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药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对于医生而言,有些人病得很重却奇迹般的好了,有人生了一点小病,却死了,这是非常多见的事情。清代名医徐灵胎就说:“病有不愈不死,有虽愈必死,又有药误不即死。”生死的事情看来似乎与疾病的大小和医疗条件没有太大的关系,也不是医生所能够解决得了的,“药能医病,不能医命。”这也是古人的一种信仰。所以一些古代的名医们也必须兼通命相,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里说,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医,除了熟悉医典、本草方药、诸家著述外,还要知道“阴阳禄命、相法”之学,知道病人的命运如何,得的病是不是“死病”,历史上很多名医都有这种本事。
华佗行医时,有一个士大夫感到身体不快。华佗说:“你的病情已经相当重了,应该开刀破腹把东西取出来。但是你的寿命也不过只有十年,这个病并不会要你的命,如果不治疗的话,也没有什么问题,十年后你的寿命也结束了,所以建议你还是不要开刀破腹。”这个士大夫受不了疾病的折磨,一定要去掉此病。华佗就动手开刀,病很快就好了,十年之后死了。
北齐的马嗣明从小就懂得医术,博览经方,《甲乙》、《素问》、《明堂》、《本草》都会背诵,是当时名医。邢卲的儿子大宝得了伤寒,马嗣明给他诊断。回来后告诉朋友杨愔说:“邢公子的伤寒不治就可以自己好,然而他的还有另一种病,发现的时间已经太晚了,不可救治,不出一年就会死掉。”一次杨愔、邢卲一起在内殿参加宴会,齐显祖对邢卲说:“你的儿子大宝很有才干,我想让他去管理附近的一个郡。”杨愔认为邢卲的儿子大宝年龄太小,不宜分符守土。宴会过后,杨愔上奏道:“名医马嗣明说大宝得了重病,一年内恐怕就会死掉,如果让他作郡守,那么所需要的医药就很难得到了。”这件事情就停下了,而邢卲的儿子大宝不到一年就死了。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命是天赋于人的特性、品德,命贵禄厚的人能够成大事,病了也没有什么大关系。命小德薄的人除了饱受贫穷外,还会饱受疾病的折磨。所以,生病这件事情,不用过多的考虑。曾国藩说:“寿之长短,病之有无,一概听其在天,不必多生委想去计较他。凡多服药饵,求祷神抵,皆妄想也。”是谓名言。
唐代郎中柳芳儿子柳登得了重病,刚好当时名医张万福刚到泗州做官,他与柳芳是老相识了。柳芳前来向他祝贺,并说了儿子的病情,希望老朋友能去给儿子治病。第二天,张万福一大早就等候着柳芳,柳芳急急忙忙来了,领着张万福去看儿子柳登。见到了柳登,张万福远远望着他的头顶说:“贵公子有这样的头骨,你担什么心?”说罢,便给柳登诊了一会儿脉,沉吟片刻说道:“不错,他的寿命在八十以上。”于是留下几十字的药方,对柳登说:“不服这药也可以。”后来柳登活到了九十岁。
夏文庄公到蕲州作知府的时候,庞庄敏公为司法,得了传染病。得知这个消息才几天,忽然听到了庞庄敏公死了的消息。夏文庄公惊异的说:“这个人要当宰相,怎么会死呢?”来报告这个消息的人说,他家里已经为他准备后事了。夏文庄公说:“你一定是弄错了,不会这样的。”于是亲自前去看望他,取蜡烛来看他的脸,说道:“不会死。”把医生叫过来说:“这是阳症伤寒,你们不善于治疗,耽误了。”就用承气汤灌,过了一会儿,庞庄敏公果然苏醒了,从此以后没有什么问题。
“知命”则知道自己在茫茫的宇宙之中不过是一撮细细的尘埃,知道善恶相因的法则,知道人生不过宇宙借以扬善去恶的短短一瞬。如果这样,不懂医药,又有何妨?明代医家万全说,孔子不尝康子所馈之药,是因为自信无病。子路请祷而不听,是因为自信没有获罪于天,否则,巫医何益?孔子可谓知命。
看中国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