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07-31 04:57:09作者:余杰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马太福音》十章十六节
基督徒如何看待世上的苦难
一个热爱真理的基督徒与被撒旦掌管的世界之间,必然处于高度紧张的关系。成为基督徒,并不意味着从此就拥有了一张通往天堂的门票,也不意味着从此就具备了在世俗世界中高人一等的身分和游刃有余的技能。恰恰相反,成为基督徒,意味着从此便走上了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意味着从此便背上十字架与耶稣基督一起受难。耶稣基督早就告诉我们,他的门徒会因着他的缘故遭受世人的敌对、仇恨和羞辱,他的门徒生活在这个弯曲背谬的时代里,如同羊进入狼群,他们没有权力、没有金钱、没有世间值得夸耀的一切,只能以最卑微、最低贱、最软弱的姿态来实践真道。
耶稣基督亲自经历了死亡,并从死里复活。每一位信仰者的生命也必行过死荫的幽谷,方能向死而生、出死入生。爱与死是人生中面临的两个最大难题,我们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才能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才能够以永生的盼望来战胜死亡的恐惧。美国历史学家阿伦•哈斯在《大屠杀后遗症》一书中记载了许多纳粹集中营里的幸存者的故事。其中,幸存者之一萨拉•施奈德讲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细节:“我到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一位母亲正抱着她的孩子。人们告诉她,如果她把孩子交给外祖母,她就可以活命。外祖母想把孩子抱过来,母亲却不肯……当她们争执时,一个纳粹党卫军冲过来,抢过婴儿,朝墙上扔过去,就在母亲的眼前,孩子脑浆迸裂。上帝看见了吗?”
是的,上帝看见了吗?上帝为何不阻止惨剧的发生?对于这个尖锐的问题,阿伦•哈斯的问答是:由于人类有限的理解能力,很难理解上帝的旨意。但是,所有来源于上帝的东西都是善良和仁慈的。基于信仰,人们必须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接受爱和个人的牺牲,绝不能怀疑上帝是最公正的信仰。按照这种观点,大屠杀是上帝对犹太人最大的考验,是现代的“以撒献祭”。大屠杀动摇不了基督徒的信仰,相反却坚固了基督徒的信仰——至少对于像朋霍费尔这样的基督徒来说是如此。这位伟大的圣徒死在盖世太保的绞架上,却开启了战后“苦难神学”的新路向。朋霍费尔的《狱中书简》是让我的心灵受到最大震撼的神学著作之一。朋霍费尔在死亡降临前夕仍然欢快地向狱友们传福音,他脸上那圣洁的光芒给大家留下深切的印象。
是的,当信仰遇到艰难和逼迫的时候,我们应当像早期神学家克莱门在《劝勉希腊人》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要有巨大的勇气,像竞技场上的斗士一样,以不可动摇的决心勇敢地承受磨难。无论是得了重病,还是遭受了其他苦难,在你的灵魂里,都不要被悲哀摧垮,要以你的知识高贵地面对磨难。即使在苦斗当中,依然要感谢上帝;因为他的思想要比人类明智,有许多事情人类是不容易也不可能认识到的。要同情那些落难的人,要为他们祈求来自上帝的帮助;上帝一定会答应朋友的请求给予恩典,一定会向落难之人提供援助。”我们在世上有苦难,我们在天上有平安,正如保罗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哥林多后书》四章十六至十七节)
坚守公义是基督徒在今天这个缺乏公义的世界上的使命,申明信仰是基督徒在中国这个无神论泛滥的国度里的责任。基督徒是荆棘丛中的百合花,是惊涛骇浪中的灯塔。在今天的中国,最需要的是朋霍费尔、马丁•路德•金、德兰修女、图图大主教这样的基督徒,最需要的是在神的面前良心无亏、勇气可嘉的基督徒。当公义从掌权者身上失落的时候,当整个社会丧失道德伦理底线的时候,像耶稣基督那样坚守公义就成为基督徒信仰的外在体现。许多人把中国大陆的家庭教会称为是“地下教会”,但我从来不接受这样的一种歪曲的命名,我们的教会不应该是“地下”的教会,而应该是“地上”的教会;我们的教会也不应该是只有礼拜日才存在的“家庭教会”,而应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教会。在一个没有信仰自由的国家里,我们不能偷偷摸摸地保有我们的信仰,而应主动争取信仰自由的权利;在一个邪恶盛行、暴力泛滥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只关心教会内部的弟兄姊妹的生活,而应站出来成为尘世之中的一支“光明之子”的队伍。
