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搜集的,是关于毛泽东经常出尔反尔、翻云覆雨、言而无信、背信弃义的一些材料。许多原本是毛说过的话、毛起草的文件、经中央政治局或全国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毛说变就变,说推翻就推翻。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很值得搜集起来,警示后人。
毛的翻云覆雨由来已久
还在延安整风期间,张闻天就这样评论过毛泽东:“中央决议通过的,照着做了又来驳斥,因此事情不好办。”(张树德:《跟着真理走:毛泽东与张闻天》,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一月版,第236页)这说明,以后毛的这种恶习发展到反覆无常、无以复加,决不是偶然的。
毛泽东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从初步查找到的材料来看,类似的作法,竟有数十次之多。如此频繁的“变”,原因何在?是毛的手法?是毛的策略?或是毛的习惯?
不是手法,而是品质问题
依本书编者看,且不说一个伟大的人物,就是按一个普通的、正直的人做人处事的起码准则来说,也是要讲求诚实守信的。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一定要遵守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道德,其起码要求就是要诚实守信。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千百年以来,无论是家长或老师对幼儿的教育都是要求讲诚实、守信用,恪守诺言,取信于人。至今,无论对企业、对社团、对个人,以至对商家小贩不是都要求他们“以诚信为本”吗?这个道理,毛泽东应该知道得很清楚。他自己就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讲真话,他怎么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呢?谁信任你啊?朋友之间也是这样。”(斯诺:《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载《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访华文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1年版,第19页)毛泽东既然知道做人处事要言而有信,那么,为什么自己又不遵守这一 条呢?说是毛泽东的手法?策略?习惯?自然都能沾上一点,但都十分表面,未触及本质。其本质是个起码的道德问题,也可说是个人品质问题。
对此,邓小平为评价毛泽东定了一个框框,“现在有些同志把许多问题都归结到毛泽东同志个人品质上。实际上,不少问题用个人品质是解释不了的。”还说:“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00、301页)。但是,把其中有些问题“归结到个人品质上”,难道也不行吗?我以为是行的。仅从逻辑上,就是谁也驳不倒的。至于实践上大量事实,更是最雄辩的。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毛泽东伙同江青等人策划发动“文化大革命”,谋划整倒以刘少奇为代表的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时,当时的政治局常委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共七人,当时秘密组织姚文元对吴晤的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文章,“搞突然袭击”林彪是否知道还待考,至少是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五个常委等所有政治局委员、书记处成员都被长时间蒙在鼓里。毛泽东一九七一年批判林彪是“五个常委瞒着三个”,毛泽东自己却是“七个常委瞒着五个”,“也瞒着政治局的大多数同志”。这是“要团结,不要分裂”?这是“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有文章指出,“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阴谋。”(晋夫:《“文革”前十年的中国》,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第339页)“从整个事态的发展过程来看,关于如何评价《侮瑞罢官》的讨论一开始就不是什么学术讨论,而是一场策划好了的政治阴谋。”(穆欣:《办〈光明日报〉十年自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第275”页)既然是对同志、对长期生死与共的战友搞阴谋,还能说不是品质问题吗?如果不承认这个事实,那么,说什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岂不成了空话,成了谎言?
毛的恶劣品行不容掩盖
本书集中了有关毛泽东出尔反尔、翻云覆雨的一部分事实,不能不触及不少人常回避的个人品质这个问题。是事实、是历史,就必需触及,目的在于使人们能够从多方面去了解这个人物,并从中汲取教训。当然,也是有意要打破那种把毛泽东的一切错误和阴暗的东西都隐瞒起来,继续掩盖历史、伪造历史的丑陋的党文化。
对于认识毛泽东的这一情况,编者的觉悟很晚。每次运动我差不多都是受到冲击的“运动员”,总是认为“自己的思想落后”。及至“真理标准大讨论”后,进行拨乱反正,才逐渐知道了一些从来闻所未闻的关于毛泽东的问题。及至九十年代初,读了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惊悉许多内幕,我才真正觉醒。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认识毛泽东的启蒙书。此时联想我参加革命五十多年来所经历的历次运动,毛泽东所作出的种种重大决策,社会上掀起的绵延不绝的暴风骤雨,不禁深思备受敬仰的毛泽东怎么会那么多次的翻云覆雨瞎折腾?我等平民百姓所受的蒙蔽是何等深啊!从此便日益留心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几年下来,越积越多。于是就有了这一搏有关这一专题的资料。
这里面,有多少残暴、多少悲惨?多少血和泪?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多少冤假错案?有多少人的生命成了冤魂?给国家、民族造成了多少劫难?它暴露了多么严重的道德沦丧?一个有良知的人,能让它在岁月流逝中湮没吗?我想,让它公诸于世,留诸后人,无疑是有价值的。
(争鸣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