的一番话:幸福不是百米赛跑撞线后才能拿到手中的奖杯,也不是千辛万苦九曲回环之后的报偿,幸福不过是人生的若干宽慰、若干迷醉、若干欢愉和若干发现的总和。他决定陪着妻子一起去陌生的地方,一起放飞灵魂。
第二天,叶小平毫不犹豫地辞掉了工作,偷偷为妻子设计了一场长达两年之久的蜜月之旅--“百城义行”的公益活动:自费走100个城市,免费做300场关于当代青少年成长的讲座。
叶小平拿着计划书,找到郑州日产汽车公司的负责人,对方被他的爱妻行动感动了,赞助他一辆帕拉丁越野车,给他两年的使用权。
2006年1月,叶小平开车载着妻子,踏上了漫漫旅途。他们每到一个城市,总是住最廉价的旅馆,吃最便宜的饭菜。可是不管如何节俭,依然常常陷入窘境,因为要自己花钱去联系公益讲座的场地,还要买些礼物送给缺乏关爱的青少年。
不过艰辛的背后,他们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快乐。
每当萧芸站在台上,向家长和学生演讲时,叶小平总是默默坐在一旁看着她,目光充满柔情和关切;没钱住旅馆,他们把车停在安全的地方,睡在车厢里。窗外的月亮是淡黄色的,仿佛带着薄荷的清香,温婉得就像一只慵懒的猫,安静而温暖,两人躺在车椅上,聊小时候遇到的人和事;在一些车少的公路上,叶小平会把车开得飞快,萧芸大声唱起革命老歌。他们喜欢这种自由的感觉,甚至觉得身体都轻巧起来。这是多么美妙啊!
旅途中的叶小平是个浪漫的男人,不时地给萧芸制造一些惊喜。有时他会忽然停下车,在路边采一把野花,送给她。那一刻,萧芸的心像秋日的万里晴空,既开朗又舒畅,忍不住娇羞地把头靠在他的肩上。
如今,他们的蜜月之旅,已经进行了九个月。两人一路浏览湖光山色,品味生活;一路探索中国当代青少年教育的方法,给报刊撰写教育专栏文章。在相依相亲、相濡以沫中,他们感到一种再也无法割舍的亲密。
萧芸自认是一个幸运的人,她不但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知心爱人,而且把相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精彩纷呈。而在我们看来,她更是一个智慧的女人,她牢牢把握住了多变的命运,一路狂奔,追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