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在院落枝头小鸟的喧闹声中睁开眼,也没有大人嘱咐,知道不能惊醒别人,便静静地躺着,用眼睛梭巡屋中的摆设,最后就落在四壁的书画上,时间久了便铭刻在心。最常见的是镶在镜框里的张伯英北魏碑体横幅,每看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春风吹起细细涟漪的一片池塘便在脑中闪现。往下看:“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揉红杏蕊”,便仿佛一个古装女子手里揉搓着红色花瓣,在池边花丛草径中逗引着斑斓锦衣的鸳鸯。尤其末句:“举头闻鹊喜”,更常见窗外黑白花翅的喜鹊,飞落清晨的枝头。
每晚临睡前必然默念:“纸阁砖炉火一探,断香欲出碍蒲帘,老夫不管人闲事,睡味无穷似蜜甜”进入梦乡。因为那是天天见的刻在青铜墨盒上的陆游诗句。
至于客厅中的对联,久而背熟,如行书:“咬定一两句书终身得力;裁成六七竿竹四壁俱清。”
再如梅花体篆字:
“克去私心,当似斩钉截铁;
养成静性,要如止水澄波。”
但更古董的收藏是不轻易摆出的。每当春深柳絮飘飘之前,便是母亲抖晾收藏的季节,也是我最好玩的时候。唐寅的工笔画,姚体的双勾字,张大千的山水,溥心畲的花卉,“南张北溥”虽然不懂得欣赏,也能看出秀雅与高渺不同俗品;最好玩的是两三尺长的竹骨纸扇,如八仙中汉钟离手执的那种样式,却画有工笔的古代故事,如《左慈掷杯戏曹操》,石栏、杯盏,庭院、神情、工致之极,令人如见术士左慈在宴会中庭无中生有,大变戏法。
亲友中每办私人画展,也是小孩凑热闹大开眼界之时。1948年北京北海公园的一次私人收藏展卖占了三个大厅,多是外国人买去,印象中花卉展厅如春和景明、吒紫嫣红、百花竟放、争奇斗艳,一片璀璨;在山水画展厅总愿驻足凝视,呆呆地想迈进画中去消受一番山水清境,但又左顾右盼,应接不暇。
1949年解放军围城,名满京华的大书画家张伯英老人深知洪水猛兽无可逃避,文化及文化人横劫来到,忧郁而死。
故宫精品运到台湾,文化已随黄鹤去,此地空余旧古城。书法瞬间一钱不值,酒楼饭庄,名人字画尽皆遮掩,因为不知谁是历史反革命。画家只留下齐白石一枝独秀作为接待外宾的文化窗口,齐老向外宾按质论价,使周恩来大生其气,后来才懂得先要向外宾赠送,然后再由政府补偿。厂甸书肆冷清,荣宝斋几乎关门,新华书店大兴其道,挤满书店,争相了解共产党文化:斯大林《列宁广义基础》;薜暮桥《通俗社会科学》,艾思奇《大众哲学》,二十本《干部必读》……
1955年毛泽东主席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老演员肖长华以为“今之尧舜”,周恩来手下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之父、蒙古史权威齐之彪老先生兴奋得难以抑制,搜求100 种花卉,要题诗百首,各尽风姿俊采,以九十高龄挣扎写到99首终于累死。毛泽东后来说:“其实就是两家:一家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没展开争鸣便批斗抓出了五十万右派于知识界,只剩一家独鸣。
文革一炬,可怜焦土。
全家珍爱的八大箱字画被抄家送往造纸厂化为纸浆,母亲亲手把绘有大观园全景的磁盆摔破扔到垃圾箱,被抄户多被红卫兵打死,幸而我父躲藏,逃过一劫。
一位日本朋友说:“日本可以偷来景泰兰工艺,偷不来磅礴大气尤其古画的灵境仙气,大陆也一样,复古文化是宣传,假的,骗不了日本人。”
文化沙漠,刘晓波君在呐喊,螺杆先生在呼唤,无可奈何花落去,国魂已渺,书画童年早已遗忘。何期魂兮归来?
因缘聚会,飘来瑰宝,我不在意竟然有幸得到一幅工笔古代仕女现代画家临模摹,唯妙唯肖,古风古韵悠然,功力非凡。一幅《秋夜女读》喜见临模如古,又见中华神韵,遂挂在床头,醒来或临睡欣赏。条幅上半部有钱君陶鉴赏家的题诗,字体飞扬,有王羲之笔意:
秋院沉沉黄叶飞,西风帘押助相思;
自怜心事无人会,夜起挑灯读梦辞。
画中有原画题句两行:
猎猎西风扑面尖,打采来黄中叶共愁添;
多因怕见天边月,篝火寒窗早下帘。
两诗各有不同体味,都在参与艺术再创造。古代妇女的情绪,今人已难体会,但我看到的是留给后人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正如法兰西、意大利民族艺术“一雕梁,一画础”都工致之极,小中见大,一斑可窥全豹,微观中可见全体文化。小画布局微妙,半幅围墙透出秋院深沉,观之如在墙外居高临下凝眸远观。南国芭蕉出墙,树冠竹丛掩映。暗白色绣帐斜垂之下,细看窗内案上露出篮布套书册两叠,旁有印泥闽漆红盒。右侧窗棂半掩亭亭灯盏,火苗跃然,屋中园柱也隐约可见。窗下有石阶,连阶下石墙,古旧的缝隙也隐隐勾出。夜读仕女如月端庄,连偏襟上的刺绣及内衬的对襟红袄也工笔出之。案上展开的线装古籍,行行字迹均有显现,浓浓的古韵,完整的古文化环境。钱君陶先生画龙点睛点出读的是楚辞,更增深层文化蕴藏。
诗、书、画、印、意、裱浑然一体,互为映衬,彼此交融,相得益彰,果然真是未被“先进文化”肢解掺和的纯净国画。一派天然和谐,晨观夜赏,不觉自己也温柔敦厚,渐渐洗去大陆凌戾之气,想起对家人的疾言厉色也不觉脸红……
我又回到童年,似曾相识燕归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魂兮归来,感谢纯国画家章翠英女士净化人间戾气,一纸条幅竟还我国魂。
(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