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邮局工作普遍被华人视为“铁饭碗”,每次招考总会出现很多华人脸孔,竞争异常激烈。以纽约一地来说,每次邮局在长岛、曼哈坦、皇后区、布碌仑以及史泰登岛等区招考各类邮务员,都吸引众多华人报名,甚至出现“挤破头”现象。纽约华人聚居的法拉盛缅街邮政总局,员工约有四分之一为亚裔。
尽管已有很多华人加入邮政人员的行列,但根据联邦邮政局统计,亚裔邮政员工的人数,仅占全美邮政人员的4%。邮局考试除了英文外,还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全美各地亚裔邮政员工组织经常举行邮局考试讲座,讲解如何报考,提供模拟试题,希望有更多亚裔加入邮政工作,增加亚裔的声音及力量。凡年满 18岁、有两年以上良好驾驶纪录的美国公民或绿卡人士,均可报名应考。
邮局工作有什么好?为什么说它是“铁饭碗”?多名在邮局各个岗位工作的华人都表示,在美国的蓝领阶层中,邮局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行业,工作虽然辛苦,但劳动强度不算大,待遇及福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收入适中,工作稳定,而学历要求不高,男女老少均可胜任,是华人移民转换跑道、寻求稳定工作的可行途径,值得一试。
比起其他公家机关,邮局待遇不错,福利较好,有健康保险、人寿保险、病假、休假和退休金福利,并有晋升机会,尤其是健保条件优厚,以MD-IPA公司的保险来说,一般公司的全家健保每两周要缴250元,邮局员工仅须付58元,其中差额由邮局补贴。另一好处是常有加班费,超过一分钟到10小时,为薪资的 1.5 倍;10小时以上可拿双倍,平均年薪约由 3万7000元至 4万6000 元。
在退休金方面,只要做满30年,年满55岁;或是做满20年,年满62岁,即可退休,享三年最高薪的80%。
邮局工作种类繁多,依大小邮局不同,基本分为邮差 (Letter Carriers)、邮件递送员 (Mail Handlers)、柜台服务员 (Clerks)、邮件处理员 (Processors)、分类员 (Sorters)、为更换地址贴标签员等七类,皆须通过邮局考试才获录用。分数越高者,就越优先获得聘用。因此考试成绩的高低,足以影响录取与否。录取者皆须通过毒品测试,并要从警局申请一张“良民证”。录用后要接受职业培训,以便了解邮局工作性质、要求及安全等内容。
如愿以偿 当了政府公务员
自上海移民来美的洪小鸥,最初觉得邮局工作“高不可攀”,因为是“政府工”,很难应征。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纽约人力中心学习簿记时,认识一位毕业于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同学。这位同学后来考入邮局,以自身经历说考邮局并不难,鼓励她不妨一试。另一位已顺利进入邮局工作的顾姓朋友,给洪小鸥提供很多有用的资料,鼓励她不要把工作想得太复杂而打退堂鼓,并传授她一套如何考邮局的方法。
1995年,洪小鸥鼓起勇气报考邮局,原本她对自己还有点信心不足,结果初次应试就以高分录用。“我乐坏了,立即打电话到上海向妈妈报喜,说邮局是一份‘政府工’,相当于国内的‘铁饭碗’。”洪妈妈也为女儿当了“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开心不已。
洪小鸥最初在曼哈坦邮政总局负责处理杂志分类,上的是夜班,工作胜任愉快,虽然辛苦,但她敬业乐业,知足常乐。当时正是大批华人投入邮局工作的高峰期,就拿洪小鸥的部门来说,11人中就有九名华人。
1997 年,洪小鸥调到位于皇后区白石镇的邮件处理中心,日常工作主要是负责邮件收发分送。她说最难得的是在这里遇到一班志趣相投的华人同事,大家都喜欢文学、音乐及阅读,一个非正式的读书会应运而生。“每当有同事看到一本好书,就会互相推荐介绍传阅,然后分享阅读心得。精神生活过得充实愉快。”
