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背井离乡,在这个以战火纷飞的面目出现在各国头版头条的国家从事着建筑、烹饪、清洁、护理、农业等工作。
以、黎战争打响之际,这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况如何呢?内心世界又是怎样?
记者采访了几位原从中国大陆来以色列打工的中国朋友。
不想让家人知道自己在海法
来自甘肃的一位先生由于不想让家人担心,请求不用真名接受采访。这里叫他Johnny。Johnny今年29岁,有女友在国内,工作在海法一家日本餐厅里。同一家餐厅里还有另外四位中国人。
“昨天海法有一部分人是被转到防空洞了,因为北部的山那边的目标比较接近一点。靠南一点的人都没有,都在自己家里待着。很多地方都关门了,餐馆啊、酒吧啊都关了。只是24小时超市还开着,生意可爆了。”
“基本上白天都不出去,也有人出去。整天在家里看看新闻,看看电视。也没有什么感觉。我认识的朋友他们都在家里待着。很少有人出去。出去也是一会儿功夫就回到家里,不会在外面待很长时间。”
该餐馆有一部分餐馆员工已经被送到较南边的雅法(特拉维夫南端的旧港口城市)其他的仍留在海法。
“如果时间长了的话,我们可能被老板转到特拉维夫啊、红海呀一些比较远离战争的地方。我们还可以继续工作。但是如果时间短的话就没有必要了。”
“他们都认为以色列军事比较发达,军事力量比较好,都觉得应该再等一等,看有什么转机。”Johnny 说。
“看新闻中报导的这种情况肯定会很担心的,可是我们倒不感觉不安全、危险啊什么的。我前几天在电视上看见一个中国战地记者,穿着迷彩服,带着头盔,让人感觉很可笑,因为这里没有一个人这个样子。但是国内看到这个记者穿成这个样子,就感觉很严重了。”
Johnny 几乎每天都给国内的家里打电话。“我安慰他们。为了怕他们担心,我告诉他们我不是在海法,是在周边的城市。父母今天打电话要我回国。可是我不是说走就能走的。你得有责任感,不能稍微有点战争的苗头就撤了。”
感叹“人生免不了儿女情长”
崔先生来自中国辽宁,六年前来以色列,在特拉维夫北边20分钟车程的赫兹利亚工业区一家亚洲风味餐馆打工。
赫兹利亚位于以色列中部,是高科技公司聚集的地方。由于离北边边境较远,以、黎交战以来这个地区的人一直正常作息,店铺照常营业。
战争打响了崔先生给家里打电话,家里人都替他担心。可是他自己倒觉得以色列这个地区经常有冲突,都已经习惯了,没有什么可怕的。
崔先生在国内有女友,已经等了他六年。他说:“人生免不了儿女情长,没有儿女情长就没有了动力。可是为了事业,又不能儿女情长。”
崔先生刚到以色列的时候不懂英语,当时餐馆经理每天教他厨房里的专业用语。现在他的英语已经很流利,在餐馆里当厨房经理。
这月底他计划回国探亲一个月。“回去这段时间,我得让我妈多给我做点腌肉吃”。
来自辽宁阜新的张先生在工业区的同一家餐馆工作。今天是他的休息日,一觉睡到12点。起床以后骑车到工业区北面的草原去玩。下午步行到海边,抓了两个海蜇回来吃。
这样,他度过了以、黎开战后的第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