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上面科技日报的文章,我看到了这种无耻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花钱买名著极尽吹嘘只能事,把自己标榜得成绩显赫、无比高尚。“他放弃了美国的高级实验室、别墅和几十万美元的年薪。”几十万美元年薪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不是胡说八道么!他仰仗前包头钢铁学院院长贺有多以前在美国的工作业绩,有机会被贺有多推荐去那里打工不到两年,每年的薪水不到两万。那时他只有本科学历,没有任何像样的论文纪录,其实至今他都没有任何像样的论文纪录。凭什么得到几十万美元年薪和别墅。在包头钢铁学院,他挖空心思专营官道,他最广为人知的嗜好是搓麻将赌钱,他是麻将桌上的常客,虽然技术并不见得高明。那时他已经是所谓的学科带头人,特殊贡献专家之类。那时在他的研究室里,甚至只有一两台破旧的计算机。好的机器都被大家搬回家去了,研究室一面墙的黑板上经常纪录的是大家打扑克的胜负纪录。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地打牌,这就是这所钢城大学的真实状况。或许这也是中国末流大学的共同状态,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学界的无耻和堕落。
功夫真的是不负有心人,李保卫成为院长助理。当上院长助理之后,尚且没有硕士学历的他开始用自己的虚名换取博士学位。曾经在美国两年的这位人才,竟然不敢参加为在职攻读人员进行的单独英语考试,还要单独补考。其中猫腻不言自明。得到入学资格后忙于公务的院长助理,前后在北京科技大学学习的时间不到半年,其间博士生都要通过的英语考试他依然是单独进行。最后这位天才人物不断向人们炫耀的是他只用了七天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其论文还被北京科技大学于2002年3月评为优秀论文(见北京科技大学公告“北京科技大学2002年3月研究生学位授予情况及优秀学位论文名单”)。其导师为苍大强。但奇怪的是网络检索李保卫与苍大强的合作论文结果是“零”,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愿网页
http://www.ustb.edu.cn/metal/kxyj.htm上列出的该院2001年教师的全部论文发表纪录,没有李保卫的名字。检索李保卫本人的论文纪录也是寥寥可数,仅有两篇会议文章被检索到。于是我们知道七天完成的北京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没有论文发表纪录的的北京科技大学优秀论文,不可以被查阅的北京科技大学优秀论文。本人曾试图领略这篇天才杰作,被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处的人员断然拒绝,美其名曰该论文保密。呜呼我将另文告诉大家,大学里论文保密的奥妙。如今已经靠招摇撞骗登上院长宝座的这位人才能够带给芸芸学子的是什么?我只能为之心痛,这应该是一个国家的耻辱。在包头钢铁学院的网页上如今还保留着这样的词条:“世界国际名人交流中心”在越南举行“世界杰出公众人才”金盾奖颁奖大会,我院李保卫教授获奖。这也是发生在几年前的事情,私下花钱买金奖,公费出国游。由此我们不难看到这位天才博士教授的人格水准和道德水准。
几十万年薪?搞什么高科技?
酱缸脑袋
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博士能在美国拿几十万的年薪?简直是胡说八道!不要说北京科技大学,就是中国所有的大学里能够培养出在美国拿几十万美元的也都要拿显微镜找。更不用说北京科技大学这样的大学了。它的专业几乎都是为夕阳工业服务的。那里教授,除了有几个还搞点学问,绝大多数都在混日子。如果有人不信,不妨到它的科技期刊阅览室瞧瞧,每年花数百万进口的原文期刊根本就没有几个人看。经常是诺大的阅览室里只有一两人,有些还是为了图清静来自习的研究生。经常有还因为管理员耐不住寂寞,将几个读者锁在里面自己出去聊天办事去了的事发生。以至于图书馆都想将它科技期刊阅览室关门大吉。大家可以从读者登记簿上看到,一年到头,有几个教授到那里查资料?每天有多少人?而在那里查资料的教授就总是那几个老头。
北京科技大学,以前花巨款买的大型计算机,专门建了一个计算中心,象征性地为学生开课。但每个星期关门的时间多于开门的时间,成天都被那几个管理员锁着。不到几年,巨大的计算机就连一台386PC机都不如了。可以从北京科技大学所有的教职员工学生那里去调查,当时国家几百万(要好几万吨的精煤才能换来)人民币投资,起到了什么作用?仅仅是科普而已(据说有某个教授曾经在那里搞了一个所谓热力学数据库,但从未听说起过什么用!)。
北京科技大学同所有的国有企业和机构一样,养活着一大批混混,有一个时期,几乎每两个学生就有一个教职员,还有众多临时工,国家和学生的钱就养活着一大批不干事,专设卡的利益集团。
大陆媒体一贯胡说八道,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受过西方文明教育,至少是受了现代文明教育的博士,对这种肉麻的吹捧不加以制止,甚至暗中制造此种向自己脸上贴金的新闻,就可以对他的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大打问号。
呜呼,几十万美元年薪,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黄梁梦。可笑的是,这样的年薪对一些小学文化的农民和那些腐败分子,已经没有吸引力了。千万人民币对他们才是起点。
附:
大西北:出路?出路!!
--关于陕甘宁青新内蒙古人才的采访与对话(三)
科技日报2002年4月29日
3月8日,以优异成绩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博士李保卫回到了内蒙古包头钢铁学院,此前,他放弃了美国的高级实验室、别墅和几十万美元的年薪。几乎与李保卫同步,37岁的王宝峰在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轧钢连铸研究,不等拿到博士学位就携妻回到内蒙古包头钢铁学院,投身内蒙古大开发。在宁夏,已经在国外工作学习了6年的许兴博士回来了,担任起自治区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主任;留美多年的刘锦旗硕士也放弃"绿卡",选择到自治区建功立业。在陕西,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近年来派出留学的300多人(次)的科技人员,无一例外地放弃了国外各种优厚待遇和挽留,义无返顾地回到了大西北,回到了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