当然,我们会为之付出受苦的代价,但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使徒彼得说:“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彼得前书》四章十二至十三节)因为耶稣曾为我们受苦,我们也当效法他的榜样;因为耶稣在受苦之后,复活、升天、被高举而得荣耀,我们也深信在世的受苦,终将把我们引入基督的荣耀里。用中国先贤孟子的话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威武不能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虽千万人,吾往矣”。就好像一九八九年“六•四”屠杀的时候,那位用血肉之躯去阻挡坦克的勇士王维林。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基督徒,但我相信,如果中国的基督徒都能拥有他那样的勇气,“耶稣在中国”将指日可待。
基督徒如何在暴风骤雨的逼迫中持守信仰,神早已给了中国基督徒可以效法的圣徒,她就是林昭。林昭是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中的异数,作为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女学生,作为一位迷途知返的基督徒姊妹,她在数十万右派中最早最深刻地洞见了中共专制主义制度的核心,并与之进行了最为坚定、完全和彻底的反抗。林昭那人权斗士的一面,已逐渐被中国当代思想史发掘出来,但是作为基督徒的林昭,仍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神赐予中国的圣女:林昭
我们在方舟教会中播放过由独自制片人胡杰拍摄的纪录片《寻找林昭的灵魂》,前几天我也在崇基的神学院里播放了这部片子。最近两年来,这部纪录片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冲击。但遗憾的是,在广大家庭教会中,林昭依然是一种隐匿的存在。在教会内部,在基督徒之间,很少有人知道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曾经生活过林昭这样一位为信仰献身的姊妹,很少有人知道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曾经承载过林昭这样一个纯洁而刚毅的灵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林昭的出现乃是当代中国基督信仰史上的一个神迹,乃是神在中国这块坚硬的磐石上打下的一个楔子。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基督信仰作为支撑,林昭就不可能与黑暗势力战斗到最后一刻;如果没有基督信仰作为支撑,林昭也不可能如此透彻地洞悉极权主义政权的本质就是偶像崇拜。作为无神论和唯物论者,张志新和遇罗克都是在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拜中被杀害的,他们反对的仅仅是毛泽东身边的“奸臣”,他们只是“清君侧”而已,并没有看穿“伟大领袖”毛泽东本人才是灾难的根源;蒙上帝光照的林昭,是烈士和英雄中的圣徒,是上帝给中国基督徒最大的祝福,她直截了当地看到并揭示出这一整套邪恶制度的根源在于偶像崇拜——十诫中明确指出:“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出埃及记》二十章四至五节)她以反对和破处偶像崇拜为自己的使命,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九六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林昭在上海被残酷杀害,年仅三十五岁,杀害她的政权居然还派遣警察上门向林昭的母亲收取五分钱的子弹费。
