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11-07 03:35:00作者:
由于今年持续干旱,鄱阳湖水位创百年历史最低。近日,在鄱阳湖滩上,传说中的海昏县遗址浮出了水面。
11月4日,记者在永修县吴城镇一名老向导的带领下,乘一条小渔船来到与吴城隔河相望的芦潭(原海昏县治所在地)。记者在这片湖滩看到了排列规则的百余根木桩,据了解,岸边的这些木桩取材于槠树,不易腐朽。
在木桩附近还有许多用于建筑城墙的巨大石块。记者经仔细搜索,在湖滩上找到了一些颜色和式样都很古老的碎碗片和瓷片。老向导告诉记者,近几年,鄱阳湖每到枯水期,都会有少量木桩浮出水面,但由于今年水位特别低,发现的木桩数量更多,规模更大。前些年,他们村里还有人在这片湖滩捡到过铜钱,并发现过一大堆已风化的谷粒。因此,他们推测这里可能是当时海昏县用于存放粮食的地方。
湖滩上大规模的木桩和筑城用石块
式样古老的碎碗片和瓷片
湖滩上的木桩和石块似乎在诉说着远古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立海昏县,县治设在与吴城镇隔河相望的芦潭村附近。
这块低洼的鄱阳盆地原本人烟稠密,东吴名将太史慈曾在此升堂断案。随着湖水的不断入侵,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海昏沉没,商业迁至地势较高的吴城,吴城遂正式立镇,故民间一直有“沉掉海昏,浮起吴城”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