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理由让中国的石油公司成为“高官摇篮”,这正常吗?
2004年12月,对于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总经理马富才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在2003年此月的23日,中石油集团四川石油管理局下属的重庆开县罗家16井发生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243条无辜的生命在含硫气体的侵蚀下烟消云散。这一事故令马富才在4个月后引咎辞职。
时隔一年的12月15日,一则关于马富才有可能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报道,再次引起人们对这位石油行业风云人物去向的关注。而在11月4日,马富才在中石油的一次重要会议上的公开露面,已经引起媒体的注意,并认为这“可以看作马富才东山再起的一个信号”。
关于马富才的新去向,还有另一个版本:《中国企业家》了解到,11月初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经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开发利用小组。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是今后能源委或能源部的雏形。届时,很有可能是李毅中出任主任,马富才做副主任。
在一年多以来油价高涨、能源紧缺的背景下,伴随马富才复出的猜测,中国大型石油公司的掌门人出任政府高官的说法也在业内开始流传,比如中石化集团总经理陈同海有可能出任贵州省长;还有中石油集团总经理陈耕(马富才的继任者)有可能出任上海市长。
中国的大型石油企业,大有成为“高官摇篮”的趋势。
石油公司为何出高官?
其实早些年,石油企业也曾走出一些赫赫有名的高官:比如现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就是在1988年由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位置出任北京市副市长,从而步入政坛的;现任国务委员周永康,1998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总经理位置出任国土资源部部长。
但是近几年,石油企业出高官的现象,似乎更集中了。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集团的领导人,前赴后继地走向政府高官的位置;中海油前总经理卫留成,也在2003年10月去了海南当省长。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呢?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的观点很明了。他表示:石油行业出高官,是由于石油行业绩效很好。根据政绩,该行业出官的可能性就大于其它行业。
确实,垄断的地位加上节节攀升的油价,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3大公司这两年真是赚得盆满钵满。从他们上市公司2004年上半年的中期业绩报告来看,3大公司的利润就已达到670亿元,与电信行业一起,成为中央大企业利润的主要“制造者”。
整理一下近两年媒体的报道,还可以总结出石油企业出高官的另2个理由:一是利用大企业领既说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