林昭曾在狱中用血书写到:“作为人,我为自己的完整、正直而干净的生存权利而斗争那是永远无可非议的。作为基督徒,我的生命属于我的上帝,我的信仰。为着坚持我的道路,或者说我的路线,上帝仆人的路线!基督政治的路线!这个年轻人首先在自己的身心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是为你们索取的,却又是为你们付出的。先生们,人性,这就是人心吶!”她把自己作为献给上帝的活祭,即便招致全体同胞的敌视也决不退缩一步,她知道那永恒的荣耀在天上,她知道慈爱的上帝永不离弃她。出于这样一种信心,林昭对那些迫害她的人也充满了深沉的悲悯和同情:“为什么我要怀抱着,以至对你们怀抱着人性呢?这么一份人心呢?归根到底,又不过是本着天父所赋予的恻隐、悲悯与良知。在接触你们最最阴暗、最最可怕、最最血腥的权力中枢、罪恶核心的过程中,我仍然察见到,还不完全忽略你们身上偶然有机会显露出的人性闪光。从而察见到你们的心灵深处,还多少保有未尽泯灭的人性。在那个时候,我更加悲痛地哭了。”这种悲悯和同情是出于神的,而不是出于人的,它乃是人身上残存的最接近神性的部分。
林昭是一朵幽谷中的百合花,是上帝对中国教会和中国基督徒的祝福。可惜的是,我们至今仍然不配领受这样恩典无边的祝福,我们仍然处于自我捆绑的悲惨境地。今天,反思毛泽东靠着撒旦的邪灵来祸害中国的历史、直面毛泽东崇拜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偶像崇拜的事实(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像到人民币上的毛像,难道不都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的耻辱吗?),并不会像当年的林昭那样立即遭致灭顶之灾。但是,这样的言说在中国大陆大部分的家庭教会中,仍然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禁区”。很多家庭教会的领袖和会众都自以为是地自我安慰说: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保全教会,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教会现在的安全和教会未来的复兴。但是持这种观点的弟兄姊妹有没有想过:一个看见罪恶却不去指证的教会,一个将策略看得高于真理的教会,能够蒙神的喜悦吗?这样的教会人数再多、教堂再大,也不是真正复兴的教会。
我在方舟教会的讲道中多次斩钉截铁地谈到摧毁毛泽东的偶像崇拜,惟有如此,方能实现“公平如大水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阿摩司书》五章二十四节)换言之,在反对偶像崇拜和坚守神的公义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商量和妥协的余地的。耶和华是如何对待哪些崇拜偶像的背谬的部落和人群的?在圣经中处处都有清晰的记载。因此,尽管有一些弟兄姊妹对此感到害怕甚至离开教会,我仍然要在这神圣的讲台伤宣讲这从神而来的真理。若不这样做,我们的结局便如先知以赛亚说言:“平安的路,他们不知道;所行的事没有公平。他们为自己修弯曲的路,凡行此路的,都不知道平安。因此,公平离我们远,公义追不上我们。我们指望光亮,却是黑暗;指望光明,却行幽暗。”(《以赛亚书》五十九章八至九节)被圣灵充满、被真理充满的基督徒不应当继续过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我们只有脱离了撒旦的捆绑才能真正亲近神。
两年前,我和许宏泉弟兄曾到苏州郊外的灵岩山安息公墓拜祭林昭的墓地。半山腰上路边的岔道旁有一家小店,当地的农夫农妇们一听说我们要寻找林昭的墓地,都自告奋勇、争先恐后地为我们带路,但希望我们能给一点“带路费”。稍不留神,我们身边一下子就聚集起了整整七个要为我们带路的人。其中一个老太太一边走一边叹息说:“唉,她就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就被毛主席枪毙了,多可惜呀。”我本来想告诉她,“不是说错了一句话,而是说对了一句话”,还是忍住没有说。
