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的说,中国民间端午习俗有如下类型:吃粽子,赛龙舟,挂钟馗像,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回娘家,吃五毒饼、咸蛋和时令鲜果等等,可谓丰富多采。
端午吃粽子大概是最流行的风俗了,而且粽子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粽子又叫“角黍”,这个习俗源于荆楚之人,在五月初五煮糯米饭或蒸粽糕,用竹筒盛装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后来用粽叶代替竹筒。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见端午吃粽子在魏晋时期即已风行。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边的粽子甜少咸多。
在聊斋志异“晚霞”篇中有一段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描述:“五月五日,吴越有斗龙舟之戏:刳木为龙,绘鳞甲,饰以金碧;上为雕甍朱槛;帆旌皆以饰绣;舟末为龙尾,高丈余;以布索引木板下垂,有童座板上,颠倒滚跌,作诸巧剧。”这种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古时,楚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由于五月又有“恶月”之称,所以民间在端午节有种种避邪驱瘟的习俗,如挂艾叶菖蒲,小孩佩香囊,成人饮雄黄酒,悬钟馗像等。
菖蒲为天中五瑞之首,叶片呈剑型,象征去除不祥的宝剑,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也有地方习 俗是挂石榴、蒜头或山丹。
钟馗捉鬼的说法在民间十分普及,传说唐明皇梦到大小二鬼,小鬼在偷东西,大鬼把它捉到吃了。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让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由此挂钟馗像就有驱邪魔的作用了,流行民间。
香囊是以各种颜色绸布做成囊状,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且制作精巧,颇有点缀之风。雄黄酒即将雄黄调在米酒中制作而成,端午节成人饮“雄黄酒”,传说可消除疫病,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很盛行。
其实,华夏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可以说是缤纷多彩,有的历经千余年,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珍贵的民俗文化。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