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最近我荣幸地获得哥大亚裔校友会和哥大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联合颁发的个人成就奖。重返校园,倍感亲切。
得知贵会曾因此事以公开信方式向校方发出质疑,我认为有必要就一些误解做出澄清,以获得你们的理解。
我与你们一样深感诚实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价值。我并不是道德完人,但也一直努力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实践这一准则。我同时认为,对一个人诚信的评价,乃至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应基于对事实客观,全面的了解,这也是哥大人科学精神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愿就以下事实向各位说明:
1.我从未声称自己是哥大校董。自1997年起,我出任哥大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SIPA)Dean’s Advisory Board的成员,职责包括参加一年四次会议,听取学院有关预算,招生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汇报,并提出意见。由于这一称谓较长,所以在我的中文简历中写为 “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校董”。后来有人在互联网上撰文中割裂上下文,又不顾与中文履历同时发布的我的英文履历中“member of Dean’s Advisory Board”的正确说法,将中文简历中的“校董”译回为英文的“Trustee of Columbia University”,变成了所谓“哥大的校董”并归咎于我,才有了诸位的误解。
实际上,能够服务于我毕业的学院,我已经感到非常荣幸,实在没有必要去谎称是哥大校董。
2.我从未声称美国三大电视网“争相”邀我做“主播”。在毕业前夕,由于《纽约时报》和《新闻周刊》对我的报导,确有当时美国三大电视网中的两家与我接触,有意聘请我做出镜记者。我考虑到自己的事业和观众在中国,就没有谈下去。美国大台主播大都有多年新闻记者经验,年龄通常都在五十岁以上,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我来说,肯定不是我在美国能有的优势。故此,我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在这件事上说谎。只是有人在互联网上写所谓“质疑”文章时,将“主持”与“记者”变成了“主播”,且自加了“争相”等与事实不符的渲染,故又造成了诸位的误解。
我尊重各位捍卫诚信的立场,但也衷心希望以上的说明能有助大家更了解事实本身,并做出公正的判断。互联网及各种媒体上有关我的信息数以万计,即使是善意的,其中也有不少与事实有偏差,或甚至是以讹传讹,我有时也觉得无奈,望各位明鉴。
哥大的优秀传统之一,就是它与亚洲,特别是与中国的深远联系。历史上有很多哥大毕业生为中国的现代化及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过巨大的贡献。我相信,仅凭个人的力量,我们或许只能架起一座小桥,但如果聚成合力,我们就可以架起更坚固及更广阔的,跨越更宽的河流。谨以此与各位校友共勉。我希望以此信作存照,以正视听。
谢谢大家,祝各位学业进步,万事顺畅。
此致
杨澜 SIPA, M.I.A 96 于2004年9月15日
(据多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