林昭的墓地在简朴的安息公墓的最高一排,在众多褐色的墓碑中我们发现了那块刻有“林昭之墓”四个大字的普通墓碑。碑面上侧刻着“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一九六八年四月二十九日”,这是林昭的生卒年月日;下端刻着“苏南师专,北京大学部分老师同学,妹彭令范 敬立”,是为她竖立墓碑的亲友的信息。墓碑的背面则刻着一首小诗:“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为玉碎,以殉中华!”其实,与其说“以殉中华”,不如说“以殉上帝”,因为林昭不是为捍卫一个地上的王国而献身,她所捍卫的乃是上帝的道路、上帝的公义和上帝的国。
几位朋友先后掏出三十元的“买路钱”。当我们拜祭完林昭墓地后,在下山的路上,几名带路的当地人一直在为如何分配这笔钱而大声争吵。一名先到的中年妇女先得到了十元钱,不愿拿出来平分,这便成为他们争吵的重点。后来,其余几人决定将其“开除”出他们的队伍,从此不与之来往。接着,他们又进入下一轮争论:剩下的二十元钱,六个人该如何分配呢?每人分得三元钱之后,多余的两钱该归谁呢?在吵闹声中,我忽然想起了鲁迅小说《药》中的人血馒头,想起了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那些兵丁用抓阄的办法瓜分耶稣的衣服。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真理暧昧不明的世界。直至今日,殉道多年的林昭仍然继续被遮蔽和被误解。林昭所遭遇的羞辱,其实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在遭遇的羞辱,“我们咆哮如熊,哀鸣如鸽。指望公平,却是没有。指望救恩,却远离我们。”(《以赛亚书》五十九章十一节)因为我们的罪,因为我们满足于当“暗地里的门徒”,我们才会对这样的羞辱丧失了起码的敏感,我们才会永远离耶稣的真理这么遥远。
今天中国大陆的基督徒们再不能继续漠视林昭的存在了,她那美好的见证,是我们受到困苦和逼迫时力量的源泉。想一想林昭的血书,想一想林昭的殉难,想一想林昭在天父的怀抱里所享有的永恒的平安,还有什么恐惧能够压倒我们呢?还有什么逼迫能够让我们放弃信仰呢?使徒保罗说过:“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并且劳苦,亲手做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着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哥林多前书》四章十一节至十三节)林昭便是如此将自己完完全全地奉献给主,她在狱中遭受的那些非人的待遇没有摧毁她的信仰。她生活在一个按照常理推测根本不可能保有信仰的时代和环境里,却完美无缺地保守了信仰,踏踏实实地、一心一意地让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林昭以生命殉道,照亮了那个黑暗时代,并为中国的基督徒直接指示了一条向着光明生长的道路。林昭的存在再次证实了这样一个永恒的真理:羊比狼更有力量。
——《马太福音》十章十六节
基督徒如何看待世上的苦难
一个热爱真理的基督徒与被撒旦掌管的世界之间,必然处于高度紧张的关系。成为基督徒,并不意味着从此就拥有了一张通往天堂的门票,也不意味着从此就具备了在世俗世界中高人一等的身分和游刃有余的技能。恰恰相反,成为基督徒,意味着从此便走上了一条光荣的荆棘路,意味着从此便背上十字架与耶稣基督一起受难。耶稣基督早就告诉我们,他的门徒会因着他的缘故遭受世人的敌对、仇恨和羞辱,他的门徒生活在这个弯曲背谬的时代里,如同羊进入狼群,他们没有权力、没有金钱、没有世间值得夸耀的一切,只能以最卑微、最低贱、最软弱的姿态来实践真道。
耶稣基督亲自经历了死亡,并从死里复活。每一位信仰者的生命也必行过死荫的幽谷,方能向死而生、出死入生。爱与死是人生中面临的两个最大难题,我们只有在耶稣基督里才能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才能够以永生的盼望来战胜死亡的恐惧。美国历史学家阿伦•哈斯在《大屠杀后遗症》一书中记载了许多纳粹集中营里的幸存者的故事。其中,幸存者之一萨拉•施奈德讲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细节:“我到达奥斯维辛集中营时,一位母亲正抱着她的孩子。人们告诉她,如果她把孩子交给外祖母,她就可以活命。外祖母想把孩子抱过来,母亲却不肯……当她们争执时,一个纳粹党卫军冲过来,抢过婴儿,朝墙上扔过去,就在母亲的眼前,孩子脑浆迸裂。上帝看见了吗?”
