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6-07-17 06:55:10作者:
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农学、管理学、工学成就业率三甲专业
到今年5月底,仍有近半数应届大学毕业生没找到工作。经调查,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
昨天,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据介绍,今年我国应届毕业大学生达到413万,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课题组,对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16所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4000份抽样调查。调查显示,截止到5月底,全国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仅为49.81%,而北京高校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比例达到了60.37%。
管理专业就业率排第二
课题组对11个学科进行调查后发现,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
课题组组长王丽萍称,原因是一方面市场需要基础类学科人才,另一方面学习农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以农村学生为主,就业时的期望值没有城市学生高,相对容易就业。
大城市学生认可找关系
报告中显示,四成学生认为,通过托熟人找工作是最有效的途径。来自大城市的学生中,这一比例高达51.29%。报告中分析说,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平,但从调查数据上说,社会关系网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王丽萍说,通常认为人脉关系的形成依托于家庭关系背景,但大学生积极合理地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累积自己的社会资本也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预期薪酬额降低
调查报告中显示,有66.10%的毕业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而过去月薪2000-3000元一度成为毕业生求职的心理价位。
薪酬一直被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对于大学生期望薪酬的降低,王丽萍分析说,大学生已形成较为理性的择业行为。调查中还有1.58%的受访者选择了“零工资”。
报告中显示,有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形,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七成企业不看重外语能力
在受访的44家企业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看重外语能力,而要求最多的是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在60%左右。企业对毕业生自我表达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也都在50%左右。
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大学生就业。
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