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都”具有王者之气
据贵州都市报报导,“皇都”城建在山上,山脚至山顶约100多米高,在半山腰处还存有一个石砌的门洞,现存残墙高约3米。登上“皇都”城,极目远眺,视野倏然开阔。在“皇都”城的东面,一条清澈宽阔的大河呈S型向南流去,河岸是一马平川的千亩良田,金色的稻穗在阳光的照映下,显得丰美而壮观。整个地理环境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使整座“皇都”城显现出一种王者之气。
由于历经数百年风雨,“皇都”城年久坍塌残缺,城墙内四周依稀可见满山的城墙断垣。西边的城墙墙基现保存的还较为完好,均是取用当地山上的山石砌成,墙体90公分宽,异常坚固。在“皇都”城的旁边有一座比“皇都”城稍矮的邻山,叫“营盘”,据介绍这是驻军保护皇都的军寨。“营盘”山另一侧的山下有一个村庄叫做“皇都堡”被认为是专为“皇都”城设置的“接待站”,同也兼军事驿站。当时“皇都”城一带没有百姓,是一个军事重地,非军事人员是吴三桂及高级军官的家眷及随从人员,吴三桂带着军队走了以后,留下老弱病残军人,他们与搬来这里的当地人就成了这里的第一批百姓。
* “皇都”为何在此选址
报导说,贵定县原文化局长彭荫荪,县文物历史研究专家、贵定县总工会退休干部季德新根据自己多年对“皇都”的研究,向记者分析了吴三桂为何选择这里建立“皇都”。
据《明实录神宗万历实录》中记载:“黔省远在天末”而又极为贫困,职官无能为力,多数挂印弃职逃去……万一有像战国时在云南自立为滇王的庄足乔、秦朝灭亡时自尊为南越武帝的赵佗等这样的人物暗藏在哪里搞独立,就没有大明朝的全国大一统可言了。这些见解对于明朝皇帝可能是一般形式的奏议而已,但对于“有异心”的吴三桂来说,不能不是一大可取之策。因为历代最高统治者所担心的,正是不甘久居人下者所“关心”的。这从吴三桂统率云贵各路人马三十余年的“行动”中可窥一斑。
此外,沿山镇是古驿道必经之地,西距省城贵阳仅80公里,其间10公里至23公里外有沿山堡、皂角关两处险要关隘;南有得封关可守,东有海拔1369米的回子洞大山为屏障且有马坝河隔其间;北有竹林堡及海拔1394米的鸡冠坡拱卫而瓮城河(今名盘江)居其前。“皇都”城距北面贵定县城34公里,南距贵定旧治古城13公里,故此已得“地利”。加上“山高皇帝远”,而明清两朝廷累累派兵镇压苗仲(仲即今布依族)人民,因而使吴三桂可“作谦恭,阴结天下士”,以收买民心而得“人和”。所以,吴三桂在此建“皇都”城,既得“地利”又得“人和”,调养生息只待“天时”来临便举旗反清。
从此处的地形风水来看,东西两面是山地,南北两面是长川,中间是近千亩的平地(现在是稻田)。平地上有河流弯延呈“S”型,由东西两面的山地合围而形成一个太极图形,“皇都”城正处在西面山上,也就是处在这个太极图形的边沿上。太极有元始初创之义,吴三桂将“皇都”建在此太极图上,意在蓄纳太极初创天地之运行能量,以此象征他重新“开创天下”的帝王大业。当地有民间山歌道出了吴三桂修建“皇都”城的史实:
大田大坝谷子黄,我乡来了平西王;
修起皇都城一座,指挥兵马练刀枪。
* 陈圆圆终老“皇都”?
陈圆圆归葬何处一直是个谜。有说陈圆圆葬于苏州、上海的,也有说她葬于陕西、四川的,但均缺乏可靠的史料。
对于陈圆圆终老“皇都”的说法,报导解释说《贵定县志稿》据《康熙通志•;寺观》抄录,有一首诗题为《题北门外兴福寺》,署名陈宫人。署名下有注:“吴三桂驻衡州,留桃花陈夫人寓寺内。”其诗云:“静对秋灯一点红,梦魂犹自绕离宫。推窗试向嫦娥问,尔我如何薄命同”作这首诗的时间待考。季德新介绍说,从若干史料看,在吴三桂的妻妾中,除圆圆姓陈而外,未见另有姓陈者,在贵定,经几辈人传说至今天,许多人都说桃花陈夫人就是陈圆圆。
吴三桂反清离开云贵后,在衡州称帝建立“大周”国期间,因军政繁忙,未能将留寓在贵定城内兴福寺的爱妾陈圆圆接去。再加上陈圆圆意欲出家,在兴福寺带发修行。最后于1695年72岁时死在兴福寺。也就是说,在吴三桂死后又过了17年她才离开人世。陈圆圆死在贵定兴福寺,那么她的遗体埋葬在何处呢传说是被护卫们作临时墓穴安葬在兴福寺之东(即今贵定一中东面靠砖瓦厂方向的小山上)的大树下。后来,吴三桂部下的势力殆尽,此临时墓就永远安在贵定了。曾见到过此墓而今仍健在的老人不少。据称,该坟墓为石砌,有一竖立的”望山碑”,高约1.2米,宽约0.6米。此后坟石逐渐被人搬走,只剩土丘坟。1952年,贵定一中扩建操场,将小山包铲平,残碑不知去向。而对于墓碑镌字内容,今健在的老人们都说是”娘娘坟”。1979年,贵定一中扩建宿舍,再次挖见墓穴。
关于“皇都”城的发现还有待于有关专家和学者前来实地研究考证。据报导,针对“皇都”城的发现,贵定县委、县政府目前已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考察并在当地征集相关实物,收集有关传说并将组织有关人员对“皇都”城遗址进行重点保护,不让它再继续损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