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晚会:一道伪民俗的杂碎汤

发表:2005-02-12 08: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春节晚会年年被骂,却也年年在搞。近日的《新京报》有评论认为春节晚会已成了一种民俗,看春节晚会,吃大年夜饺子,成了过年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

  说春节晚会是民俗,这民俗也实在太容易了点儿。

  它才不过二十多年的历史,毛头小伙,民俗的味儿还没有闻到呢。民俗应该是经历过千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东西,民俗又应该是所有百姓都能够参与进去的东西,同时,民俗的内容和形式又应该是多元化的。一台晚会能够成为一种民俗,就和以前那个时代只有八个样板戏横行天下相似了。

  春节本身就是民俗,由于我们经历的农业时代很长,二十四节气都和农时密切相关,其中的民俗,实际上含有农业社会中和土地相连的特有的丰富内涵,春节可以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华彩乐章。春节中的各种仪式和各种饮食,都在漫长的时间磨砺下演化成了约定俗成的民俗,即使我们并不太懂,但是它们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命里。比如,放鞭炮、吃饺子、蒸年糕,其中含有的民俗意味,洋溢在过年的所有日子里,表达出所有人心里的祈愿,那就是和和美美、团团圆圆、风调雨顺、万事如意,是一种和自然的关系、和土地的关系、和亲情的关系、鞭炮、饺子和年糕,是过年的三位主角,过去的年代里,鞭炮是为了驱邪,年糕是年年高升,在一锅沸腾的水中游动的小银鱼一般的饺子里,必须要有一两枚包着铜钱的饺子,图个发财的意思。它们的三重唱,是从古到今人们的一种世俗化的梦想和祈盼。

  春节晚会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吗?春节晚会的语言类和歌舞类号称两大支柱节目,能够将春节所蕴涵的民俗的哪怕是其中一部分的内容承载吗?别的不说,它能够把北京城禁放鞭炮的作用替代吗?记得前几年,曾经有人发明一种“欢乐球”的东西,可以用脚踩破发出声音,来替代燃放鞭炮的轰鸣,但是,毕竟没有流行开。虽然都是声音,声音和声音的内涵与效果不同,“欢乐球”怎么也替代不了鞭炮,原因很简单,鞭炮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才成为真正的民俗,而“欢乐球” 毕竟只是伪鞭炮而已。说到底,春节晚会不过就和“欢乐球”相似的一种伪民俗而已。

  春节晚会中的歌舞节目,能够和民间的狮子舞绣球或划龙舟相媲美吗?那些整齐划一的服装和舞步,像是笔管条直的学生的操练而已。

  春节晚会中语言节目,更是已经沦为浅薄的笑料,成为人们大年夜里就饺子下肚的一碟开胃醋。赵本山一个人孤胆英雄一般独自支撑着一年又一年的春节晚会,能够是民俗的一种必然存在的要素和元素吗?

  当然,本来不应该对春节晚会要求那么高,那毕竟只是一台晚会,而且是惯常以宏大叙事为模式的晚会,那么多人力物力折腾在一起,能够让人乐一乐,就已经不错了。问题是,我们千万不要把它说成了今天的一种新民俗。隔着电视的屏幕,人们无法参与,只是模拟着虚拟空间的欢乐,本身就已经不会是真的民俗,更何况,春节晚会已经越来越成为了一锅各种节目拼凑的杂碎汤一般,它可能确实味道还不错,但毕竟无法和鞭炮、饺子、年糕或过年的任何一种真正民俗的味道相比。那才是一锅老汤呢。


(读者推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