共同的爱好,增加了彼此间的友谊。洪小鸥与同事之间没有美国一般职场惯见的勾心斗角,大家以诚相待,珍惜这难得的缘分。洪小鸥入行已经11年,但她说在邮局一做就二、三十年的大有人在,在目前的同事中,算来她尚属资历浅及年纪最轻的“小妹妹”。
由于目前考邮局的门槛越来越高,对英语水平的要求日趋严格,考试题目难度增大,对英语能力不强的华人新移民入行增加了困难。洪小鸥庆幸自己当年适逢其时及早入行,邮局工作带给她安定的生活和精神上的自由,令她衣食无忧,她非常感恩。
新进人员
在纽约布碌仑区开邮车多年的顾其训,对邮局考试颇有一番心得,对邮局工作的申请程序及福利也有第一手的了解,并不吝倾囊相授,帮助许多华人同胞顺利考入邮局,故被友侪辈戏称为“华人邮差的教父”。
1988 年顾其训自上海移民来美,大学时他学的是英文,毕业后当中文教师。来美后他觉得以自己的英语水平,考邮局应不难。他在纽约世界日报的分类广告上,看到有人开设邮局训练班的招生广告,遂报名入读,学费一百元。开班授徒的是一对在邮局工作的华人夫妻,都是以一百分满分的成绩考入邮局。
为了造福华人同胞,同时兼赚外快,这对头脑灵活的华人夫妇,编写了一个类似“乘法九九表”的口诀,帮助应考者记忆,对顾其训等人不无裨益。顾其训上了三个晚上的课,很快摸清门道。
邮局的笔试分为四大类,包括比对及判断地址测试、记忆力测试、数字的逻辑测试及听力/理解力测试。其中“基本计算”考验考试者的计算技巧和逻辑能力,而“核对地址”则以是非题的方式,在6分钟内核对94题的地址。
据指出,全美各地邮政局都是以这四类考题做为标准考试方式,目的在测试考试者日后分信的速度、听力反应、记忆力以及基本数学的程度。其中“记忆地址和人名”通常被视为考题中最困难的部分,在这部分考试中,规定考生必须在五分钟内记忆五个格子内25个不同地址和人名,然后翻页作答,作答时不得再翻回前页。这也成为模拟试题中最着重介绍的部分。
一般新移民考生最难过关的是“口头指示”部分,这对华人移民来说更是项挑战。因“口头指示”部分需要考试者专心听录音指示计算出一个数字,所得的数字有时是答题的题数,例如在第一题中算出的数字是“8”,要求答题人在答案纸的第八题上圈出答案,只要听漏一个步骤便无法作答。这对英语不是母语的考生较为吃力。邮局对新人有一套完善的培训措施,通过考试测验后即可接受培训,并有三个月的试用期。
1989年,顾其训第一次应考,轻松过关,但由于僧多粥少,需要经过抽签程序,他没被抽中。而邮局是每四年才招聘员工一次,当年考试成绩可保留至下一次招聘,如成绩不够理想者,也可藉下次考试提高分数。顾其训一直等到1995年才正式进入邮局。
顾其训获聘用时,还要通过约一小时的邮政局驾车技术路试,才算大功告成。他说,邮车的驾驶座与普辆车辆不同,如果不预先在特殊场地试开一番,还真的不敢随便上路。所以有考生在路试前,会去租一部同类车辆事先演练,有备而战。
邮差的薪水是全美国统一,“一刀切”的政策对生活指数低的城市较有利。如纽约生活指数高,开销较大,相对拿的薪水吃亏些;而在一些“鸟不生蛋”的偏远地方,同样的薪水就好用得多。目前新人的起薪点是时薪18.36元,老资格者时薪高约20多元。
顾其训用大陆惯用的政治术语形容邮局新人的工作性质是“党叫干啥就干啥”。他说,邮局工作虽然稳定,但讲究资历,由于新进人员仍在PTF(part-time flexible,即弹性半工)的阶段,不仅工作吃重,还要随传随到。至于做多久才能转正,须视邮局空缺而定。
新进人员都没有固定的投递路线,要待一年后转正再重新安排。试用期内就专做“替工”,谁例休就顶谁的班,一般每人要负责五条不同路线,比送件到固定路线的相对辛苦。
顾其训认为,邮局分配工作非常公平,每年都会将大家进入邮局的先后时间次序列出排名表公布,论资排辈,“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一目了然”,每次有较好的工作机会,都开放给员工竞投,谁的资格最老,谁就能胜出。
财神爷到 邮差受居民欢迎
顾其训说,移民来美后,最大的感触是美国以人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考量,邮局对员工的教育是,碰到任何诸如拦路抢劫等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千万不要反抗,安全第一;而在大陆,从小被灌输的观念是凡事首要“保卫国家财产”,要跟坏人坏事作斗争,常有人“听党的话”白白送命。
