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昨天向记者披露了这几起新近破获的案件,案件无一例外地涉及到高校系统的财务安全问题。反贪局李局长说,高校的资金、体外账、课题经费频频被挪用,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把手伸向公款却长时间不被发觉,这种状况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电脑高手伪造银行对账单
郑某和胡某是“发小”,中学毕业后又一起到国内某顶尖高校学了财会专业。毕业后,郑某留校,胡某也在高教系统工作,而且两人均在财务工作。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郑某、胡某与被清理出民警队伍的邓某合伙做生意、炒股。在邓开公司面临注册资金难题时,胡某从单位体外账上提出400万,帮邓暂渡难关。而郑某更是每隔一段时间便从单位账户上提出资金,用于炒股,每次所提资金不少于50万。到1998年,郑某挪用、贪污公款已达上千万元,同时在股市也亏了300多万,为了掩盖罪行,郑某在挪用公款后,居然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制作出能以假乱真的银行对账单。而胡某也挪用公款700多万。
副校长挪用公款肆无忌惮
郑某与胡某一案刚被侦破,海检反贪局又捞到一条“大鱼”。某知名高校刚被提拔的副校长涉嫌挪用公款700多万被逮捕。
据了解,该名副校长在挪用公款前,曾与校长协商过此事,但校长明确反对。在此情况下,副校长竟然伪造提款手续,从单位账上提出资金后,以高利贷名义借于另一单位,他自己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是犯罪。
反贪人员指出,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法纪观念实在堪忧,一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单位领导把公款借给妻子开办公司,后来又返还给单位,当侦查人员找上门时,该领导居然认为自己只是违反了财经纪律,并未违法。
李局长告诉记者,除单位资金、账外资金被挪用及贪污外,科研项目的课题经费成为被侵蚀的黑洞。有个课题组负责人挪用15万元,用途竟是装修厕所,而课题经费往往是高校系统管理最薄弱的环节。
财务制度漏洞“养活”蛀虫
值得深思的是,海检反贪局侦破的几起案件中,嫌犯在同事的眼中都是老老实实的好人。郑某深得其领导、原化学系一教授的信任,是党员发展对象;胡某即将被提升为财务处长。
是什么导致这些“先进”屡屡得手呢?李局长介绍说,账外资金的存在和财务监管制度不健全、不合理是最大原因。以胡某为例,其单位规定出纳与会计每年轮换一次,以为此举能互相制约。没成想胡某反而在当出纳时挪用公款,在当会计时设法平账,每年都能安全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