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08-22 03:28:33作者:陈则义
官吏腐败是一种很难避免的社会“病态”,每一个国家也都设置专业与非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防治。如今的中国社会更是此类病症的“高发期”,防不胜防,治不胜治,前“腐”而后继,此伏而彼起,每年都有大批官员因“腐”而不治身亡!简直成了流行病、常见病和多发病。要按说中国目前可以说是惩治腐败官员数量最多,级别最高的时期,但为什么反而会出现这种现象?据笔者分析,腐败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对腐败现象防范不周,监督不力,惩治不严是重要成因。
如今的官员腐败是中国有史以来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时代,也是利润最高的时代,难怪贪官污吏勇于以身试法,屡禁不绝,前赴后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精神。由于人的本性所决定,利益诱惑与承担风险的意识是成正比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利益超过百分之三百,就可以使人铤而走险!如今做官者利润岂止百分之三百,说一本万利都不为过。利润高而风险小,怎能不使人铤而走险!
古代官员更腐败,象著名的大贪官蔡京、严嵩、和绅等等,狂贪聚敛,都有“当国之富”,但他们的腐败成本远远高于我们,一旦败露,轻则抄家、罢官、发配;重则全家抄斩,户灭九族。这几个著名的贪官没有一个得到善终,蔡京、严嵩活活饿死,和绅抄家灭门,让贪官们望而生畏!而如今的反腐却只是象征性地杀了几个高官,多数都免于死罪,而且有判刑越来越轻的趋势,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官员们的侥幸心理。
49年之后,中共党魁们用严厉手段打击基层腐败,用刘青山、张子善的人头警戒官吏,用群众运动的方式监视官吏,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那是官员腐败现象最轻微的阶段却是不争的事实,当时几乎没有哪个胆大的官吏敢于弄权来谋一已之私利。如今的防范不周,监督不力也是盛产贪官的成因之一。我们不缺监督的组织机构,缺的是这些组织机构难以发挥实际作用,造成了监督的实际缺失。我们的监督基本上是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组织监督有人大、政协的程序监督,内部纪检部门监督和财务部门监督;舆论监督主要是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框架齐全,但如何发挥作用却缺乏经验。
人大说起来权力很大,宪法上赋予了对“一府两院”的任免权和监督权,而实际上对各部门领导人的实际任免权并不在人大手里,充其量是走一个任免的程序,年终审查一下单位领导的述职报告,再提一个建议了事。政协的监督只是参谋性质,更难起到实际作用了。
内部监督难度更大,纪检部门虽然有职责监督同级党委,但他是在部门领导下工作,升迁任免掌握在领导手中,要想让他监督同级党委简直是强人所难了。财务监督更是难以做到,单位领导对财务部门的重视程度超过任何一个部门,用人权在手,一方面稍不对领导心思立即会被撤换;另一方面单位领导都要对财务部门多一分关照,务必使之和领导完全一致。因此,多数财务部门不仅起不到监督领导的作用,在严重违法乱纪的部门,财务部门也是多少有份的。
舆论监督更是可想而知了。现在的腐败分子多数都是高学历、高智商的,作案手段早已今非昔比了,铁桶一般的内部(不是说没有人有意见,而是有意见的人多数不了解内幕),高超的作案手段,内部人都难以说清的事,局外人更是了解不到内情,想监督都无从下手。至于群众监督,更是一句空话了。
正是由于监督的缺失,使官员随意的行使权力,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就是腐败分子产生的主流源头(不再举例,举不胜举),要想彻底根治腐败,就要从源头抓起,让监督真正发挥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腐败起到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