他说,有人不喜欢在治安较差的区域送信。其实不然,治安不靖地区的居民,一般不会攻击邮差,因他们视邮差为“财神爷”,每月初都盼着邮差送来社会福利救济的支票。另外,所谓好区,一般邮件及“垃圾邮件”必多,反而增加邮差的工作量;穷一点的住宅区,邮件相对较少,工作反而轻松。
顾其训日常工作是开邮车送邮件包裹,工作地点在纽约布碌仑。他喜欢开邮车,并颇有优越感,因邮政车辆属于联邦公务车,可以随便停靠,不必担心吃罚单。即使有时停在消防栓旁,交通警察也视而不见。不像UPS动不动就被开罚单。
开邮车多年,顾其训可谓老马识途。他每天早上7时许上班,3点半下班。由于轻车熟路,一般都能提前完成任务。
夫妻同为邮局双职工的十分普遍。顾其训的妻子杨吉也在邮局任柜台收发员,工作地点在曼哈坦中城,负责在窗口买邮票、收寄包裹等。工作时间从中午12点到晚上8点。
原为歌舞演员的杨吉说,邮局工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初也是丈夫1995年先入行,认为邮局工作不差,鼓励她也去应试,1997年考取。最初在曼哈坦邮政总局分信,后来申请转任柜台服务员,目前在曼哈坦中城所邮局上班。
杨吉说,在柜台服务的员工要比送信的邮差英文要求高,幸好她能应付。有的华人担心英语不过关,不敢应征柜台工作,其实“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几句话,没有什么好怕的”。目前她任职的部门约有三十多人,华人七、八名。
她说邮局工作的好处是对应考者要求不高,没有退休年龄的限制,也无需美国大学文凭,即使已七老八十,如果身体条件许可的话,仍可以继续上班。
邮局有多类医疗保险供员工根据个人及家庭实际情况选择。顾其训的经验是夫妻最好不要都在邮局工作,因为即使夫妻中只有一人任职邮局,医疗保险仍是全家受惠。而在美国生活,最大笔的开销之一是医疗费,因此,夫妻俩如有一方从事小生意、共享邮局医疗福利是最佳选择。
恶犬伤人 邮差最易被狗咬
狗是最受全美民众喜爱的宠物,却是邮差的克星。邮差每天派信服务居民,容易成为狗儿的追逐目标,被狗咬伤的事件屡有所闻。尽管美国邮局一再呼吁狗主人多关注宠物咬伤邮差的可能性,并订有系列规定要狗主承担咬伤邮差的责任,但美国各地邮差被狗咬伤事件仍层出不穷。
每年邮差在工作上面对的最大人身安全威胁,就是被狗咬伤。以2003年一年的统计,共有三千多名邮差在送信时因遭恶犬攻击而受伤。
在旧金山日落区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一带派信的蔡杰斯指出,近年邮差被狗咬伤的事件发生频繁,可能与更多人爱养狗及不遵守政府系狗链的规定有关。
蔡杰斯对第一次被狗咬伤记忆犹新。当时他正将一个包裹送到一个住宅,住宅外没有任何内有犬只的指示牌。当他按门铃后,户主开门,一条狗从屋内扑出来,咬伤他的手臂。
由于有被狗咬伤及被狗追的不愉快经验,以后每当蔡杰斯派信时,听见某住宅传出狗叫声都会精神紧张,步步为营。他说,事实上,如果狗主都遵守政府的规定,多做防狗咬人的措施,是可以避免狗咬人事件的。
蔡杰斯指出,目前加州的法例规定狗在外出或面对陌生人时要系上狗链,如果户主听见有人按门铃,先将狗系上狗链,便不会伤人。
美国邮局规定,如果有住户的狗只咬伤邮差,邮局将立即停止送信,直至该住户签署文件,确保犬只不再伤害邮差为止。如果情况不改善,邮局将永远停止为该住户送信,住户只能租用邮局的信箱收邮件。
狗咬伤人属于刑事行为。当邮差被狗咬伤后,邮局将立即通知警局采取行动,狗主有可能面对刑事控罪。此外,邮局也将向狗主采取法律行动,提出民事诉讼。狗主人必须负担被咬伤的邮差的医疗及其他费用,而且邮件也将因此延误投递。
邮差福弟在八年的邮差生涯中,也遭恶犬咬伤四次。他表示,该受罚的应该是狗主人。因邮差好比是闯入民宅的陌生人,几乎所有狗主都认为自己的爱犬不会咬人,但狗有保护主人及家园的天性,忠于职守,会奋不顾身保护主人 。
惊鸿一瞥 眼睛大吃冰淇淋
来自台湾的古列治,1988年进入邮局工作。初任邮差,送信地点在纽约皇后区的阿斯托利亚。有次他送信到一个住在地下室的人家,主人饲养了一只德国牧羊犬,没有拴好狗链子,冷不防悄无声息从门洞里钻出来,正应了“会咬人的狗不叫”的俗谚。
