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大著名洋房(组图)

发表:2006-07-24 06:4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白公馆


  上海有一幢“白公馆”,它坐落在上海西区颇具诗意的的汾阳路上。汾阳路树高枝繁,环境幽雅,路边的小洋楼也大都历史悠久,如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犹太人俱乐部、丁贵堂旧居、潘澄波旧居等。当你不经意地踩晌这儿的落叶时,耳边还会响起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而在浓郁的悟桐树后的一座座幽静的花园里,一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正若隐若现……白公馆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白公馆”,是指上海汾阳路150号那幢气势非凡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海上。其实,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而在他们入住之前的数十年间,这幢洋楼早就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了。也许是因为白氏父子名声太大,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这栋洋房称为“白公馆”。

  后来,曾先后作为上海画院和上海越剧院的院址。80年代上海越剧院迁往淮海中路,这儿成了越剧院与梅龙镇酒家合办的越友酒家。越友酒家的开头几年生意挺好,可是没几年,生意就淡下去了,只得把宅院旁边的越剧院练功房租给台湾宝莱纳餐饮有限公司开设德国啤酒餐厅。后来,越友酒家的生意更清淡了,而德国啤酒西餐厅却越来越“火”。一到夜间,灯红酒绿,鼓乐铿锵,菲律宾乐团的热情演出,把三层楼面的近千名食客们鼓动得心脏摇荡……最后,宝莱纳把越友酒家也“吃”掉了。

  现在,这幢花园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餐厅保留了楼内原有的建筑特色及装潢,又重新作了规划整建。“仙炙轩”奉行“品质至上”的服务特色,每天迎来大批海内外的美食家。昔日的将军故居,今日依旧名流汇集。

 

汪公馆

  王伯群住宅,是何应钦内弟,民国政要、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时兼大夏大学董事长、校长),于1931年在愚园路1136弄31号,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建造的,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种大小厅室共32间,楼内通道迂回,上下贯通,房厅、客堂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室内配以彩绘壁画,连门窗拉手也全用紫铜开模制作,空铸梅花窗栏。主楼南面有花园草坪1.3公顷,园内绿树葱郁、绿草如茵,有水池、小桥、假山、花坛,园中百花四季吐艳。在当时可谓上海滩少有的豪宅。此建筑由协隆洋行柳士英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1935年王伯群与保志宁在此举行婚礼。

  保志宁是时任上海市教育局长的侄女,满族人,家居南通,晚清后裔,本人面貌清秀,善于辞令,在大夏大学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王伯群在任职交通部长之际大兴土木,在南京兴建交通部大楼,在大夏大学兴建群贤堂(现华师大文史楼),又在愚园路兴建私邸。三大工程均由辛丰记营造商独家承包,涉嫌经济犯罪,不得人心,为进步舆论所谴责,加上朝中派系倾轧,检察部门提起公诉,从而被削职为民。

 

嘉道理住宅




  延安西路64号,上海人都晓得是上海市少年宫所在,但它曾为嘉道理住宅的历史就鲜为人知了。

  它的原主人艾里·嘉道理,英籍犹太人,想想就是天生做生意的料儿。以500港币起家,日后成为沪港两地都鼎鼎有名的实业大老板。

  嘉道理住宅,源于一个悲伤的故事。1919年,嘉道理原来的住宅失火,他的妻子急着让保姆逃走,自己却不幸丧生。悲痛不已的嘉道理带着孩子回伦敦散心,委托他的好友布朗在上海另起新居。而布朗酗酒成性,浪荡颓废,干脆又把此事扔给了洋行承包。承包商当然刻意豪华,足足花了四年时间才造好。当嘉道理接到100万两银子的造价时,他大吃一惊,不过,新居的确美仑美奂,成为嘉道理的最爱。

  嘉道理住宅气势恢宏,占地14000米,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更显示出它的卓然不群。宽广的草地让人顿觉视野的开阔;中间就是对称、端庄的住宅,光建筑面积就有3300平方米,1929年甚至还加盖了一层。你一见到它,会感受到宛如皇家宫殿的华贵惊艳,你很难看到如美钻一样的建筑,但它的确就是。匀称整齐的柱石,撑起了宫殿的巍巍骨架;端正狭长的阳台,尤其是二楼的阳台,正好充当了天然走廊,上面应该弥散着仕女裙裾翩翩的幽幽气息。