是的,上帝看见了吗?上帝为何不阻止惨剧的发生?对于这个尖锐的问题,阿伦•哈斯的问答是:由于人类有限的理解能力,很难理解上帝的旨意。但是,所有来源于上帝的东西都是善良和仁慈的。基于信仰,人们必须做好准备,随时准备接受爱和个人的牺牲,绝不能怀疑上帝是最公正的信仰。按照这种观点,大屠杀是上帝对犹太人最大的考验,是现代的“以撒献祭”。大屠杀动摇不了基督徒的信仰,相反却坚固了基督徒的信仰——至少对于像朋霍费尔这样的基督徒来说是如此。这位伟大的圣徒死在盖世太保的绞架上,却开启了战后“苦难神学”的新路向。朋霍费尔的《狱中书简》是让我的心灵受到最大震撼的神学著作之一。朋霍费尔在死亡降临前夕仍然欢快地向狱友们传福音,他脸上那圣洁的光芒给大家留下深切的印象。
是的,当信仰遇到艰难和逼迫的时候,我们应当像早期神学家克莱门在《劝勉希腊人》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要有巨大的勇气,像竞技场上的斗士一样,以不可动摇的决心勇敢地承受磨难。无论是得了重病,还是遭受了其他苦难,在你的灵魂里,都不要被悲哀摧垮,要以你的知识高贵地面对磨难。即使在苦斗当中,依然要感谢上帝;因为他的思想要比人类明智,有许多事情人类是不容易也不可能认识到的。要同情那些落难的人,要为他们祈求来自上帝的帮助;上帝一定会答应朋友的请求给予恩典,一定会向落难之人提供援助。”我们在世上有苦难,我们在天上有平安,正如保罗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哥林多后书》四章十六至十七节)
坚守公义是基督徒在今天这个缺乏公义的世界上的使命,申明信仰是基督徒在中国这个无神论泛滥的国度里的责任。基督徒是荆棘丛中的百合花,是惊涛骇浪中的灯塔。在今天的中国,最需要的是朋霍费尔、马丁•路德•金、德兰修女、图图大主教这样的基督徒,最需要的是在神的面前良心无亏、勇气可嘉的基督徒。当公义从掌权者身上失落的时候,当整个社会丧失道德伦理底线的时候,像耶稣基督那样坚守公义就成为基督徒信仰的外在体现。许多人把中国大陆的家庭教会称为是“地下教会”,但我从来不接受这样的一种歪曲的命名,我们的教会不应该是“地下”的教会,而应该是“地上”的教会;我们的教会也不应该是只有礼拜日才存在的“家庭教会”,而应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教会。在一个没有信仰自由的国家里,我们不能偷偷摸摸地保有我们的信仰,而应主动争取信仰自由的权利;在一个邪恶盛行、暴力泛滥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只关心教会内部的弟兄姊妹的生活,而应站出来成为尘世之中的一支“光明之子”的队伍。
当然,我们会为之付出受苦的代价,但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使徒彼得说:“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彼得前书》四章十二至十三节)因为耶稣曾为我们受苦,我们也当效法他的榜样;因为耶稣在受苦之后,复活、升天、被高举而得荣耀,我们也深信在世的受苦,终将把我们引入基督的荣耀里。用中国先贤孟子的话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威武不能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虽千万人,吾往矣”。就好像一九八九年“六•四”屠杀的时候,那位用血肉之躯去阻挡坦克的勇士王维林。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基督徒,但我相信,如果中国的基督徒都能拥有他那样的勇气,“耶稣在中国”将指日可待。
基督徒如何在暴风骤雨的逼迫中持守信仰,神早已给了中国基督徒可以效法的圣徒,她就是林昭。林昭是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中的异数,作为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女学生,作为一位迷途知返的基督徒姊妹,她在数十万右派中最早最深刻地洞见了中共专制主义制度的核心,并与之进行了最为坚定、完全和彻底的反抗。林昭那人权斗士的一面,已逐渐被中国当代思想史发掘出来,但是作为基督徒的林昭,仍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神赐予中国的圣女:林昭