正当古列治离开那家人的地下室,右手推着邮件车、左手拿信走在人行道,准备送信到隔邻时,学过武术的他,突然感觉到背后有动静,一股凉飕飕、阴森森的气息正从耳后逼近。他刚要转身观察动静,说时迟,那时快,那头健硕的德国牧羊犬正如猛虎下山似的凶狠扑过来,一口就咬向他的咽喉。古列治反应敏捷,本能地用右手臂一挡,保护了要害,狗儿却狠狠咬着他的手不松口,他全身放松顺势跟着那犬蹲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古列治说,被狗攻击的人,最忌讳逃跑或挣扎,这样反会刺激狗狂性大发。正在危急之际,狗主人气急败坏从屋内冲出来喝令爱犬“住口”,才将古列治从狗嘴里解救出来。牧羊犬一松口,古列治手臂血流如注,狗主人帮忙电召救护车,古列治第一个念头是要保护邮件不要遗失,要求救护车先载他往邮局,将尚未派送完毕的邮件移交代班者,再往医院治伤。
古列治卷起衣袖出示当日被狗咬伤的疤痕说,本来他拟聘请律师对咬伤他的狗主人提出诉讼,没想到从事拖车业的狗主人大概知道闯祸,三天后连人带狗搬离原址,不知所终。
像古列治被狗咬伤的邮差不乏其人。比较宾州哈里斯堡一名邮差手臂遭犬咬伤,一共缝了24针,以及洛杉矶一名女邮差被恶犬咬掉半个鼻子的不幸事件,古列治尚属不幸中的大幸。
他说,许多邮差都有被狗咬的恐怖经验,像他一位同事赤手空拳成为“屠狗英雄”的则不多见。这名越南籍的同事在越南时曾为海军上校,来美国当了邮差后,送信的区域经常遇到野狗出没。为了自保,他使出在越战时的看家本领,直接骑在狗的身上,徒手将狗脖子一勒,可伶的狗儿立即气绝身亡。据说此人连杀七条野狗,战果辉煌。
古列治目前的工作是开送邮车送邮件,工作地点在纽约皇后区的长岛市。他表示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可以“服务人群”,每当将人们盼望的信件或包裹送达收件者手上,他都感染到对方的快乐。
固定路线送信件时间久了,他与周围的住户都成了朋友。有次有位邮务督察循例跟着他送信的路线“检查工作”,许多住户异口同声称赞古列治。那督察最后开玩笑地问他:“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你的好话?你给了多少钱给他们?”
古列治深受住户欢迎,原因是他善体人意,服务到家。如邮局规定住在二楼以上公寓单位的住客,可以不必送件上门,但古列治考虑到一些老人家行动不便,抱着“就当健身”的想法,通常都送件到府。
他说,当邮差时间久了,由于长期负负重,一般会患职业病,如背痛及膝关节发炎等。
蓝衣使者 运动健身兼赚钱
在纽约皇后区法拉盛送信的“蓝衣使者”张仲光 (David Truong),也有险些被狗咬掉手指的经验,幸亏反应快,及时缩手才逃过一劫。他还有过被狗追的经历。
他说邮局有指导邮差应变被狗咬的方法。进邮局受训时,讲师会告诫新进人员,不要跟狗玩,不要喂狗,更不要轻信住户说“我的狗不咬人”;同时“千万不要把手伸进投信口,以免五只手指进,三只手指出”。但有时仍防不胜防。
张仲光原为越南华侨,半工半读完成大学学业后,即向往邮局工作。他觉得做邮差比较适合自己的个性,户外工作可以“行行企企 (企,广东方言意谓“站”),不必看上司脸色及受束缚。1998年他如愿以偿,成为送信的邮差,至今乐在其中。
他每天早上7时到达邮局整理信件,把邮件按照住户门牌分门别类有条有理地排列整理好,然后出发送信。这是邮差一天工作的重点,每天经手分理数以百计的信件、书报、杂志、包裹及特殊邮件、挂号信等,还要处理客户的特殊要求,如搬家转投、出远门邮件代存、再次投递等。
对于熟手来说,送信到府花的时间相对要少。张仲光现在的送信路线已送了两年多,一般可以很快把信送完,如果碰到要签名的包里和挂号邮件,花的时间比较长些。
张仲光说,做邮差送信到府,虽然辛苦但安定,目前他送信的路线还算不错,虽然这一带的住宅大多要拾级而上才达大门,但自己尚年轻力壮,“就当爬楼梯锻练身体好了”。
不但年轻如张仲光者把走家串户送信上门当作运动健身,年逾74岁的黄德鉴,一副龙马精神海鹤姿的样子,也归功于邮差工作所赐。他1978年自台湾移民来美,1988年考入邮局,2001年 6月,将近70岁在邮局退休。退休后邮局一旦缺人,仍随时听候传召赚些外快。