  今日的上海市少年宫即为嘉道理住宅。

  这幢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楼大厅是舞厅与餐厅,整个一楼都是招待客人共同享受娱乐的场所。楼上有多间卧室,各个房间的装修、色调都别具特色。光浴室、卫生间就有六处。内外墙面、地坪几乎全部采用意大利大理石,入门处有爱奥尼克式的大理石柱廊;大厅顶部特意以大理石砌出穹窿,地面四周也铺设了大理石,中间则以柚木拼成花纹,是跳舞最理想的地板。连楼梯的石级、扶手与栏杆都是大理石的,所以人们称它为“大理石房子”。嘉道理慷慨大方,交游广阔,所以这个偌大的宫殿经常宾客满座,否则父子三人置身于此,太容易感觉到冷清孤独。这座建筑的哲学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蒋宋住宅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前,在上海的住所大多是临时的,到了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才在上海真正安置了一个家。

  不过这所住宅也不是蒋介石掏钱买的,而是他大舅子——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买来作为宋美龄的陪嫁。这幢法式花园洋房位于法租界贾尔业爱路9号(现东平路),由一座主楼与两座副楼组成。副楼位于主楼两侧,分别是侍从人员、警卫人员的住所及工作室。主楼坐北朝南,由造型不一的东、西、中三个单元组成。

  现在这幢建筑及花园已经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学校的一部分。东侧副楼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主楼东侧二楼原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及卫生间,且有一秘密暗道,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从暗道直达楼外。现在卧室与卫生间已打通,成了学生们练琴的教室,只有暗道仍然保留着。主楼中间单元底层,现由学校出租给高华纺织品有限公司作办公室。主楼南面原有一占地30多庙的大花园,现已大大缩小,只有三四亩大。顺着花园往前走几十步有一汪池水,池水旁有一前一后、一大一小两座假山,在一块突兀的假山石上,镌刻着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两个大字,今天依然清晰。蒋介石把庐山牯岭别墅称为“美庐”,把杭州西湖的别墅称做“澄庐”,把上海这所住宅称做“爱庐”,可见他对这幢洋房的喜爱。

  “爱庐”平时由蒋介石副官蒋富寿看管,宋美龄常来小住,并将母亲接来同住。宋美龄给予侍卫的生活待遇颇为优厚。当初宋美龄曾向蒋介石提出“最好用几个女卫士”,蒋介石笑笑,指着孙宗宪等男卫士说:“他们都年轻活泼,有文化,又会打枪,不是很好吗?”宋美龄微微颔首,就不再提了。

  “爱庐”周围,衡山路东平路口10多栋花园别墅,都是宋家、孔家和陈立夫、陈果夫留下,角上有一栋,如今开了间“Sasha酒吧”,还有些附属建筑开了店,但主要的房子都还在学校围墙里。

 

沙逊别墅


  “罗别根花园”位于虹桥路,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房地产大王沙逊兴建的度假别墅,该栋老洋房目前为一家外资企业使用。,“罗别根花园”的建造者沙逊是英籍犹太人,是到上海最早的外国冒险家,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上海地产大王,当初名下产业曾遍及上海滩,包括南京路外滩的13层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北楼)、苏州河北岸的河滨大楼、江西路上的都城大厦(新城饭店)和汉弥登大厦(福州大楼)、茂名路上的13层华愚公寓(锦江饭店南部)和18层格林文纳公寓(茂名公寓)、陕西南路的里弄房屋和凡尔登花园等等。“罗别根花园”曾经是沙逊的私人别墅,属典型英国古典式乡村别墅风格,建筑面积在900平方米左右。

 

兴国宾馆




  美商的中国营业公司是旧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除了投资兴建普通住宅外,还投资兴建了许多高级里弄住宅和花园别墅,今兴国路上的兴国宾馆内有别墅多幢,就是由该公司兴建的。

  K K该公司的经营方法是,当他们购进一块相当面积的土地后,就请设计师将土地划成若干块,并通过经租人到各大公司游说,鼓动公司买房,住宅可以由客户自己委托设计,也可以由中国营业公司设计,所以这里的地产是由中国营业公司经营的,但每幢建筑有鲜明的个性。这里的一号楼是太古洋行大班住宅。

  现在的兴国宾馆,是上海市中心的花园别墅宾馆。由风格迥异的法、英、德、美、西班牙、加拿大式别墅楼组成。宾馆闹中取静,景色幽雅,古木葱茏、鸟语花香、飞瀑流泉、奇峰异石。各式别墅掩映在鲜花绿树丛中,形成独特风格的园林庭院。馆内各别墅分别建造于二、三十年代,占地105600平方米,绿化覆盖面达90%以上。宾馆拥有豪华套房、双人房、办公和商住公寓楼。客房宽敞明亮、舒适典雅,红木、名画相得益彰。

