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汉每次见到这样的报道,都差点惊得眼珠迸出,免不了在字里行间找一找这些奇事的缘由结果。
缘由:
被子卖到12万元,据说是因为原材料极难得到,生产周期又较长。全球产量不足10条,北京仅此一条。
女鞋标价98万元,因为装饰有18条纯金箔丝编织带,并镶嵌278颗天然钻石。
而55.5万元一颗的荔枝,其品种“桂绿”乃是荔枝中的极品,数量很少。但这种解释显然尚不足以圆其天价之论,于是有了新的注脚:有关部门表示,这次拍卖所得款项,将用于西园桂绿母树的养护和发展产地增城的教育事业。
结果:
被子:报道说,顺利出售表明,经过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一些豪富已经从社会“脱颖而出”,这些人的购买力、消费观念远远超出普通大众的想像。但普通大众不必担心这些商品和行为“带坏”了社会风气。
女鞋:造鞋的公司已申报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最昂贵的鞋和最多钻石装饰的鞋。
荔枝:报纸认为,如果一味地求索某种物质的实际价值,而忽视与其关联的精神价值,则是一种倒退。这一次又让我们对无形资产领教了一回。
按照这些报道内容,可以推演出的结论是:天价合理,社会效果也没有什么不好。
于是,报道这样提醒读者:看待这类事,绝不能以“普通人的想法”来衡量。也有的道:它们只是消费生活中的一点“调料”。可是我老汉反而不明白了,既然如此,报纸因何纷纷抢着报道,非要炒作得让普通大众人人皆知不可呢?
市场经济来了,商业运作出现一些怪异的行为,如同有人非要倒着骑车、用手走路一样,本不奇怪。让人奇怪的倒是很多媒体热衷这类“人咬狗”的新闻,特别是对千奇百怪的“明显行为”恩宠有加,全然不顾这类消息老百姓看后是啥滋味。媒体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报纸说,“正因为有那么多的人对天价荔枝持惊诧的态度,那种商业炒作行为才有了炒作空间,它正是利用了人们的感觉,达到了商业效果。在许多人为买家‘扼腕叹息’时,岂不知,他正偷着乐呢---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是吗?”我老汉由此受到启发,报纸如此炒作“人咬狗”的新闻,是否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怀着商业目的?但是,报人能把自己的责任同商人等同吗?
我看眼下这阵势,天价炒作远没结束。作为商家,搞这种把戏太容易了。你镶嵌278颗钻石卖98万元,我可以再加一百颗钻石卖198万元;你的被子卖12万元说是全球只有10条,我说我造的全球只有一条,可以更贵;你卖高价荔枝道是为发展产地教育事业,我打出为全省扶贫的旗号当然可以抛出更高的标价。我老汉相信,商家的行为即使再离谱,如今的媒体也能找到报道的角度,一个充斥着商业气息的报界,什么“高招”想不出来呢!
只是,长此以往,那些不把老百姓的感情当回事的媒体,老百姓还会待见吗? (杨方仁)
法制日报