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5-09-08 16:49:00作者:
9月1日,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对外宣布针对不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省市的“惩罚性措施”。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通气会上告诉媒体,“我们也不愿得罪人,我们是迫不得已。”张保庆的发言还有让记者难过的时候,他提到“反正我也要退了”。(9月5日《了望东方周刊》)
“反正我也要退了”,张保庆副部长在批评一些地方工作不力时,说到了自己的个人问题。这在不明就里的人看来是离题万里的,但在我看来,这并不多余。
“反正我也要退了”,表明批评者不怕得罪人的态度,也透露出批评者“无欲则刚”的底气之所在,更折射出当前进行批评之难。
深谙国人习性的学者曾说过,不给人面子是最大的无礼。而张保庆如此不给人留面子的严厉批评,势必触痛某些官员---即便确实没尽到责任甚至是违法,一些人也要保全自己的面子,不允许别人批评。
与之相对应,给人留面子尤其是给官员留面子,则是由来已久的 “潜规则”,所以我们见到的批评通常是“温良恭俭让”的,不是直接点名,而是以“某地”、“某官员”代指;不是深入剖析,而是一语带过;不是严厉问责,而是令其自查自纠……张保庆是副部级的高级官员,而且他在教育系统素以“敢说、敢做”而闻名,即便如此,他也要以“反正我也要退了”作为批评的后盾,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由此我想,那些年纪尚轻、离退休尚远的官员,又靠什么来勇于进行批评、说真话呢?
“我们也不愿得罪人,我们是迫不得已”,这似乎告诉我们,教育部在此之前已跟有关方面私下交流过了,但人家并不买账。以教育部之尊都如此无奈,又何况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