 

东湖宾馆




  在淮海中路与东湖路转角,即今东湖路7号内有一幢被大块草坪相围的二层洋房,这幢花园洋房由英商瑞康洋行(JosephR。M)老板约瑟夫(R。M。Joseph)兴建于1925年。约瑟夫是英籍犹太人,当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即被日军拘捕送进了集中营,这幢漂亮的住宅就被日本军官占用。当抗战胜利后,约瑟夫去向不明,即由中国政府接收后租借给美国在上海的驻军,由于东湖路旧名杜美路,这里也被上海人叫作“杜美花园”。今为东湖宾馆使用,对外开放。

 

马勒别墅


  位于现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有一幢极具北欧风情的花园别墅--马勒别墅,于1936年落成。传说这所房子的设计是依照当年花园主人马勒最宠爱的小女儿一个梦境设计的。当初小女儿梦到自己拥有了一座“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于是马勒请来了设计师,在陕西南路30号设计了这座有着北欧挪威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并投入巨资,历时7年造成。

  大约在1859年,一位叫赛赐·马勒(Nils Maller)的英籍犹太人在上海创办了赛赐洋行,代理航运业务,以后又自己购置船只开展运业。1913年伊利克?马勒(Eric Maller)子承父业,使公司的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到1920年已拥有海运船只17艘。为了定期大修,他又在上海创办了马勒机器造船有限公司,最多时拥有工人2000余人。这家工厂就是今天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从事造船、修船、轮船报关、进口业务代理和运输业,使得伊利克。马勒成了上海滩炙手可热的“洋大人”。

  马勒和许多西方冒险家一样,原本一无所有,多亏了一匹马发了家。他在赛马中连连得手,同时亦参加跑狗,运气不错。在“功勋马”死后,他特意塑造了一匹青铜马,竖在花园一角以资纪念。当然致富主要还是老航运,所以他把住宅装修得酷似一条豪华的邮轮:曲折多弯的楼梯分出东西两翼,一翼通向“前舱”,另一翼通向“后舱”,通道上的圆窗就像是船上的船舷;一幅幅木雕画面全是船队的海上情景,如船舵、船锚、海草、海浪、海上日出、海上灯塔、海上作业等;就连地板,亦拼出了海草、海带的图案,最细的地板木条仅几毫米宽,精美细巧有如工艺品。半个世纪过去了,地板打上蜡后仍然锃亮如新。

  主楼的室内装饰十分讲究,过道、走廊等处都装有护墙板,到处都雕着美丽精致的图案,室内穹顶上装有彩色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斑斓柔和的色彩。

  主楼为三层,顶部矗立着高低不一的两个四坡顶,东侧的坡屋顶高近20米,上面设有拱形凸窗,尖顶和凸窗上部均有浮雕装饰物;西侧的坡屋顶高约25米,屋顶陡直。这一建筑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风格,采用高尖陡直的屋顶,有利于抵御北欧寒风侵袭和减少屋面积雪。主楼南立面上有三个垂直于主屋脊的造型优美、装饰精细的双坡屋顶和四个老虎窗,连同东西两座四坡屋顶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中间双坡顶的装饰木构件清晰外露,构件间抹白灰缝条,比较典型地表现出了斯堪的那维亚情调的乡村建筑风格。主楼的外墙用泰山面砖镶嵌,颇具特色。

  花园设在主楼南向,花园四周用彩色花砖铺地,并植有龙柏、雪松等名贵花木,中间是一片草坪,放置一匹青铜马。为美化园景和便于室内赏花,园中还设有赏花房,房内原装有暖气设备,室内雕花精美绝伦,地上铺有彩色瓷砖。

  马勒虽是英籍犹太人,但他发迹却在中国,所以楼房的外形虽是北欧挪威式,但花园和楼内装修的许多细部却颇有中国味道。大门口就像中国传统的豪门大宅一样,放置了一对中国式的石狮子;花园四周高大的围墙用耐火砖铺贴,以黄绿色中国琉璃瓦压顶;走在楼道里,时不时地还能撞上佛龛,就像渔民在船上供养的菩萨,保佑着主人一帆风顺一样。马勒一家在此没住多久就遇上了抗日战争。1941年日本人进入租界后,马勒一家被赶往集中营,住宅成了日本人的军人俱乐部。抗战胜利后,这里又成了国民党的一处机关。

        2001年1月由上海大型旅游集团--衡山(集团)公司管理,改建成小型精品酒店。2002年5月正式对外经营,命名为衡山马勒别墅饭店。

 

