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笔者上中国各网站浏览,发现中国政府近期的新闻封锁的主要目的之一,竟在于防止各种不同于政府宣传口径的国际新闻流布中国境内。
撇开长期防堵的内容不计,近期内要严堵的主要是以下几类新闻:
一是美国重新评估一个中国政策的思潮。从2月份开始,美国(尤其是在共和党内部)开始重新反思“一个中国的政策”,提出了至关重要的几点,如“台湾是中国的一部份只是历史存在,并不影响台湾人民今天选择的权利。由于台湾今天已经实现了民主政治,美国有责任帮助台湾在和平状态下发展”。中国政府无论如何不愿意治下子民看到这类消息。3月9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接见中国副外长戴秉国时的谈话,中国方面只报导了鲍威尔谈话要点的前半部份:“在台湾问题方面,鲍威尔在会谈中重申了美国以三份美中联合公报和台湾关系法为基础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美国看不出台湾的‘三二O公投’有举行的必要”,但却隐去了至关重要的后半部份,即鲍威尔表示“台湾是民主社会,有举办公投的权利”。
中国政府隐瞒这类消息的动机很简单:台湾大选的选情并不真如中国政府及海外一些华文媒体所报导的那样,蓝营选情较中国政府宣传的要疲软。中国政府现在感到棘手的是:万一陈水扁在此次大选中获胜,中国政府(包括借学者之口)表明的 “公投就意味着战争”态度,将令中国政府陷入无比尴尬之境。谁都明白,武力统一台湾实乃不智之举,中国政府未必真想打这于国于民无利之仗;而不战,听任 “台独分子”掌权,中国政府的威信又将置于何地?尽管政府官员已经对外宣布为3¨20台湾大选准备了两套说辞,但在国内却从未见有关消息公诸于媒体与网路。
二是有关中国人权的种种新闻。美国在刚发布的《2003度国别人权报告》中对中国的人权状况颇多批评,国会亦通过要求布什政府在3月 15日于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交批评中国人权的议案。中国政府虽然针锋相对地发布了《2003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但心中亦清楚这是自欺欺人之举,只能哄愚夫愚妇罢了。
三是有关美国大选选情的消息。中国政府历来对美国民主党青眼有加,并屡屡在中国媒体上表达这一“政治偏好”,日前《人民日报》就曾大报特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如何深孚美国民心的消息。这种做法虽然与英国等富有外交经验的国家很不相同,但自称“在国际交往方面经验日益丰富”的中国政府仍旧乐此不疲。不过,这种报导极富选择性,常常故意遗漏一些关键情节。比如在刚刚开始的美国大选序幕中,不管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其总统候选人一旦有“中国背景”,反而成为选战的不利因素。导致此现象出现的原因也不复杂:近年来美国制造业衰落,失业者日多,美国国内要求美国退出WTO,减少海外投资,保护国内制造业的声音日渐抬头。因此之故,“中国背景”成了美国大选中的忌讳,民主、共和两党都必须避免在这点被对方抓住痛脚。美国民主党热门总统候选人Kerry曾于1996年被疑接受中国政府政治献金,此一旧帐上个月又被美国《新闻周刊》等传媒翻出来爆炒。最近几天,布什总统新任命的商务部长助理人选莱蒙多,因有中国背景而遭到质疑。据悉,莱蒙多所掌管的伯林制造公司,2002年向中国投资300万美元,在北京西北部创办一个分厂,4个月后该公司就在本土裁掉了75名美国工人。因为这一点,被中国政府视为“朋友”的美国民主党日前要求政府公布莱蒙多公司的所有资料,准备抓住他的“中国背景”攻击共和党“中国背景”竟成了美国选战中的负面因素,这一点与中国政府历来的宣传大相迳庭,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中国人民看到这类消息,否则以前的宣传真成了自打耳光之举,很丢面子。
但这样一来,中国人民了解到的“国际社会”,也就只能是中国政府通过宣传机器制造出来的“国际社会”。每天通过国际新闻了解世界的中国人无论如何也意识不到,接受这种歪曲信息所积累的后果有多严重。
毛泽东时代曾利用权力剥夺人民的记忆并虚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开放”曾经使中国人获得短暂的思想解放。但从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重新建立支配型意识形态,使“八九”以后成长的青年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扭曲发展,而控制新闻正是建立支配型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环节。
(华夏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