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的今天所写的文章,现在回过头来细看,还满有意思的。在“4.25中南海事件”7周年之际,将此文重刊在《中国事务》上纪念受苦受难的法轮功修练者。
笔者当时对法轮功一无所知,第一次知道法轮功这三个字,只是站在人道主义立场,维护法轮功修炼者的人权和自由练功的权利,并关心中国社会稳定,呼吁中共政权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7整年过去了,中共政权没有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相反,江泽民推翻朱熔基的谈判政策,而是倾全力打压法轮功,关押和杀害法轮功成员,以至发展到从法轮功成员身上活取器官出售,火焚活体,从肉体上消灭法轮功。中共不但没有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而是扩大和加深了社会矛盾。中共政权污蔑法轮功是“邪教”和“反华势力”,这是骗人的技俩。事实上,中共政权几十年来屠杀丶残酷镇压和造成百姓非正常死亡人数达8,000万之多,中共才是全球最大的邪教。中共政权与俄国签定秘密条约,出卖150万平方公里中国北方领土,并且破坏中华文化,它才是反华势力。
7年来,法轮功走向世界,大批优秀人才信仰法轮功,创建了全球性媒体:《大纪元时报》丶《新唐人电视台》和《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这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明显结果。
二千年前,耶稣传播基督教时,罗马帝国对基督残酷镇压。至今罗马帝国成了历史废墟和古迹,基督教巳传遍世界各地,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信仰支柱。今天,法轮功也处于基督教早期的处境,有困难,有发展,正在壮大之中,信众日益增加。笔者坚信,历史将重演,中共帝国必将在法轮功壮大进程中挎台灭亡,法轮功信仰将传遍全人类。
-----------------------------------------------
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中国之春》评论员文章
执笔者:伍凡
1999年4月26日
四月廿五日在北京突然发生了自八九年“六.四”大屠杀以来最大规模的和平请愿事件。来自北京丶天津丶河北丶山东丶山西丶黑龙江和海南岛等各省市逾万名法轮功信徒和学员,经过电脑互联网和种种渠道,集合到北京中南海,中国最高领导机构所在地静坐示威。
逾万名法轮功信徒和学员向国务院总理朱熔基提出两个要求:
一, 中央政府必须正视法轮功的地位;
二, 释放在天津遭公安扣查的法轮功徒众。
据闻,朱熔基在中南海接见静坐示威者三名代表,经过长期间谈判,朱熔基承诺法轮功不是邪教,信徒和学员可以继续练功。这一传闻仍未得到官方正式确证。
经过朱熔基出面谈判,逾万名法轮功信徒和学员接受谈判结果,于深夜十二时前络续离开中南海。
这个事件的始末和结局有以下特点,值得重视。
一, 中国大陆百姓对切身利益的事件非常关心,勇于维护本身利益。通过电脑
互联网等通讯工具,非常广泛而迅速的集合起来以表达自身利益的要求。北京当局想要阻止百姓的声音和要求己是不可能了。
二, 北京当局和示威者双方都相当理智克制,以谈判方式解决问题。朱熔基兑
现了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诺言:要“综合运用法律丶经济丶行政的方法和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化解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能粗暴丶激化矛盾,更不能用专政手段对待人民群众。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三, 朱熔基处理这件突发事件表现了他的政治风格,不是偏信偏听,动用武力
把社会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而是实地调查,通过谈判妥善解决问题。如果十年前的天安门事件不是用屠杀,而是用谈判解决,则中国现今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政治丶经济和社会矛盾了。
法轮功信徒和学员大都是中老年人,和平请愿示威,不喊口号,不打旗帜,不刺激
北京当局,为谈判创造良好气氛。
如果中国各地的社会事件都效法法轮功事件的处理方法,则社会矛盾将会逐步下降。社会矛盾的主导面在执政当局不能使用专政手段对付百姓,刺激矛盾恶化。
四, 中国大陆亿万百姓中追求“真善忍”的社会正气正在逐渐上升。这股无形
的精神力量正在默默的和“假恶暴”的恶势力作长期的斗争。中共五十年来,把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几乎沏底破坏了。老百姓不能接受“徦大空恶”的社会风气和道德心理。北京当局不但不倡导和扶植“真善忍”的社会正气,反而处处打压。北京当局害怕的是民间正气力量超过共产党的斗争哲学,害怕中国传统优良文化超过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害怕统治政权受到威胁。如果亿万百姓为自身健康修练身心而把共产党政权吓挎了,那北京政权也实在无能无力,也实在该下台让贤了。
五, 中国知识份子中确实有一些害群之马,他们在本专业内是佼佼者,但为了
对执政者拍马邀功,常常是自不量力的在本专业之外的经济丶社会和文化问题大放厥词,造成了更大的社会混乱。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这类知识份子占有特权,可以毫无顾忌的发表他们的高论,而普通百姓的愿望和言论无发表的自由。中国大陆没有真正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这些最基本的人权没有得到保障。
法轮功事件发生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原因,希望通过这一事件,北京当局能吸取教训,寻找原因认真妥善处理好今后仍会发生的类似事件。
中国之春编辑部
一九九九年四月廿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