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许多政令地方上行不通*
中国民间顺口溜形容中央政策层层下达走样的情况说:“中央政策大晴天,下到地区起点云,传到县里变成雨,落到镇里淹死人。”此外,还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类流传已久的俏皮话。
不久前卸任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告诉中国青年报说,“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政令不通,中南海制定的东西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像解决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的事情,下边根本就不听嘛,连这样的政策都不执行,还说别的吗?”
香港虎报发表署名评论说,张保庆的话鲜明地描绘了中国的政治现实,已经不再是高度中央集权。地方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使得地方政府要求越来越多的决策发言权。解决这个问题是对胡锦涛和新领导层政治智慧的挑战。
*胡星斗:中央政府相对开明*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胡星斗采访时说:“我认为现在中国政府应当说还是比较开明的。从最近的各种事情来看,比如说对河北定州案子的处理,对汕尾事件的处理,都可以看出现在中央政府采取了缓和矛盾的这样一些措施,应当是越来越开明。但是不管怎么说,对当地一些干部,有的还是做了处理,有的甚至被逮捕,涉及到几十人。从这方面来看,还有其他的一些案子,因为我接触的比较多,比如说,黑龙江的一些案子,胡锦涛都亲自批示,一些上访的人不能够再抓了,有的省委书记都因为没有处理好这样一些案子而下台。”
*中央与地方矛盾从未解决*
美国民间的外交关系理事会的专家西格尔说,北京有时候不能控制地方保安力量。地方保安力量更倾向于听地方官员的。
彭博通讯社报道香港浸会大学的政治学学者迪格勒的话说,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说了算?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这些权力问题从来没有解决。
最近中共中央调整了黑龙江、贵州、湖南、重庆省市委负责人职务。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说,这次人事任免是在胡锦涛巩固权力和北京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时进行的。胡锦涛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轮调,在他们任职4、5年后加以轮调,以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和防止腐败。
*维护地方利益选择对待中央政策*
不少人认为,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地方利益和国家利益、中央利益的矛盾。有些地方领导人根据地方利益而又选择地对待中央政策,“有利者,执行忙;不利者,放一旁。”
四川的学者王怡说:“自从20世纪80年代的‘财政包干’体制改革,以及全面向地方‘放权让利’的经济改革以来,一个财政上单一制的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这就使危机处理的财政支付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
*原因在于单一政体*
胡星斗说,问题还在于中国单一制的政体。他说:“当然我想问题还是出在目前中国这样一种单一的体制,也就是说呢,中央的很多政策是从宏观的层面来考虑的。可能从全国的大局来看或许是正确的,但是它并不适合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省。比如说,宏观调控要紧缩银根,然后全国都紧缩银根,都不允许贷款。那么那些效益好的企业也得不到贷款,最后也都亏损,也都破产。比如说今年的宏观调控说经济过热,但是实际上西部很多省份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根本不存在过热的问题。”
胡星斗接着说:“所以这样一刀切的行政命令似的宏观调控很多方面是不适合某些地方的情况的。在这样情况下,某些地方采取变通的办法来逃避执行中央的指示,我想某个程度上来说它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关于解决之道,胡星斗认为,从长远来说,应该实行联邦制;而现在应该加强公民自下而上的对官员的问责,加强媒体监督。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