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中国的大中城市,因收入差异而导致的居住区分割现象已越来越明显。专家认为,城市居住区分割现象正在考验着政府规划和管理的水平和智慧。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中国贫富差异已开始在空间上定型,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居住空间的割裂。只要人们的收入存在差别,市场中的房价存在差别,程度不同的分区居住就不可避免。社会分层化的趋势促进了富人们在居住区域的聚集。
相关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分为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这确实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城市居住区分割现象强化了社会各阶层在空间上的分布,割断了先富起来的人与平民之间的联系,容易造成社会不同阶层人群间的分离甚至是对立,加剧社会割裂,成为影响城市和谐的因素。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指出,近些年来,中国社会贫富差别在不断扩大,大中城市的两极分化比整个社会平均水平还要大。因为社会中的富人主要居住在城市,而城市中下岗困难群体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在这种情况下,平民和富人如何居住的问题就不可回避了。
文章说,而房地产业向特定富人的开发,加剧了这一趋势。中国地产界不少人士认为,在近十年中国房地产发展中,从早先混居型开发,到现在有明确市场定位、客群定位的开发,是房地产行业以及市场日趋成熟的一项具体体现。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出现城市区分割的现象似乎已不可避免。一些地产商明确表示,曾经有房地产商尝试过富人和平民“混搭”的模式,“但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因为在房地产市场细分的背景下,开发“混合型”的小区根本不好销售。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铭等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随着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和住房市场的商品化,中国的城市出现了日益加剧的居住区分割现象,即城市居民按收入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居住在不同的地段和社区,这种居住区分割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有经济和社会心理原因。
从经济原因上分析,一方面高档社区较高的住宅价格及服务价格,本身就对低收入者产生一种挤出效应,使得一般人根本“买不起”;另一方面,高档社区及其周边社区配套通常都有较好的公共服务,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学校、医院、治安环境等,尽管需要支付较高的服务成本,但这些钱对于先富阶层来说并不会产生经济负担。
从社会原因来分析,大多数人都喜欢与高收入阶层居住在一起,因为当你居住在高档社区的时候,你可能就觉得比较有面子,并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因收入、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层划分已越来越明显,许多高收入阶层普遍产生一种社会心理,要努力进入更高阶层的人群,要和“更高层次”的人交往,这样才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能寻找到更多的商业机会。
一些地方城市建设中出现不好的苗头,即在城中心繁华地段建立高档社区,而将低收入者通过各种方式迁到城郊。
专家指出,要谨防发达国家贫富分区恶果。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铭和天津市国土与房地产管理局局长吴延龙等多位专家表示,中国正处在市场转型、收入分化和社会分层不断加深的发展阶段,居住区的分割也正在逐渐加强,政府需要在不违背市场规律的条件下,对上述现象保持高度的警觉,并采取适当的政策控制居住区分割的负面影响。
孙立平认为,在居住区分割的状态下,平民社区的居民之间持续地相互影响,使得这些社区非常可能产生持续的失业、贫困和犯罪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全社会来说都具有非常强的负面效应,也很难通过政府政策去治理。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出现的难以根治的“贫民窟”现象,就是在居住区不断分割过程中形成的,一旦问题严重到产生大面积的“贫民窟”,整个社会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
陆铭介绍说,近几年,法国政府正在推行一项城区更新计划,为的是改正35年前法国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匆忙建设所犯下的错误。这项计划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住宅的不同社会层次的掺杂和融合,不再人为地分割富人区和穷人区,让他们生活在共同的氛围内;二是一个街区里多种多样的经济文化生活的融合,包括重新引进学校和一些传统店铺等。
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似乎没有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吴延龙说,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城市建设中出现不好的苗头,即在城中心繁华地段建立高档社区,而将低收入者通过各种方式迁到城郊。这会增加低收入者的生活成本,让他们在交通等方面多支付许多,一些普通民众甚至由此失去谋生机会。
专家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大混居、小聚居”的模式促使不同阶层的共处,即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中实现混合居住,其中又能体现一定的分区和距离。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阶层间的接触和交往,防止教育、商业和环境等公共资源的过分不合理分布,也可以使不同阶层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孙立平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讲,混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有利于减轻阶层之间的隔离,又有利于分享公共资源,还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资本。在一个城市中,有大户、高收入的人群,也应有一部分收入比较低的,如管家、保姆、司机,为高收入者服务。这样的社区才是完整和可以良性循环的,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居住系统。
如何解决好低收入阶层支付较高社区居住成本的问题,有关专家建议,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要向普通居民区倾斜。如可以适当地给予低收入家庭以票证补贴,让他们更加有能力获取优质的公共品服务。这些公共物品包括道路、公共卫生设施、商业和服务业、学校、文化娱乐设施等。政府的公共物品特别是社会福利的开支应当更多向普通社区倾斜,以缩小不同居住区在“公共消费”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