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调查结果,调查方大感失望,认为这是价值观的“庸俗化”,并搬出“劳动没有高低贵贱”来批判。确实,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劳动带给人的报酬和社会地位却是有高低之分,而青少年的职业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就受这些“硬性”指标所左右。其实,孩子们没有错。他们不虚伪、不隐瞒,敢于“亮剑”,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放在阳光下面。就像一句广告词说的:“我选择,我喜欢”。错在这个万恶的社会;错在我们这些自以为“高尚”的“大人”!
记得在五六十年代,物资匮乏,基本生活保障放在首位。当时的大规模建设需要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参与,如农民生产粮食,工人炼钢炼铁,保证供给,支持建设,解决广大人民的温饱问题。那时候,老师让学生们填写“长大后想干什么”时,几乎100%的学生填了三大类——农民、工人、解放军。所以当时把劳动观念的重点落在“工农兵”身上,他们成为劳动的代表,受到社会的尊重。而如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来自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贡献,于是大量商人、娱乐明星开始出现,他们满足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这些行业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比较明显。于是他们不仅受到社会的尊重,而且还拿着高额的物质回报。而公务员则自不必说,又有权,又有钱,又出国,又旅游,还“免费”玩女人。
令人痛心的是,从最近几年大陆媒体报道的侧重上看,关于“普通劳动者”的新闻越来越少,就连为劳动者设立的劳模、劳动节,也离“普通劳动者”越来越远。2005年,北京评出的“十大杰出青年”,4个企业家、2个科学家,1个保洁员,而保洁员被评上还是因为多次见义勇为,跟本职劳动“八竿子”打不着。同样是2005年,全国劳模评选,姚明、刘翔及一批老板、官员出现,而鲜见工人和农民的影子。
说到底,劳动职业的选择是私事,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作出判断,或者给自己一个目标。只要劳动了,就是光荣的,管他是以老板、公务员的身份去劳动,还是以环卫工、农民工的身份在劳动。当社会整体都以薪酬和社会地位作为标准来选择职业时,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青少年还抱着传统的劳动职业观念不放。我们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商人、娱乐明星的风光,一方面却希望青少年去做“普通劳动者”,这明显是可笑的。
而在目前看来,大多数青少年的选择并没有错。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可以成为激励自我奋斗必不可少的动力。选择薪酬高、难度大的职业虽有“世俗”化倾向,但完全符合人的天性、人的本能。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前社会需要更多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虽然“普通劳动者”也需要,但真要是所有青少年都只以“普通劳动者”作为职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恐怕也不是件好事。
话说开头,最重要的是调查本身的设计存在明显误差,就是把公务员、商人和娱乐明星与“普通劳动者”分开选择,难道说商人,公务员和明星就不是“劳动者”了?众所周知,劳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统称为“劳动者”。再说“普通”,除了隐藏在人间的“神佛”和“天使”以外,绝大多数“凡人”谁又不“普通”呢?诚然,当代社会还是存在上层、中层和底层的,人间是这样,宇宙也是这样,“天”不也有“九重”之说吗?但是,你当官的、当“大款”的、当明星的就自觉“高人一等”了?就是“上等人”了?可是当你“犯事”了以后,沦为人民的罪人,你的“高贵”又在哪里呢?
我们认为,不愿做“普通劳动者”的背后隐藏了“草根”阶层的隐忧。在当今大陆,“普通劳动者”生存质量不高、生活状况窘迫却是不争的事实。毕竟,“劳动光荣”四个字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需要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各项社会福利的支持。多么希望有一天,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行业,不管是登月球的还是蹬三轮的,每个依靠自己劳动生活的人,都是“元帅”,都是“好兵”,都有自己应有的尊严。
最后我想说的是,教会孩子们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