我们在方舟教会中播放过由独自制片人胡杰拍摄的纪录片《寻找林昭的灵魂》,前几天我也在崇基的神学院里播放了这部片子。最近两年来,这部纪录片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冲击。但遗憾的是,在广大家庭教会中,林昭依然是一种隐匿的存在。在教会内部,在基督徒之间,很少有人知道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曾经生活过林昭这样一位为信仰献身的姊妹,很少有人知道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曾经承载过林昭这样一个纯洁而刚毅的灵魂。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林昭的出现乃是当代中国基督信仰史上的一个神迹,乃是神在中国这块坚硬的磐石上打下的一个楔子。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基督信仰作为支撑,林昭就不可能与黑暗势力战斗到最后一刻;如果没有基督信仰作为支撑,林昭也不可能如此透彻地洞悉极权主义政权的本质就是偶像崇拜。作为无神论和唯物论者,张志新和遇罗克都是在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拜中被杀害的,他们反对的仅仅是毛泽东身边的“奸臣”,他们只是“清君侧”而已,并没有看穿“伟大领袖”毛泽东本人才是灾难的根源;蒙上帝光照的林昭,是烈士和英雄中的圣徒,是上帝给中国基督徒最大的祝福,她直截了当地看到并揭示出这一整套邪恶制度的根源在于偶像崇拜——十诫中明确指出:“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出埃及记》二十章四至五节)她以反对和破处偶像崇拜为自己的使命,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九六八年四月二十九日,林昭在上海被残酷杀害,年仅三十五岁,杀害她的政权居然还派遣警察上门向林昭的母亲收取五分钱的子弹费。
林昭曾在狱中用血书写到:“作为人,我为自己的完整、正直而干净的生存权利而斗争那是永远无可非议的。作为基督徒,我的生命属于我的上帝,我的信仰。为着坚持我的道路,或者说我的路线,上帝仆人的路线!基督政治的路线!这个年轻人首先在自己的身心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是为你们索取的,却又是为你们付出的。先生们,人性,这就是人心吶!”她把自己作为献给上帝的活祭,即便招致全体同胞的敌视也决不退缩一步,她知道那永恒的荣耀在天上,她知道慈爱的上帝永不离弃她。出于这样一种信心,林昭对那些迫害她的人也充满了深沉的悲悯和同情:“为什么我要怀抱着,以至对你们怀抱着人性呢?这么一份人心呢?归根到底,又不过是本着天父所赋予的恻隐、悲悯与良知。在接触你们最最阴暗、最最可怕、最最血腥的权力中枢、罪恶核心的过程中,我仍然察见到,还不完全忽略你们身上偶然有机会显露出的人性闪光。从而察见到你们的心灵深处,还多少保有未尽泯灭的人性。在那个时候,我更加悲痛地哭了。”这种悲悯和同情是出于神的,而不是出于人的,它乃是人身上残存的最接近神性的部分。
林昭是一朵幽谷中的百合花,是上帝对中国教会和中国基督徒的祝福。可惜的是,我们至今仍然不配领受这样恩典无边的祝福,我们仍然处于自我捆绑的悲惨境地。今天,反思毛泽东靠着撒旦的邪灵来祸害中国的历史、直面毛泽东崇拜仍然是中国最大的偶像崇拜的事实(从天安门城楼上的毛像到人民币上的毛像,难道不都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的耻辱吗?),并不会像当年的林昭那样立即遭致灭顶之灾。但是,这样的言说在中国大陆大部分的家庭教会中,仍然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禁区”。很多家庭教会的领袖和会众都自以为是地自我安慰说: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保全教会,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教会现在的安全和教会未来的复兴。但是持这种观点的弟兄姊妹有没有想过:一个看见罪恶却不去指证的教会,一个将策略看得高于真理的教会,能够蒙神的喜悦吗?这样的教会人数再多、教堂再大,也不是真正复兴的教会。
