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五年任期倏然而过。可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朱镕基不仅用行动回报了世人对他的期待,而且还用举世公认的成就,奠定了自己作为中国最卓越的经济管理者的地位。
绝对的发言权
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朱镕基把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乎全部篇幅,都用于总结过去五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并且详细阐述了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张。整个报告持续80分钟,不谈政治,只讲经济,给人的最大感觉是,他全然是一位呕心沥血的超级财政部长。
与往年一样,这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再现了朱镕基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而且还再次凸显了他对经济问题的绝对发言权。对朱镕基内阁来说,最令人骄傲的成就,显然就是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在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明显放缓的形势下,朱镕基内阁不仅使中国经济迅速走出瓶颈状态,而且还使之以7.7%的速度大幅扩张。
然而,就个人而言,朱镕基本人可能最为得意的地方,就是卓有成效的宏观调控。在调整经济结构、稳定汇率、整顿金融、扩大财政来源以及大规模扩建基础设施方面,朱镕基的前瞻视野和驾驭能力都是有口皆碑。
除此之外,还有更加突出的历史性事件,那就是中国最终加入世贸组织。宏观来说,中国成功入世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在具体决策和操作过程中,朱镕基的作用和功劳是无人可以比拟的。
历史性的贡献
在中国国内,人们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成效毁誉参半,这可能是朱镕基在施政五年里最容易引起争议的领域之一。在昨天的会议上,朱镕基强调了国企改革政策的正确性,强调了改革措施的必要性及其成果,但与会代表的反应却显得比较冷淡。由此可见,至今为止,国企改革并没有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即使是最苛刻的批评者,大概都不会否定朱镕基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确切地说,朱镕基的贡献远远不止于过去的五年。自从1991年奉调中央担任常务副总理之后,他就开始行使掌管经济事务的权力,其卓越的才能逐渐为世界所瞩目。因此,在对朱镕基的历史功过进行评价时,人们还要追溯到当时那个极为艰难的历史背景。如果说江泽民在“六四事件”之后上调中央是临危受命,那么,朱镕基在改革开放局面陷入一片死寂的情况下被委以重任,同样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时刻。
自古前人之事,总要后人评说。所谓中共第三代,毕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执政团体。江泽民务虚,朱镕基务实,两者相辅相成,平分秋色。如果说江泽民是政治上的核心,那么,朱镕基就能称得上是经济上的核心。如果说十六大确定了江泽民在中共历史上的地位,那么,人们也许就可以说,十届人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把朱镕基的重要地位载入中国经济发展的史册。 然而,作为一个政治领导者,朱镕基远远不只是一个“经济沙皇”。他对中国政治进步的积极影响是如此的悄然无声,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察觉。
政治说服力
朱镕基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最大贡献,不在于具体的廉正和反腐措施,而在于使国家的最高执政者提高了政治说服力。在国内,朱镕基的执政能力和政治诚信,不仅获得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既得利益者的支持,而且更获得了弱势群体的理解和拥护,其中包括因其改革措施而下岗的“受害者”。朱镕基的形象改变了外部世界对中国的负面印象;他不仅让外部世界领略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和能力,而且更使他们看到了中国人的集体智慧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西方世界由于乐于接受朱镕基,而自然而然地对中国产生好感、甚至认同。在他上任之后的前几年里,西方舆论还一直在“六四事件”和人权问题穷追猛打,但只要朱镕基开口解释,哪怕是重复过去的陈词滥调,西方人都会给予完全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朱镕基的人格就是政治说服力。
以学院派的观点看,朱镕基在外交上并非内行。可是,事实上,他的个人风格、政治形象和外交手法,反而更容易被外部世界所接受。可以说,在国际交往和国际公关上,他与发达社会的接轨最为成功。
在人大会议上,朱镕基对自己任内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其中包括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的收入下降、严重的腐败现象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等。然而,对无数普通的中国人而言,朱镕基的即将引退,同样是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