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端午原委,多数国人会提到屈原。的确,有关端午的诸种起源,最流行,最为国人接受的,便是纪念屈原。而划龙舟与吃粽子的习俗,更证明端午纪念屈原说的成立。
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为祭祀屈原,为保全屈原尸身,当地人民在“鱼龙混杂”的汨罗江乘龙舟扔粽子,希望无论鱼龙,都不伤害屈原的尸体,“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描述的就是人民对屈原的追悼。
祭祀与追悼,怀念与呼唤,尤其是乘龙舟扔粽子,表达了群众人民希望屈原重生的愿望。
屈原以爱国诗人名世,而我更愿把屈原看作爱国政治家,诗歌在屈原那里,言志与言治,工具和手段而已,决非目的。言志与治,屈原的愿望无非举贤授能,彰明法度,以“美政”促国家统一富强。
以统一富强说屈原爱国,还不如说屈原爱人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关注民生,爱国更爱民,屈原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屈原辞世,人民当然希望他重生。
两千多年过去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屈原在哪里呢?千百年的呼唤,爱国更爱民的屈原能重生吗?重生的屈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以现在的眼光,爱国诗人之外,两千多年前,愤世嫉俗的屈原,堪称反腐急先锋,知名老愤青。而我最赞赏屈原的气节,其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想,我们纪念屈原,呼唤屈原,不外是纪念与呼唤一种精神:爱国爱民,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虽九死其犹未悔”。
救中国,救人民于水火,没有“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而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屈从“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必然无所作为。“腥臊并用,芳不得薄”的时代,为国为民抗争,必须有敌众我寡,殊死搏斗的思想准备。
端午节起源诸说中,还有“镇妖辟邪”的指称。端午端阳,纪念屈原,“镇妖辟邪”,为国为民,我们期待屈原的精神能够重生,期待有屈原精神的领袖能够领导中国重生!
(读者推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