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所及,上了年纪的人都说,好几十年都没有过这样的事了。
在一些地方,水贩子一度将水价炒到8元/50升。对此,当地政府表示将予以严厉打击。
A水票是这样发到家家户户的
近半个月以来,瑞安市塘下镇的5个办事处,一直在实施凭票供水。
据镇政府的宣传委员介绍,虽然镇上有6家水厂,但水质普遍不好,居民们不愿饮用,只是拿来洗澡洗衣服等。而且,就算这些水,近来也没法得到保证,通常每隔三天才能供应一次。
塘下镇有24万人口,其中常住人口15万,流动人口9万。到了干旱季节,饮用水就显得特别紧张。
于是,该镇出台了凭水票限量供应的方案。镇里每天将350张水票发放到各个村里,各村村委凭票前往镇政府指定的地点运水。一张票可拉一车水,不分运水车的大小,一般在4至10吨之间。
各村委会印制了水票,按人口发放,每人每天1张,5天发一次。村民凭票于固定时间到指定地点领水,1张票可领取60升水。
按水票发放机构的大小以及能领取水的多少,老百姓习惯于将水票分为“大水票”和“小水票”。
塘下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水基本上都是送给老百姓喝的,不收钱。一些经济实力强的村,目前均已购买了水车,专门用来为村民运输生活用水。
B老年协会委员主持分水大局
上京村位于塘下镇政府所在地。该村有本地人2000多名,外来人3000多名。
多年以来,村里人喝的都是村后小山上的山泉。村民们说,“水质还不错”。
这阵子,因为大旱,村民们不得不启动了分水方案。操刀主持分水大局的,是村老年协会的10个委员。
不少村民说,老同志们威信高,处事公正。28日下午5时,记者找到该村老年协会会员徐树清时,该村正好进入凭票供水的第15天。
分水这活儿说来简单:首先,关闭通往家家户户的自来水总闸;然后,在村民居住较集中的两个地方,用塑料水管从总管道接出8个分管开闸放水;每天的放水时间均为上午5时30分-9时30分,以及下午4时-6时。
徐树清介绍说,老年协会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制订好了分水方案并印制水票,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十多位老人顶着烈日为大伙分水,不收一分钱的报酬。
64岁的陈月花老人是10名老年协会委员中惟一的女性,她在村子里负责卖水票。水票被分成两种,一种加盖了老年协会的印章,一种则没有加盖。陈月花卖的是加盖了印章的票,专门为外来人口准备的,1元钱一张。本地人领取水票则不需要花钱。另外,当初为村里铺设自来水管捐了钱的工厂职工,也可以享受免费水票待遇。
C水是这样子凭票领取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踩着装有水桶的三轮车前来运水的人络绎不绝,排成长队,很有秩序地等着放水。
8个老人拿着自来水管,正在为居民们往圆形塑料水桶里灌水。老人们旋转自来水龙头时很仔细,生怕把水洒到桶外造成浪费。运水的人也同样小心翼翼,等水桶装满了,再细心地旋紧盖子。
一张水票可以分到60升水,村民们用来盛水的容器大致有50升和60升两种,但并没有人计较是不是刚好60升。
放水的老赵说,基本上是靠目测的方法来确定该收几张水票。“容器超过100升的就收2张票,更大的就收3张,按50升/张或60升/张的标准类推。”
“大家都很自觉,拿来的容器大小都比较统一。偶尔有不一样的,也会主动自报大小。”说这话时,徐树清额头上的汗珠子一直未断。
运水的工具也各各不同,以人力三轮车居多,此外,也有拖货的独轮车,还有小皮卡。
最温馨的莫过于一些年轻的夫妻,用一根扁担抬着一桶水,晃晃悠悠地往家里赶。
前来运水的多为老人和小孩,而小夫妻或小青年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一经细问,才知道即便供水如此紧张,年轻的温州人也不愿丢下手中的生意。
村民徐乃姆正在将运来的水往家中的水塔里抽,他解释说,已经习惯了从水塔里往下放水,而不是从水桶里一勺一勺地舀。他说,自己分了4个名额,但女儿不在家,实际上只有3个人用水,“当然了,我们也不会无缘无故多用水,这水已经不够用了,得节省。”
在村子里,大多数村民似乎都有跟徐乃姆近似的觉悟。不少村民表示,虽然缺水使生活很不舒服,但暂时还没法改变,所以,要学着过节水的日子。
D镇政府严打哄抬水价行为
据了解,塘下镇缺水也一度引发部分投机分子大发昧心财。
塘下镇政府的宣传委员告诉记者,一些地方出现了倒卖水的现象。“刚开始时,水贩子把拉来的水以50升2元的价格出售,中途炒到每50升卖5元,最高时50升卖8元钱。”
他表示,这一哄抬水价的行为已引起镇政府的高度重视,镇里将对哄抬水价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严肃处理。
据介绍,塘下镇引水工程---赵山渡水库引水工程已基本完工了,不过,正常供水则要等到10月份。
大多数村民眼下最迫切的愿望莫过于:老天尽快下一场大雨,滋润滋润这干涸的土地。天热缺水,想像中西瓜应该比较好卖,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在镇上卖西瓜的杨建喜夫妇告诉记者,这些天生意不大好。在他看来,这是因为“我们的西瓜主要是卖给民工吃的。这段时间,许多工厂因为缺水缺电停产了,民工们的收入因此减少,对西瓜的投入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