我在方舟教会的讲道中多次斩钉截铁地谈到摧毁毛泽东的偶像崇拜,惟有如此,方能实现“公平如大水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阿摩司书》五章二十四节)换言之,在反对偶像崇拜和坚守神的公义这个问题上,是没有商量和妥协的余地的。耶和华是如何对待哪些崇拜偶像的背谬的部落和人群的?在圣经中处处都有清晰的记载。因此,尽管有一些弟兄姊妹对此感到害怕甚至离开教会,我仍然要在这神圣的讲台伤宣讲这从神而来的真理。若不这样做,我们的结局便如先知以赛亚说言:“平安的路,他们不知道;所行的事没有公平。他们为自己修弯曲的路,凡行此路的,都不知道平安。因此,公平离我们远,公义追不上我们。我们指望光亮,却是黑暗;指望光明,却行幽暗。”(《以赛亚书》五十九章八至九节)被圣灵充满、被真理充满的基督徒不应当继续过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我们只有脱离了撒旦的捆绑才能真正亲近神。
两年前,我和许宏泉弟兄曾到苏州郊外的灵岩山安息公墓拜祭林昭的墓地。半山腰上路边的岔道旁有一家小店,当地的农夫农妇们一听说我们要寻找林昭的墓地,都自告奋勇、争先恐后地为我们带路,但希望我们能给一点“带路费”。稍不留神,我们身边一下子就聚集起了整整七个要为我们带路的人。其中一个老太太一边走一边叹息说:“唉,她就是因为说错了一句话,就被毛主席枪毙了,多可惜呀。”我本来想告诉她,“不是说错了一句话,而是说对了一句话”,还是忍住没有说。
林昭的墓地在简朴的安息公墓的最高一排,在众多褐色的墓碑中我们发现了那块刻有“林昭之墓”四个大字的普通墓碑。碑面上侧刻着“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一九六八年四月二十九日”,这是林昭的生卒年月日;下端刻着“苏南师专,北京大学部分老师同学,妹彭令范 敬立”,是为她竖立墓碑的亲友的信息。墓碑的背面则刻着一首小诗:“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为玉碎,以殉中华!”其实,与其说“以殉中华”,不如说“以殉上帝”,因为林昭不是为捍卫一个地上的王国而献身,她所捍卫的乃是上帝的道路、上帝的公义和上帝的国。
几位朋友先后掏出三十元的“买路钱”。当我们拜祭完林昭墓地后,在下山的路上,几名带路的当地人一直在为如何分配这笔钱而大声争吵。一名先到的中年妇女先得到了十元钱,不愿拿出来平分,这便成为他们争吵的重点。后来,其余几人决定将其“开除”出他们的队伍,从此不与之来往。接着,他们又进入下一轮争论:剩下的二十元钱,六个人该如何分配呢?每人分得三元钱之后,多余的两钱该归谁呢?在吵闹声中,我忽然想起了鲁迅小说《药》中的人血馒头,想起了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那些兵丁用抓阄的办法瓜分耶稣的衣服。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真理暧昧不明的世界。直至今日,殉道多年的林昭仍然继续被遮蔽和被误解。林昭所遭遇的羞辱,其实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在遭遇的羞辱,“我们咆哮如熊,哀鸣如鸽。指望公平,却是没有。指望救恩,却远离我们。”(《以赛亚书》五十九章十一节)因为我们的罪,因为我们满足于当“暗地里的门徒”,我们才会对这样的羞辱丧失了起码的敏感,我们才会永远离耶稣的真理这么遥远。
今天中国大陆的基督徒们再不能继续漠视林昭的存在了,她那美好的见证,是我们受到困苦和逼迫时力量的源泉。想一想林昭的血书,想一想林昭的殉难,想一想林昭在天父的怀抱里所享有的永恒的平安,还有什么恐惧能够压倒我们呢?还有什么逼迫能够让我们放弃信仰呢?使徒保罗说过:“直到如今,我们还是又饥,又渴,又赤身露体,又挨打,又没有一定的住处,并且劳苦,亲手做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直到如今,人还把我们看着世界上的污秽,万物中的渣滓。”(《哥林多前书》四章十一节至十三节)林昭便是如此将自己完完全全地奉献给主,她在狱中遭受的那些非人的待遇没有摧毁她的信仰。她生活在一个按照常理推测根本不可能保有信仰的时代和环境里,却完美无缺地保守了信仰,踏踏实实地、一心一意地让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林昭以生命殉道,照亮了那个黑暗时代,并为中国的基督徒直接指示了一条向着光明生长的道路。林昭的存在再次证实了这样一个永恒的真理:羊比狼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