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加拿大的政论家苏赓哲披露中共操控香港和海外中文媒体的内幕。
苏赓哲自八十年代开始,在香港经济日、金融日报、星岛晚报、文汇报、华侨日报、快报、东方日报、美国中报、侨报、加拿大明报、加拿大星岛日报、香港当代杂志等报刊、期刊,长期发表专栏评论、及其它形式作品数万篇。 1990年起担任香港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及秘书三届。
1992年苏赓哲移民加拿大,除写作外,亦担任美加化华语电台,星岛电台、加拿大中文电台、温哥华华侨之声电台、希望之声电台、新时代电视、多元文化电视台等电子媒介时事评论节目主持及客座评论。2004年9月10日,苏赓哲获得加拿大全国种族报纸和媒体委员会颁发的新闻事业奖,成为唯一的华裔获奖者。
苏赓哲介绍,八九“六四”左右,香港媒体基本上是一边倒支持民主运动的,甚至于香港有两份中共办的《大公报》和《文汇报》在八九民运高潮的时候也是支援民运的。 当时整个社会上都是憎恨共产党,支持民主运动的。 如果我们比较起这十几年来呢,转变是很大的。里边的因素是什么呢?当然是共产党一定要争夺舆论这个阵地。
苏赓哲以《星岛日报》为例,讲诉它的转变。苏赓哲在92年移民加拿大以后:
在香港的《星岛日报》写一个专栏叫“王朝日记”,就是邓小平日记,就是每天我替邓小平写一篇日记,这个专栏在香港的《星岛日报》和加拿大《星岛日报》同步连载。后来《星岛》可能是需要发展一些中国大陆的市场,也可能本身的财政情况不是很好。它的负责人胡仙女士要到北京去见江泽民,对方提出的条件是,把王朝日记裁掉。
苏赓哲的推测似乎不无道理。据美国独立非盈利机构詹姆斯通基金会发表的2001年11月21日一期中国简讯的一篇题为“中国政府是如何试图控制美国的华语媒体的”的文章披露,《星岛》前总裁胡仙在陷入经济困境时,曾获得中共资助度过难关,此后便逐渐改变立场,胡仙也是中国政协委员。
2001年初,《星岛日报》再度陷入经济困境时,香港泛华集团总裁、原香港烟草大王何英杰的长孙何柱国将其收入囊中。何英杰早年曾支援中共的革命运动,据称“人脉极广”。
何柱国以星岛集团主席身份以及与大陆政经界的关系,挤身大陆传媒界,先后与中共喉舌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等结盟。而何柱国本人当了中国的政协常委。苏赓哲说:
何柱国先生曾经在开会时说:任何《星岛》的员工,要是发表反共的言论,就是倒他的米,这是广东话,意思是跟他捣蛋。 当然从此以后,《星岛日报》就变成“第四张亲共报纸”。香港除《大公报》、《文汇报》和《商报》以外,《星岛》的转变比较明显。
苏赓哲指出,他刚移民加拿大的时候,多伦多《星岛》的员工并不是共产党派来的人,比如前总编辑和其它一些编辑,是从香港和台湾来。在他们的主持下,言论有相当的自由,新闻采访也还有相当自由的。苏赓哲也被邀请在多伦多《星岛》的“政经专论版”上发表比较长的评论文章。苏赓哲说:
左派方面、共产党方面也有很多人在那里写稿,所以经常在那里有打笔仗的,这种情况本来在言论自由的社会是很正常的,但后来《星岛》的总编辑经受不起那边(中共)的压力,要把这个版(政经专论版)裁掉了。不只是这样,随便一个标题,他们(中共)都很认真对待的,一个标题出来以后,他们会打电话去向《星岛》抗议。
发展到后来,《星岛》的总编辑请苏赓哲写专栏,但是讲明“不可以谈政治”。“这个所谓的‘不可以谈政治’,照我的理解呢,就是可以歌颂共产党,就不算是谈政治。”
最后,多伦多《星岛》的这位总编辑也被迫提前退休。
詹姆斯通基金会的中国简讯的文章披露,中国大陆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介入中文报纸电台和电视台,其主要策略有:投资控股、在大陆的商业利益、安插人员等等。不少中文媒体被收买,或不敢得罪中国政府。
谈到电视台方面, 苏赓哲也例举自己亲身经历。他曾经在加拿大一家中文电视台接受访问,刚一进去就有人告诉他,“我们不要谈政治”。 我们也可以从里面看到,其实在各种媒体里都有一些人,这些人不是一定是共产党,但是他害怕。
苏赓哲也举了一个电台的例子:
比较明显的就是1430这个电台里面,我所知道的就是电台的台长不久以前走了,他告诉我,是因为他的言论被认为比较激烈。这个说法可能会有人不同意,因为一个电台要你走,一定不会说是你的政治观点和我们不对,或者我们希望你不要讲这些东西,如果你讲我们就要炒你鱿鱼,一定不会是这样。所以有各种说法,比如说他是因为权力斗争失败所以走了;还有其它种种原因而不是政治原因。
苏赓哲博士认为从他自己的例子可以从侧面推测背后的原因。苏赓哲过去经常被邀请上该电台的节目,自从该台长被迫离职以后,苏赓哲再也没有被邀请给这家电台做节目。
苏赓哲说,虽然他没有证据,但他推测:“有人会交代说不要找什么人讲什么话”。
苏赓哲说, 这十几年来,中共把它的手伸到香港,然后还伸到加拿大,它们要操控这边的媒体,不要以为加拿大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我们就可以避免共产党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