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策划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简称PISA)计划,03年获欧洲、美洲及亚洲41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分别为近28万名15岁学生评估了基础能力及影响他们学习的因素。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HK-PISA”中心负责港区调查,于去年成功访问了来自145间学校的4,478名学生。
解难第二科学第三
结果显示,在41个国家或地区中,香港在数学及科学的排名与00年的调查一样,分别为第1(550分)及第3(539分);而在新增的解难能力方面,则排在第2位(548分),仅次于韩国;不过在阅读方面,香港学生却由第6位跌至第10位(510分)。调查还显示,香港学生中的尖子远较标准多。例如,达到数学顶级能力者,香港有11%(标准为4%),解难顶级的尖子则有35%(标准为18%);不过在阅读方面,港生能力达顶级者只有6%(标准为8%),远逊于芬兰及澳洲的15%。
贫富子弟差异甚小
另外,来自富裕及贫穷家庭的香港学生,成绩之间差异甚小,显示香港学生间的教育得益相对匀称,不会出现富裕学生较能受惠于教育的情况;不过学校水平的差距却甚大,例如数学方面,成绩差异达45.4%,远超标准的29.9%。
在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方面,调查发现比较重要的因素是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以及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学校的整体士气等。中大教育政策及行政学系助理教授何瑞珠指出,香港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排在榜末,对学生的表现带有关键性的影响。
逻辑思维逊于内地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委员会主席岑嘉评对港生在数学上的排名表示欣喜。不过他认为,本港学生自小接受计算能力的训练,但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则不是太强,相较内地“已相差近2年”,故他希望政府可加强数学尖子培育计划。
教育心理学家马锐强则认同,家长与学校是影响学生表现的最直接因素。他指出,如果父母能够多与子女沟通,则子女会自觉有人欣赏自己,会更努力地寻求表现;而学校作为学习地方,如果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则学生会较听教师说话,成绩会较好。
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