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炳带着伤病,沿路乞讨,辗转至甘肃酒泉,干上帮工,并与当地一寡妇成亲,安顿下来。1946年全家迁到玉门油矿,做工谋生。1949年,中共建政,熊国炳在民政部门调查红军流散人员时,鼓足勇气,报出真实身份,得到一些救济。当局吸收其参加土改,工作结束后,仍让他回乡务农。
因毛泽东发动“大跃进”,1960年,全国陷入大饥荒。那年河西走廓的冬天格外寒冷,塞外风雪吞噬着酒泉。熊国炳全家饥寒交迫,实在没有办法,熊国炳硬着头皮前往县委申请救济,道出自己当年的身份,却被一位县委领导推出去,并挖苦说:“你这么大的官,怎么不到北京去?”当日,寒风刺骨,滴水成冰。被推出门的熊国炳,没走几步,就蜷卧在泉湖公园门外,眉须上冻满霜雪,奄奄一息,不久冻馁而死。数日后,被亲属葬在一处沙窝。
当地老乡并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熊国炳,只知道他的老家在四川,是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流落在酒泉的老红军,常为人们排忧解难。熊国炳家乡的人说,1959年春荒时,熊国炳家生活已经很困难,他想死也要死在家乡,带着全家回到四川。乡亲们都赶来看他,没有人责怪他。但老伴生活不习惯,他又回到酒泉,不久竟饿死他乡。熊国炳死后,官方档案隐瞒其饿死的真相,而记载为“病死”。
也有人认为,熊国炳是“聪明人”,解放前不去延安,解放后也不去北京,远离政治中心,即便最后饿死,也是死得其时。因为“文革”开始后,大部分西路军流落干部战士被打成“张国焘的走狗”、“叛徒”,而遭到残酷批斗。
比如,“文革”爆发后不久,前西路军最高统帅陈昌浩,就遭到红卫兵的残酷批斗和毒打,陈昌浩知道自己难逃厄运,便在寓所吞下大量安眠药,含恨而死。陈昌浩死后,被秘密火化,骨灰被扬弃于荒野,以至于时至今日,在北京八宝山陈昌浩的墓穴里,还只有一个空空如也的骨灰盒。相比之下,在众多中共西路军领导人的命运中,熊国炳的下场固然令人唏嘘,但还不算是最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