黄德鉴当初选择做送信邮差,正是遵医嘱“锻练身体”。他说每天送信件可以强迫自己走路。“生命在于运动。天底下那有这样的好事情,让你运动健身还可以拿钱”。黄德鉴的邮差生涯丰富多彩,活得随心所欲。他的心得体验是:人老了要有事情做,要有朋友,不能一个人待在家中,更不要成天想着自己老了,要有“童心”。邮差工作使他越活越年轻。
相对张仲光、黄德鉴对邮差工作的热爱,女邮差马刚洁则抱怨这份工作风里来雨里去,冬天冻得要死,夏天热得要命。邮差工作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犹如寒天饮冷水,点滴在心头。但为了生活,只好勉力而为。
力争上游 改写美国邮政史
多名任职邮局的华人都表示,华人雇员虽然不少,但升任主管阶层的极少。如古列治服务的长岛市邮局,大约有五百名邮务人员,其中亚裔占了三百人左右,但做主管的极少。这大概与亚裔尤其是华裔不喜欢人事纷争有关。
古列治说,涉及管人事者,很容易锱铢必较。华人大多喜欢工作环境单纯。
顾其训则认为,华人主管少,原因不外是考虑自身英语能力有限,吵架斗嘴吵不过别人;此外,不愿涉及人事纠纷,尤其在大陆生活过的人,更加厌倦人事斗争。许多人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做主管的没有几道板斧很难摆平。
康州首府哈特福市邮政总局局长黄初娟是华人邮差中的异数。1982年自台湾高雄移民来美的黄初娟, 1996年本着找一个“铁饭碗”的心情踏入邮局。第一份工作是在 South Windsor 邮务分局担任分析员,由于工作认真,并积极争取晋升机会,陆续获得拔擢,先后任职康州希布伦市 (Hebron)、辛斯伯利市 (Simsbury) 和北海芬 (North Haven) 邮政局长等,2000 年更获颁美国邮务多元化杰出个人奖。
她在任职美国邮务总局东北地区多元文化部门资深顾问期间,积极参与当地华人社区活动,曾任康州华人社团“华社”社长。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她继续充实自己,利用周末时间在当地的 Peikyo Post大学攻读商业管理学位。
黄初娟在事业上是个力争上游的女强人,她坦言:“为了全力投入工作,达到向上爬的目的,我在婚前就跟义大利裔的丈夫说好不要孩子,他支持我的决定。”她强调,婚姻应建立在坦诚的基础上,从一开始有什么打算就要开诚布公说清楚。
正因为没有后顾之忧,她可以全副身心投入工作,1997年她升任辛斯伯利市(Simsbury)邮局局长,且在职级上连跳5级,升至20级。
据指出,康州一般邮局局长是由15级晋升至18级,再由18级晋升至20级,黄初娟是联邦邮局升迁最快的官员之一。2002年10月,她更上一层楼,升任康州首府哈特福市邮局总局局长,是该局227年历史上首位华裔局长,负责掌管哈特福市邮局总局业务,监督信件发送、邮务效率品质,管理七百多名员工与总局下属的 15 个分设机构,以及5100万元的年度预算等。
她很感激丈夫给她充分的空间,作为哈特福邮政总局的最高主管,她工作压力大,有时回家累得不想说话,尽管丈夫比她早回家,很希望有个聊天的对象,但也能体谅她的辛苦和压力。如果换了是中国丈夫,她不敢想像对方会否容忍一个事业型的太太。她感恩地说:“我目前的一切,都拜幸福婚姻所赐。”
黄初娟回忆,最初她从邮局基层做起,到任职康州希布伦市邮局局长,那是一个只有八、九名员工的小邮局,与今天她出任哈特福市邮局总局局长,掌管700多名员工,不可同日而语。责任大了,担子重了,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黄初娟以自己的成功经验为例鼓励在美国的华人,只要努力不懈,扎扎实实做出成绩,就会赢得长官与同事的信任;同时更要主动学习美国主流社会文化,既发扬中国人传统的谦虚美德,也不要忘了“该出手时就出手”,主动出击,展现自我。就像哈特福邮局局长一职,就是她以自己的工作成绩主动积极争取到手的。
黄初娟强调,“自己的好不要等别人来发现”。目前华人在邮局位居要职的仍不多, 她希望更多的华裔把握机会,加入管理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