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之余,北京在陈水扁就职前三天发表了语调十分强硬的“五一七”声明,严批他的台独路线,更将他的“制宪时间表”清楚地定性为“台独时间表”,并警告台独即意味战争。
在北京和美国的双重压力下,陈水扁在其就职演说中将“制宪”的主张调整为“宪政改造工程”,并承诺不碰触涉及统独议题的范围,使得两岸的摊牌危机暂时得到纾缓。
但有关的纾缓时间相当短促,随着年底立法院选举的临近,陈水扁为了争取泛绿阵营赢得过半数议席,全面巩固民进党政权,他再次重施故技,将选战主轴拉高至国家认同和统独层次,不仅抛出“高中历史课程纲要案”,将台湾史和中国史分开,更提出全面为外馆和“国营”企业正名台湾的主张,并且重新拥抱“公投复决新宪”,使得两岸关系再度严重受压。
目睹台湾当局对北京的挑衅行为有增无减,美国亦感到情况不妙,故此罕有地对台湾当局作出连番警告,包括公开表示台湾不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以及指外馆和“国企”正名也是片面改变台海现状。
稍让北京感到安心的是,立法院选举结束,泛绿阵营出乎外界所料地只取得101个议席,与113个议席的过半目标距离颇远,使得激进台独路线暂时受挫。
虽然如此,出于对台独力量日趋失控的忧虑,立法院选举结束后两周,北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即启动了《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程序,企图透过清晰具体的立法方式,为“台独”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
把盲点扫除
过去北京对台政策的一个重要盲点是对“台独”没有清晰具体的定义,结果是不同官员对什么是“台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时甚至连台湾直选总统也说成是“台独”的行为。
然而,这种现象反使得台湾当局有巨大的模糊空间步步进迫,因为北京对“台独”的定义既无统一明确的标准或界线,台湾方面便不存在所谓越线的行为。
故此不难看见,过去几年来,尽管北京不断严词警告台湾当局种种渐进式台独的行径,但陈水扁政府还是置若罔闻,而北京也没有因此而采取断然的具体行动作出反制。
如此一来,北京的警告反而被台湾当局视为是虚张声势,久而久之,陈水扁政府自然失去了应有的警觉性,从而助长了他们进一步推动台独的胆量与决心。
现在北京正式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为“分裂”和“台独”的行为作出清晰具体的法律定义,无疑有效扫除了其对台政策的有关盲点。
在正搅⒎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