丁香花园



  上海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园,而点缀在这个城市中的风格各异的老式洋房,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位于华山路上的丁香花园,是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丁香花园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

  丁香花园的主人李经迈,是清末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幼子,其出身为庶出,是姨太太莫氏所生,此姨太太原为李家丫环出身,后被李鸿章收房,故在李家地位不高,李经迈也在李家受歧视。李经迈幼时长得瘦瘦小小,颇招李鸿章怜疼。李鸿章晚年曾为之买下一批房产,并对人说:这个孩子长得瘦小,将来恐难以自立,这些房产归其食用吧。这孩子再笨,收房租还是会收的吧。其实李鸿章当年看错了李经迈,其长大后机灵、奸诈。李鸿章去世后分家时,因其庶出,几个兄长都看不起李经迈,就把当时不值钱的股票和地段最差的房产分给了他。说来也奇,这些财物到了李经迈手里,没有多少年,就千变万化。他抓住各种市场机会,使手中的股票和地产增值无数倍,后遂成巨富。但他的财富中,也有一些是骗诈得来的,极不光彩。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声名扫地,遭国人一片唾骂。于是,并称为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的桐城派学者吴汝纶挺身而出,为李鸿章辩诬止谤。吴汝纶曾为李鸿章幕僚,亦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故其为李鸿章辩诬亦不足为奇。李鸿章死后,吴为其编《李文忠公全集》。但因出书费用有限,加上文稿中的有些内容在当时还有禁忌,故而并未付梓。吴汝纶因病于李鸿章去世后三年亦归道山,文稿归吴汝纶侄女吴芝瑛,最后由吴芝瑛丈夫廉泉编印出版了这部书。名义上是廉协助李鸿章儿子李经迈编书,其实所有的编务和出书后的售卖,都是由廉泉经手的,刻工和印刷的费用是书庄垫付的,但所得书款除支付书庄垫付费用外,都归李经迈所有。

  李经迈名下的房产,最著名的是枕流公寓和丁香花园。

  枕流公寓在华山路上,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初,在当时堪称一流,有“海上名楼”之称。原属泰兴银行老板所有,后归李鸿章,死后由李经迈继承。当时影坛当红明星“金嗓子”周璇曾在此住过多年。

  丁香花园在上海名气很大,传说是李鸿章为其七姨太所建的藏娇之所。此七姨太名丁香,所以称丁香花园。其实李鸿章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七姨太”,李鸿章亦没住过此处。因为此房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其时李鸿章早已去世多年,这是其子李经迈所置的住宅。李经迈晚年在上海当寓公就住在丁香花园,直至1940年去世。丁香花园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艾赛亚罗杰斯所设计,现已划归兴国宾馆管理。

 

张学良公馆



  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是个风云人物,但却扮演了悲剧的角色。1933年以后他曾三次来上海,有三处寓所。第一次是1933年3月,他通电全国下野并准备出洋考察,随后从北平来沪,宋子文为他安排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181号。就是在这里,他戒去了毒瘾。一个月后,他去了欧洲。第二次是1934年回国,到沪后先暂住在莫利爱路(今香山路)2号洋房里,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租了下来。赵一荻(赵四小姐)也从北平南下住此相伴。不久,张学良出任武昌行营主任,离开上海,而赵四小姐却常来此小住,因此这一处被人称为“张学良公馆”。

  皋兰路一号是一幢西班牙式三层的花园洋房,毗邻复兴公园,乳白色的外墙,进门处为凸出的二层楼,楼下为过道,西面长方形,楼下南有走廊,第二层有阳台。主楼面积约800平方米,楼下有大厅,是当年宴客之所,会客室在二楼,张学良、赵一荻的卧室在三楼,是西班牙式的套房,房内放着一张西班牙式的大床,是按原样仿制的。房外有20平方米的平台。楼前有一座大花园,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名荻苑,园中栽种香樟、雪松、紫藤、玉兰、金桂、银桂,草坪是马尼拉式的,还有可坐几个人的秋千架等。当年皋兰路是一条短短的马路,人行道上种了大法国梧桐,枝叶蔽天,旁边又是公园,是一处十分恬静的所在,可是张学良住在里面的时间很短。

  解放后,此楼曾是卢湾区工商联和区民主建国会办公处,1992和1994年大修,保护起来,现作为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迎宾馆,并将几处厅室,分别取名敬学厅、慕良厅、忆卿厅、少帅厅,厅内壁上挂了张学良、赵一荻的照片及张学良的手迹。这是张学良在上海仅有的手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