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日民众的口号,是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事件的导火索,则是因为,不久前,中国官方媒体报导:日本编纂“新历史教科书”,为侵略战争辩护,而该教科书得到了包括“朝日啤酒”在内的多家日本大企业赞助。于是,部份中国民众开始拒买拒售“朝日啤酒”,进而抵制所有日货。
然而,反日风潮的蔓延,引起中南海的不安。生怕这一风潮最终会演变成针对政府的抗议活动。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当局更担心群众集会可能演变成悼念赵紫阳或纪念 “六四”民主英烈的反政府示威,因而决意封杀。新华网和新浪网先后撤下了反对日本“入常”的签名栏目。在一些地方,反日群众受到公安、国安的驱逐,带头人遭到监视或警告。在浙江,甚至发生公安人员公然围殴反日示威者的“离奇”场面。
遭到殴打的示威者,表示“不解和不满”,足以证明他们的天真。事实上,中共当局从来就不反日,更不抗日。所谓“爱国主义”,不过是唱给老百姓听的高调,借“民族主义”的情绪,来实现政权的“稳定”,将民众的 “爱国”情绪诱入“爱党 ”歧途。远者,有上世纪前半叶,中共奉行“一分抗日,二分应付,七分发展”(毛泽东语),借日本侵华之机,削弱和颠覆国民政府;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毛泽东竟婉拒日方道歉,反而称谢道:没有你们的到来(入侵),就没有我们(中共执政)的今天。近者,北京在钓鱼岛、东海大陆架等主权问题上,一味妥协、退让,致使日方得寸进尺,最终实现对钓鱼岛等领域的“实际占有”和“ 有效控制”。
在日本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议题上,韩国政府明确表态反对,并游说二十多个国家,联合抵制。身为安理会常任理事的中国政府,却保持沉默。围绕韩日对独岛的主权争端,韩国甚至在独岛周围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向日方示威。相比之下,面对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国政府从未派出一兵一舰为中方保钓团体护航,竟听任日本“海上保安厅”任意驱逐和逮捕中方保钓人士。更有甚者,台湾、香港、和海外,均有中国人组成的“保钓会”,并公开活动,而在中国大陆,保钓人士却面对百般刁难、压制、和监控,成为当局眼中的“异议份子”,动辄遭公安警告和流放。
至于近期发生在中国民间的反日风潮,中国政府既是事件的始作俑者,又是事件的镇压者。其首鼠两端,足以表明,它处处将其既得利益置于国家和民族利益之上。就在抵制日货的民间声浪中,中国政府竟悄然而隆重接待了由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率领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访华团,该访华团包括来自日本三菱重工、三菱银行、日本航空、全日空运输、三井物产、日立制作等大型企业共60多名代表 。其中,三菱重工,恰恰就是日本“新教科书”的主要资助者。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正爆发要求“与中国断交”的大规模示威,中国政府竟然对中国民众封锁消息。
实际上,中日两国关系现状,是政治冷,经济热;从政府层面而言,则是表面冷,内心热。中国政府心下很清楚,抵制日货,从经济角度而言,两败俱伤,固然可以损害日本经济,倒过来,也损害中国经济。而中国经济状况之好坏,乃是关系到中共统治能否维系的不二指标。
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中日经济,实际存在极大的互补性。当今日本,是中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全球而言,则排名第三,仅次于欧盟与美国。同时,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国,尤其是最大的技术与装备供应国,在美国和欧盟继续维持对中共技术输入限制和武器禁售的情况下,日本的技术和装备,对中共而言,成了救命稻草,不可多得。而长达近三十年的低息或无息日元贷款,更成了中共政权得以存活至今的主要食粮之一。
所以,在所谓“抵制日货”的风潮中,有心爱国的民众感情是真,唱“爱国主义高调”的政府行为是假;独立反日的民众是真,随着政府指挥棒起舞的人士(所谓“ 愤青”)是假。正如“北大反美姑娘最终嫁给了美国人”的闹剧一样,某些“反日派”,恐怕正是乘机起哄的“哈日族”。
(首发4/5/05 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