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五年十二月六日以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广东省汕尾市,世界各地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们又一次被军警开枪杀害维权村民的事件惊呆了。十二月十日,新华社进行了 “证实”。这份与中共当局对六.四惨案发生后如出一辙的报道指出:“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开发区发生了由少数人煽动的数百村民对风力发电厂进行打、砸、烧甚至对我现场执法公安干警发动暴力袭击的严重违法事件”、“在现场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执法干警被迫鸣枪警告。由于当时天色已黑,现场非常混乱,造成误死误伤。整个事件共有三人死亡、八人受伤,其中三人重伤,死伤者均为东洲坑村人”、“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现场指挥员处置失当,造成误死误伤。”
新华社的报道是荒诞可笑的:既然指挥员是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处置失当”也是正常的,所造成的“误死误伤”也不至于对指挥官“依法”刑事拘留。这又是“依”的哪个法?
据美国之音报道,被拘的现场指挥官是汕尾市公安局副局长吴声。一个县级市公安局副局长是否有权向数千武警下开枪令?可以肯定地说,他绝对没有这样的胆量!不言而喻,是有绝对“实力派”的人在拿汕尾市官员及吴声这帮小丑当枪使。是故意给胡温制造麻烦。
诸侯经济形成,胡温失控
二十多年来,中共极力推崇广东等沿海城市的经济模式。如今,为什么官民冲突最多发、最严重的地区恰恰是中国经济改革最早、发展最快的广东?从深圳市不断爆发的工人罢工运动到太石村村民非暴力抗争,我们不断听到工人、农民与官权冲突的消息,维权人士和律师被抓,直到现在真枪真弹地对待弱势民众。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是广东?这恰恰说明,邓小平时代播下的孽种,江泽民时代催生繁殖的所谓沿海经济模式原来是官商一体化的“诸侯经济”。他们在自己小王国里各自为政,占领了当地的资本市场,控制着政府职能的运转,只要民众触动了这些官商相结合的黑恶团体的利益,他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打压。
广东大兴煤矿“八.七”矿难发生后,国家安全监督局发誓要在半个月内将事故原因查个“水落石出”。半个月过去后,人们只听到一百二十三名矿工“长眠”井下的事实外,另外得到的消息是:梅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兴宁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和拥有“发展兴宁经济突出贡献者”称号的煤矿矿主曾云高要拿出一个亿的钱财摆平事故的丑闻。现在五个月过去了,也没有得到“水落石出”的具体消息,大兴难矿事故的查处情况已被人们所遗忘,并且,被接踵而至的黑龙江东风煤矿“一一.二七”矿难事故、河南寺沟“一二.三”矿难、唐山市刘官屯“一二.七”等数十起大小矿难新闻所取代。
大兴矿难的真相不了了之,八位部级高官领衔的高规格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组也没有将事故原因查个水落石出。毋庸讳言,“曾云高”们并不是孤立的,他身边链接的官商利益团体遥相呼应,无所不能,胡温体制对这些各自为政、坚如磐石的黑恶团体已经鞭长莫及,完全失控。
酿成汕尾血案的透因黑社会化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细胞里。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靠官商相结合的黑色经济活动。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职能机构的核心决策层人物是黑社会的“龙头老大”,是江泽民时代帮助“漂白”而吸纳进来的,这些人占山为王,控制了中国社会的主要财富和资本市场,在属于他们的地盘内一呼百应,将白的说成黑的,将黑的说成白的早已成了习惯。
应该说,郭飞熊、吕邦列等民运领袖点燃了太石村民主的火种,村民依法罢免村官、和平请愿查清村级帐目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应该说,太石村村民非暴力维权运动开创了中国农民民主运动的先河,胡温本来应该抓住机遇,借助民运的优势惩治腐败、打压地方邪恶势力和黑色经济,大力弘扬太石村“乱石堆上的民主运动”。但是他们却坐失良机,造成地方黑恶势力更加嚣张的气焰。
太石村村民非暴力运动被地方当局残酷镇压了,汕尾村民维权运动爆发后,地方当局看出中南海对广东大兴煤矿矿难事故处理的软弱无力,看出对太石村镇压事件的宽容与暧昧,这更坚定了他们进行残暴镇压的信心。因此可以说,太石村事件是汕尾血案的诱因。
汕尾枪声动摇了胡温的根基
温家宝刚刚说了为矿难的事情睡不着,这边的地方官僚就大开杀戒。实际上,他们把矛头直接指向中南海,使胡温在民众面前说不起话。现在,汕尾血案究竟是官方说的三死八伤,还是村民们向西方媒体透露的二十多人被枪杀、数百人下落不明,真正的关键不是数字,而是:开枪了,死人了。这是性质上的问题。中国俗语说“人命关天”。可是,无论松花江事件,还是汕尾血案,都是人祸,而不是天灾。
中国近年来工人、农民等弱势群体维权运动波澜壮阔,官民冲突逐步升级,现在到了真刀真枪的地步,这是一个性质上的转变,在全部真相大白于天下之前,有一点是肯定的:汕尾的枪声动摇了胡温的根基,埋下了无穷的祸根。
胡温执政以来,继续沿用中共独裁专制的老路走下去,置民众的呼声于不顾,逆世界民主的大潮而行,纵容邪恶,打压正义,封锁资讯,让大多数民众有冤无处申,有理无处讲;放任官商相结合的利益团体沆瀣一气,作威作福。现在,民怨沸腾,暴力事件升级,是胡温自食恶果。
就现有的体制下,“和谐社会”的口号再响亮,“十一.五”规划的蓝图再“美好”,“以民为本”的标语再醒目,都只是纸上谈兵,胡温已无力回天。
转自《争鸣》2006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