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卍卍
千载云提到了八十年代盛行的“朦胧诗”,并把我看成了“朦胧诗人”。其实在诗歌界,“朦胧诗人”特指北岛等一批中共国同龄人。这批参加过“文革”,也多下过乡的作家七十年代末在北京创办了杂志《今天》,用以发表自己的作品,有意无意地开始对抗中共的“文化专制”。不久,《今天》便在中共镇压西单民主墙时被取缔,而这却大大助长了发表在《今天》上的诗歌流行于世。十年后,六四屠杀发生时,北岛已因此成为朦胧诗人的代表正在海外访问。因反对屠杀北岛从此被迫流亡欧美并有幸重新出版《今天》。我在大学时代(1983-1987)就熟识的张枣是其作者和编者之一。
我和这批“朦胧诗人”一样流亡海外,我对他们也有所了解和接触,但他们中的“清醒作家”应该是杨炼,而不是我,因为我和他们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有很大的距离。他们对我也几无影响,我也读过他们的作品,尤其是张枣的诗歌,可惜我多半过目即忘。让我至今还有印象的是舒婷的《致橡树》,因为这首诗表达了她的爱情观或曰人生观。橡树象征爱人,与之并肩而立的是女性的象征木棉树。舒婷是唯一留在中共专制下的“朦胧诗人”,现在已算中共花瓶,当初这首诗让我琢磨了很久。我很难想象自己能作木棉树。我觉得自己象只啄木鸟,哪棵树需要我,就落下啄一啄。我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写诗译诗,但从未想到自己会因对六四屠杀的愤怒而在异国登上诗坛,而且还得以靠此申请德国护照,以唾弃中共匪照。
真情实感
善心美意
忍耐半天
神奇落地
是我去年替人题诗时对写诗的心得体会。我的诗都很简短,因为我推崇古诗。可惜我接受的是中共的愚民教育,学的是简化字、背的是党八股,17岁后又主要以外文为业,没有机会背诵古诗、钻研格律。但我喜欢读古书,因为我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写照。“此花不与群花比”就出自李清照的词。我读过的古诗古词不少,可惜只能记住符合我心意的片言只语,比如,李白的“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因为我相信六道轮回。“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出自李清照之手,不过我没她那份忧愁,所以,到了我的口里便变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栖栖惭惭萋萋。
李清照18岁时便在父母的包办下嫁给与她琴瑟和鸣近三十年的诗侣。然而,美满的婚姻却让她在佳偶过世后倍感度日如年,这就是她某日“寻寻觅觅”,发现“冷冷清清”,深感“凄凄惨惨戚戚”的原因。而我寻寻觅觅了半辈子,至今仍冷冷清清地度年如日,因为我天性象鸟,能到处栖息,虽不无惭愧,但心怀芳草的绿意,而不是清照的哀怨。
李清照人到中年便开始守寡,而我年近不惑还守着空房。我们都孤居独处,我也有“柔肠一寸”,但从未有过“愁千缕”,虽然我不能把握自己的爱情,不能与人琴瑟和鸣,曾有诗曰:
我的爱情
象大海
迷人呛人
象大雁
时南时北
我多想
把盐清除大海
用火烧出温暖
然而,我未能如愿以偿留住爱情,于是,留下了难以说清道明的情史,可我没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感觉,因为我象朵浪花,任凭风吹雨打,我始终如一,无怨无悔,更无恨,相反,爱更浓更烈,但我毕竟乐于修炼佛法,甘愿放下男女之情,因而作诗自律:
面壁思过
落入凡间
想返天国
流落异国
心向故园
相思思乡
何其相似
乡情恋情
何其相容
闹市静室
奇遇故人
乡情恋情
一齐涌来
泡在情中
难返天国
人欲天理
何其不容
我虽然“人比黄花瘦”,却一直招蜂惹蝶,似乎就是为了让我偿还情债,度过情关,重返天国。
“多情却似总无情”,但愿早作无情人!
2006年3月
于莱茵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