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07-22 23:58:47作者:
素有中国“鱼仓”和“海洋公园”之美誉的渤海正逐渐变成一座巨大的“污水池”。面对海洋环境专家“渤海可能变成‘死海’”的警告,中共国家四部局联合海军、环渤海四省市于 2001年开出了价格555多亿元、三个疗程15年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药方”,但却在“群龙闹海”的治理格局下遭遇“失效”尴尬,渤海“中毒病情” 继续恶化。
据中共国家海洋局《2005年中国海洋环境品质公报》显示,与2003年相比,渤海海域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海域面积分别增加280、2060、2470平方公里,分别增长19%、242.4%和65.5%。
中共国家海洋局有关人士指出,渤海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流域周边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和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产品跑冒滴漏、船舶生活污水、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了严重污染。
农业部渔业局有关人士说:以前在渤海捕捉最多的是大虾、白蛤、比目鱼、黄鱼、鲈鱼、墨斗鱼,但现在,这些鱼类已经在渤海完全消失。“现在,渤海没有一种鱼类、贝类、螃蟹能够形成规模群带,污染造成的危害是灭绝性的,渤海产卵场污染面积达100%。”
据《经济参考报》称渤海污染治理涉及环保、海洋、海事、渔政、交通等部门,有人戏称为“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的部门割据现象严重,往往无法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
渤海污染治理收效甚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向渤海排污的受污染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污染责任认定比较困难,容易相互推诿。缺乏区域性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和河海统筹的综合治理措施,导致流域和海域之间、区域之间污染纠纷问题突出,局部海域的环境品质难以改善。
一些地区尤其是远离海岸线的地区,觉得海洋是否污染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意义不大,面对能为中共地方政府带来大量财政收入的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不能实现整体环境改善的效果。
据中共国家海洋局《2005年中国海洋环境品质公报》显示,与2003年相比,渤海海域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海域面积分别增加280、2060、2470平方公里,分别增长19%、242.4%和65.5%。
中共国家海洋局有关人士指出,渤海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流域周边的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和农药及化肥污染是三大陆源污染源。此外,船舶石油产品跑冒滴漏、船舶生活污水、海上石油开采和海水养殖中的添加剂也会对海洋造成了严重污染。
农业部渔业局有关人士说:以前在渤海捕捉最多的是大虾、白蛤、比目鱼、黄鱼、鲈鱼、墨斗鱼,但现在,这些鱼类已经在渤海完全消失。“现在,渤海没有一种鱼类、贝类、螃蟹能够形成规模群带,污染造成的危害是灭绝性的,渤海产卵场污染面积达100%。”
据《经济参考报》称渤海污染治理涉及环保、海洋、海事、渔政、交通等部门,有人戏称为“群龙闹海”。“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管排污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的部门割据现象严重,往往无法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
渤海污染治理收效甚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向渤海排污的受污染河流流经多个省份,污染责任认定比较困难,容易相互推诿。缺乏区域性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和河海统筹的综合治理措施,导致流域和海域之间、区域之间污染纠纷问题突出,局部海域的环境品质难以改善。
一些地区尤其是远离海岸线的地区,觉得海洋是否污染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意义不大,面对能为中共地方政府带来大量财政收入的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不能实现整体环境改善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