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家长遭遇“高考综合征”

发表:2006-06-03 08: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又到一年高考时,考生家长们煞费苦心、怪招频出,以致不少家长在心理上比考生还紧张。这使他们出现了焦虑烦躁、寝食难安等症状,无奈之下只好求助心理医生。

6月1日上午,在大连市一家心理咨询中心,记者见到了市民高先生。一脸愁容的高先生很郁闷,一直很乖的高三儿子最近特别“烦”他,原因是他对儿子的过分“关心”。高先生告诉记者,学习成绩特别优异的儿子一直是他们夫妇的骄傲。现在马上就要高考了,高先生心里特别激动,一心想让儿子上名牌大学的他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几天以后的高考上了。但他发现,儿子反倒不太着急、休息在家,书看得也少了,不是看电视、就是出去玩。他就沉不住气了,有时问儿子“有没有信心”“感觉怎么样”之类的话,儿子告诉他:“老爸,你放心,我有把握。”但高先生还是不放心,有事没事就凑到儿子旁边唠叨,儿子开始不耐烦了。高先生也感觉自己确实心理有问题,于是来看心理医生。

无独有偶,6月1日下午,在大连市另一家心理诊所,前来咨询的家长宋女士紧皱眉头,她向记者念起了“苦经”。虽然宋女士的女儿就读于重点中学,成绩也并不算差,可从小贪玩,动不动就看电视。由于觉得孩子备考不专心,因此她把女儿时刻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送杯牛奶、递个苹果……宋女士开始不停地敲孩子的房门。她说:“发展到最后,我大约每过七八分钟就要去一次,觉得自己快得强迫症了,有时候甚至彻夜不眠。面临高考,我们家长真是比孩子还要急!”

记者从大连市心理医院“心理热线”了解到,近日,因孩子参加高考而自己心理异样并前来咨询的家长每天不下五六位。“其实家长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达对孩子高考的关心。”“心理热线”的顾医生介绍,家长出现“心病”无非两种:一是孩子自身很紧张,家长跟着方寸大乱;二是考生自己对考试不太在意,使家长变得焦虑。

顾医生提醒说,家长太过唠叨或者过分焦虑,不仅有害自身,更会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首先,家长要接受“孩子学习的状态和习惯不是一时就能扭转过来的”这个现实,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恰当的调适;其次,家长可以扮演孩子的“高考助手”,帮忙搜集信息和资料,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创造一个舒适的复习环境,而不应该过多地唠叨;最后,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大家一起去期待考试能有最好的结果,并给予不断的鼓励。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